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活在當下

更新於 2024/05/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為醫療人員,我過去的工作經歷都在急重症,故常會有圈外的朋友好奇詢問「每天面對那些,都不會覺得害怕嗎?像是…死亡…」


在東方文化的影響之下,人人幾乎不談〝死亡〞,因為是個不吉利的象徵,所以等到一個人真正面對到〝死亡〞的時候,我觀察到多數是在兩種情形之下,

第一:突然被診斷出某種疾病(尤其癌症)

第二:突如的意外(心肌梗塞、車禍、跌倒等)

在這兩種情形之下,多數人才真正與〝死亡〞正面交鋒。

但能否在那個片刻做好心理準備因應?又是另一件事情。

以經驗來說:通常都是在錯愕、措手不及下作出決定,而這個決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擇,是被迫的。


因此當我閱讀《凝視死亡》和《當呼吸化為空氣》的時候,這兩本書讓我感觸很深,因為作者不是圈外人,正是醫療人員自身。


raw-image


《凝視死亡》的作者Gawande是位外科醫師,透過他的洞察與分享,可以認識到正常人走上衰老之後所要面對的際遇。


書中有一個觀點很有趣,就是醫師不可以主動和病人談論死亡議題,因為這樣病人就不會相信醫師的醫術。

回到現況,確實,醫師都會非常盡責的救病人,但是從中衍生一個問題「對病人而言,在生命的終點,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透過急性醫療延續生命,但是生活品質呢?現實層面之家屬的經濟負荷度呢?


急性醫療可以救命,但是往後的生活品質要自行負責,若是復原的妥當,當然是最好;若是無法復原到疾病之前的狀態,那就勢必得進到長期照護系統了...

醫療照護的急性+慢性長路上,避諱談論死亡,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Paul,是位很有才華的神經外科醫師,在圈內都知悉,要成為一位神經外科醫師相當不易,所要接受的訓練比其他科別要長久,迷人的腦內充滿複雜的血管、神經叢,不同的腦區掌管了不同的身體功能,就在Paul的事業正準備攀上高峰之際,癌症降臨了,過去他看過無數的X光片,但這次是看自己的X光片和CT(電腦斷層),實際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以及跟死亡相抗衡的過程。


最終Paul還是化為空氣回到宇宙的懷抱,但是他留下這本鉅作,鉅細靡遺的將生命的美好與脆弱呈現給大家,巧合的是,翻譯此書的作者自身也罹患癌症,走過和Paul相似的歷程,因而在書末也可以讀到國內外〝何謂真正的尊嚴死亡〞。

這樣的歷程在台灣…...

容我直白地說:不可能!醫療和倫理上依然有所限制。想要有尊嚴的死亡、真正在自己的家吐出最後一口氣,那就不要到醫院。

但多數家屬無法正視親人的痛苦,因而多數的人最後死亡的地點都不是在最溫暖的家、親人的環繞之下,取而代之的是在冰冷的醫院與儀器共度直至生命化為最後的嘆息。


見識太多死亡的歷程,我實在無法想像一輩子屈就在別人設定的框架之中、而不認真做自己,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人生無法做到100%的自己,因為必須與環境、社會和人際磨合,但至少要嘗試突破、勇敢做自己,這也是走上馬斯洛理論的自我實現階層的路徑之一


