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可以開書店,願意掏錢都可以弄間書店。
但營運真的是問題,可從這五個條件,想想,
你是否做好準備,跳進這個書店坑了?
書店是你不賺別人錢,但別人會跟你拿錢的事業。
書店要花的錢,初始的裝潢及設備費用、持續付出的空間成本(租金跟維護)、營運需求的書籍及人事費用,都是你評估月支出的參考費用,準備好24個月月支出,是讓你得以持續兩年的底氣。
🎯是否作好對書業現況的理解
開店靠浪漫,經營靠現實。
台灣出版產業的低迷,是不爭現實。
作好理解,不是單純知道難做而已,而是在開業前,多跑跑跟你模式相近的書店,找老闆聊聊,如果聊完之後心態依然堅挺,那的確足以一試。
🎯是否有清楚的目標跟動機
現今已經不是隨便開,隨便賺的時代。
清楚自身開書店的目標跟動機,已是基本配備。
你可在夜深人靜之時,想想。
「如果只用24個月開店,那之間要作啥。」
畫下你的開店藍圖(可用心智圖),想些作得到又不違背本性的行動,並找到跟目標的關聯性,串接起來,讓更多人可感受到你書店的魅力,而魅力來自於動機。
🎯是否想好第一批消費者在哪
書店要經營,總要買賣。
第一批客戶,也會是你主要的服務對象。
老闆可以因為任性而開店,但需要有人消費而持續,如果自身又有個理想模式想作,走到這個理想的路途中,人除了需要吃穿,還需要旅伴,你的第一批客戶,或許將成為陪你一起走下去的關鍵旅伴。
畢竟一直換目標消費者,營運上也是一種消耗。
🎯是否能在自身優勢下建構書店亮點
每個人在開書店之前,都會有自己擅長之事。
那跟開店要在生活圈一樣,如果原有優勢可以用在開店上,
那至少你起步已經先偷跑了一百公尺。
而且優勢在手,也能幫助你明確的找到第一批客戶,讓你在經營時,有個更清楚的想像,才不會如同瞎子摸象,一路摸到黑。
以上,基礎的五個條件,你可以弄成五個簡答題,好好想想,認真寫寫,這個過程不僅是在找尋答案,也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對話。
開書店,的確很浪漫,但要活著,還是需要作點準備。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