✨死亡,是我們都會遇見的事
我們總是忙著工作、追求目標、處理一件又一件的生活瑣事,卻很少停下來問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是否準備好了?」這不是一個晦氣的問題,而是一個清醒的提醒。
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讀到《坐禪三昧經》中的一句話:「樂著不觀苦,不覺死賊至。」感觸非常深。現代人(包括我自己),太容易陷在日常的忙碌裡,忘了無常才是人生最真實的狀態。
當我們避談死亡,其實也正是在逃避面對生命的真相。但佛法教我們的不是恐懼死亡,而是看懂它、預備它,從而活得更有意義。所以我想以這篇文,來談死亡,不是為了製造沉重,而是為了喚起對「活著」的體會。願你我都能在清醒中,走一條踏實的人生路。
🍃 那些我們不願面對,卻必須面對的事:談死
「今日營此事,明日造彼事。樂著不觀苦,不覺死賊至。」這句話出自《坐禪三昧經》,道盡了我們汲汲營營的生活寫照。我們總是在為眼前的事物奔忙,卻鮮少停下來思考,在這看似無盡的追逐中,是否忽略了生命中最真實的課題——死亡。
🚨 死門事大,豈能輕忽?
世人普遍忌諱談論死亡,認為它晦氣、不吉利。然而,死亡卻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終點,它就像一道矗立在生命盡頭的關卡。我們總抱持著鴕鳥心態,不願面對,於是終日庸庸碌碌,任由時間流逝,直到死亡降臨才措手不及。佛法提醒我們,要認清生命的真相,正如《摩訶摩耶經》所言:「譬如旃陀羅(屠者),驅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疾於是。」生命無常,轉瞬即逝。
🕯️ 為往生預備資糧,活出當下
淨宗祖師善導大師在〈臨終正念往生〉中強調:「死門事大,須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念佛,竭力受持,是為臨終大事,可謂一條蕩蕩西方路,徑直歸家莫問津。」這番話語重心長,提醒我們如果輕忽生死大事,不知及早預備資糧,將一直在生死海中盲目浮沉,令人哀憐。

🌿看見死亡,看見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我們是否活得有覺知、有方向?死亡不是敵人,它反而是我們最誠實的老師。
每一口呼吸,都可能是倒數計時的一刻,而每一刻的清明,也可能是通往解脫的起點。
但願我們不只學會活著,更學會從現在開始,準備好好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記憶小幫手👉
不是死亡突然,而是我們從未準備。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