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室_懂生,才懂死|持續的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懂生,才懂死

懂生,才懂死


剛收到這本書,也才剛開始看而已,已經讓我感到很興奮了。

在「持續的變化」這個章節,我感覺我的細胞像是活了起來,不斷的跳躍著。這一章節講到了佛陀提到的三種苦:

一是「苦中之苦」,意指環境的變化、戰爭、凌虐、忽視、悲痛等等...這是我們一般講到苦直覺想像苦,真的很可怕,很多人生長在這樣水深火熱的環境當中,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到。

二為「變化之苦」,這就是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了,即是現在的狀況不錯,但我們仍就會感受到一種苦,什麼都不持久。我們感受過滿足,但滿足與無聊交替出現,我們體驗過享樂,但享樂與不適交替出現。很多人期待光明排斥黑暗,那便會無止盡的在這一類苦當中循環。

第三類苦稱為「無所不在的苦」,比前面兩類的苦更加深層、細微。來自於對生命本質的抗拒,我們想要永恆不變,卻不可。這一類的苦潛藏在一、二類苦之下,得用心的去感受,否則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浸泡在苦中。

也許很多人書讀到這裏已經感受到極度的不適了,不適來自於我們內在知道這是實相,卻不想承認。我們想要依靠著努力就獲得成功,獲得美滿的生活。有的人努力過生活,讀書、賺錢,有人覺得我銜接宇宙正向能量,就可以讓生活變得美滿。不論是外在真實的努力,或是內在的用心,目的都只有一個:夢想著持久的快樂和舒適。

這是真的!生命就是如此...每一次我在課程或是諮詢,我都有個矛盾,我覺得我收費了就得讓對方每一次來都看到收穫,但我內在卻又很清楚,並不是讓對方感覺到變好了就好了,生命不是為了來變好的!反而是透過生活中的事件,去學會接納生命的無常。如金剛經:「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生命中所有的繁華與平凡,閃滅閃滅當中交替啊!!!!

我很擔心讓人覺得沒有效果,但到底什麼是效果呢?每一次來都覺得放鬆了,信任了,感動了?我好像讓每個來到我眼前的人可以體悟到,我們就是去學著去接納生命所有的發生,每一個發生即便帶來苦痛,有都有其含意。

書中講到了許許多多每天我們會經歷的出生與死亡,這樣的敘述讓我感覺到生命的浪漫,每一刻的生滅都好值得珍惜~~最值得珍惜的便是自己,自己的肉體,自己的意識,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天馬行空。

這個浪漫的感受讓我覺得心安,因為無常,我們害怕失去美好,但卻也因為無常,我們不會常駐在苦痛中,這是生命給予我們希望的最大愛力展現,生命中還有什麼不值得感恩的呢?

然生活中所有的資訊,都在告訴我們要如何保持美好,女人要保持青春,男人要保持成就,學生要保持好成績,老師要保持道德形象,孩子要保持聽話可愛,父母要保持無所不知...

當無法保持美好,便有廣告告訴你怎麼消費愛自己,錢賺得不夠多,也有廣告告訴怎麼學習快速變現,所有一切的學習,都在傳遞著怎麼「不變」。

年輕時我們努力打拼,想要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年輕的自己願意用健康換取未來更舒適的生活。到了中年有了點積蓄,日子也過得不錯了卻也感到身體僵硬,體力不支,我們開始運動,希望可以有夠好的身體可以享受生活。老了之後更加注重養生保健,因為我們害怕生命的流逝,無法面對肉體的死亡,在人類無法達到永生之前,那我們就努力拖延死亡吧!