推薦這兩本書給大家,可提早認識老化、衰老與死亡的歷程,認識這些歷程就會知道,生命多麼美麗又短暫,好好活在當下,不要再讓〝活在當下〞成為一個口號,而是徹底實踐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avatar-img
    3會員
    74內容數
    人生存在許多的無常變化,更需要活在當下,讓自己的身體(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精神)合而為一,為達到這個目標,偶爾需要出國流浪,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平衡之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十五、凝視死亡,正視自殺意念 自殺是一種衝動行為,如果在你產生這樣的念頭時,不用太慌亂,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這是出自於我們的趨吉避凶得生存本能。但人有死的本能,就有生的本能,所以不要害怕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的死亡意念,雖然這難以啟齒。 自殺是一種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由美國Atul Gawande(阿圖.葛文德)這位極負盛名的醫師作家所寫的關於人之老死的書。以下整理出本書精華重點,個人心得也加入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賞! 【伊凡.伊里奇之死】 ---折磨伊里奇最甚的是欺騙、謊言。他周遭的人不願面對、不願承認他即將死亡的事實。 一個人接近人生的終點時,
    Thumbnail
    《身後》歌詞主要訴說著死亡與道別,導演羅景壬採用主觀鏡頭,以鏡頭推進(Dolly in)穿梭密閉隧道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喪事流程的六個場景意象:太平間、遺體冰櫃、喪禮會場、木頭棺材、納骨塔位,以及空曠海邊,而這些對於「身後」的想像,無疑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並且追憶起那些已經離開的人們。
    Thumbnail
      凝視死亡封面   「我們誤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久一點。 」 ——葛文德《凝視死亡》 【概要】 在醫療進步、人口老化的現實下,一位外科醫生探討現行醫療與照護體系的不足,並從自身經歷以及案例中,用自身觀點喚醒人們應該去重視「老、病」到「死」這之間的過程安排。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不只是故事的集散地,更也像是運載著各式景色的列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展現不同的世界風味;身為觀眾的我們,則是形形色色的乘客,有人中途上車,也有人中途跳車,當然有人從始至終都坐好坐滿。這沒有對錯,只因我們的人生,促使我們需要在某個時間點相會,然後錯過。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Thumbnail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Thumbnail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Thumbnail
    近期,自普悠瑪事件開始,沒幾日,又接獲自己認識的某位老師意外離世消息,今早則是金庸大師告別的新聞。短短十天內,三則與死亡相關的訊息出現在我生命中。尤其以這位老師意外的離開,不知為何,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十五、凝視死亡,正視自殺意念 自殺是一種衝動行為,如果在你產生這樣的念頭時,不用太慌亂,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這是出自於我們的趨吉避凶得生存本能。但人有死的本能,就有生的本能,所以不要害怕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的死亡意念,雖然這難以啟齒。 自殺是一種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由美國Atul Gawande(阿圖.葛文德)這位極負盛名的醫師作家所寫的關於人之老死的書。以下整理出本書精華重點,個人心得也加入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賞! 【伊凡.伊里奇之死】 ---折磨伊里奇最甚的是欺騙、謊言。他周遭的人不願面對、不願承認他即將死亡的事實。 一個人接近人生的終點時,
    Thumbnail
    《身後》歌詞主要訴說著死亡與道別,導演羅景壬採用主觀鏡頭,以鏡頭推進(Dolly in)穿梭密閉隧道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喪事流程的六個場景意象:太平間、遺體冰櫃、喪禮會場、木頭棺材、納骨塔位,以及空曠海邊,而這些對於「身後」的想像,無疑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並且追憶起那些已經離開的人們。
    Thumbnail
      凝視死亡封面   「我們誤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久一點。 」 ——葛文德《凝視死亡》 【概要】 在醫療進步、人口老化的現實下,一位外科醫生探討現行醫療與照護體系的不足,並從自身經歷以及案例中,用自身觀點喚醒人們應該去重視「老、病」到「死」這之間的過程安排。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不只是故事的集散地,更也像是運載著各式景色的列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展現不同的世界風味;身為觀眾的我們,則是形形色色的乘客,有人中途上車,也有人中途跳車,當然有人從始至終都坐好坐滿。這沒有對錯,只因我們的人生,促使我們需要在某個時間點相會,然後錯過。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Thumbnail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Thumbnail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Thumbnail
    近期,自普悠瑪事件開始,沒幾日,又接獲自己認識的某位老師意外離世消息,今早則是金庸大師告別的新聞。短短十天內,三則與死亡相關的訊息出現在我生命中。尤其以這位老師意外的離開,不知為何,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