但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到興奮,是因為我被提點了生命的感動,每一瞬間都是生死交替,那麼每一瞬間都值得珍惜與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ga Ahida
6會員
35內容數
這裏就是神話、神秘學、心理學,對靈性與生活的結合
Marga Ahida的其他內容
2024/12/28
對這本書進行第二次的探討,我想,無我是一個很多人都覺得很高大尚的境界,也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目標,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到達這樣沒有邊界,沒有二元的境界。
Thumbnail
2024/12/28
對這本書進行第二次的探討,我想,無我是一個很多人都覺得很高大尚的境界,也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目標,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到達這樣沒有邊界,沒有二元的境界。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背後的內心糾結】 在改變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種內心的抗拒,這種抗拒與「自戀」密切相關。心理學中的「自戀」指的是我們對「我是對的」的執著,這種信念雖然提供了一種表面的安全感,卻可能成為成長的障礙。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背後的內心糾結】 在改變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種內心的抗拒,這種抗拒與「自戀」密切相關。心理學中的「自戀」指的是我們對「我是對的」的執著,這種信念雖然提供了一種表面的安全感,卻可能成為成長的障礙。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的積極轉化】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也是行動的指引。當你學會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人生的方向將因此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的正向語言能強化內心信念,進而引導行動,最終改變現實。
Thumbnail
2024/12/28
【語言的積極轉化】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也是行動的指引。當你學會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人生的方向將因此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的正向語言能強化內心信念,進而引導行動,最終改變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生命是經歷許多無常顯現 無盡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的串連 如同緣份有深與淺緣 咀嚼著許多的來與去 生是活著在那每一天當下 感受著 體悟著 每一件事情給予的醒悟與覺知 讓自己在過日子中 無時無刻的懂得與反省 每一件事情的始末 給自己怎樣的成長 莫讓時間的恆河輕易在眼下流逝 莫讓白頭才無限悔恨 珍惜
Thumbnail
生命是經歷許多無常顯現 無盡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的串連 如同緣份有深與淺緣 咀嚼著許多的來與去 生是活著在那每一天當下 感受著 體悟著 每一件事情給予的醒悟與覺知 讓自己在過日子中 無時無刻的懂得與反省 每一件事情的始末 給自己怎樣的成長 莫讓時間的恆河輕易在眼下流逝 莫讓白頭才無限悔恨 珍惜
Thumbnail
有很多時候,生命會突如其來的給我們上一課, 或許,你可以?
Thumbnail
有很多時候,生命會突如其來的給我們上一課, 或許,你可以?
Thumbnail
在我處於瀕死狀態時,這一切顯得何其清楚而容易。但在那之後,當我試圖整合我的嶄新體會,並將之應用到人生中時,卻一直碰到阻礙,尤其當我要和其他人溝通交流或往來互動時。我對「現實」是由什麼構成的觀念已經大大改變,而我的觀念並不符合多數人視為常態的世界觀。
Thumbnail
在我處於瀕死狀態時,這一切顯得何其清楚而容易。但在那之後,當我試圖整合我的嶄新體會,並將之應用到人生中時,卻一直碰到阻礙,尤其當我要和其他人溝通交流或往來互動時。我對「現實」是由什麼構成的觀念已經大大改變,而我的觀念並不符合多數人視為常態的世界觀。
Thumbnail
生命是什麼?活著是什麼?當未來科技可以創造出各式各樣的「人」,對於此時此刻活著的我們,怎能不心存感恩?
Thumbnail
生命是什麼?活著是什麼?當未來科技可以創造出各式各樣的「人」,對於此時此刻活著的我們,怎能不心存感恩?
Thumbnail
這本書已陪伴我多年了,但還是不時從書架中拿出來讀一讀,那是一個叮嚀,也是一個祝福。在生命最晦澀的時候,它就像一盞精神生活明燈,引領我越過無數的障礙,逐漸認清生命的本質,及坦然面對真實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已陪伴我多年了,但還是不時從書架中拿出來讀一讀,那是一個叮嚀,也是一個祝福。在生命最晦澀的時候,它就像一盞精神生活明燈,引領我越過無數的障礙,逐漸認清生命的本質,及坦然面對真實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