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hello~ 今天天氣超好的!!
讓整個人心情都認不住愉悅了起來 🐳💕

但,我不想出門。
好幾次,我內心都在掙扎
"應該要出門好好曬曬這難得的太陽,讓身體製造維生素D,曬太陽後感覺充滿能量"
"現在一定大家都在外頭享受陽光,只有我在家宅"
"難得出太陽又沒有午後雷陣雨,應該要把握機會出門爬爬山 (hiking)"
但我真的不想出門
有幾次逼迫自己出門,如果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下,還可以接受
30度以上,只會心情更差,汗流浹背、全身黏低低,有時還有快中暑的感覺
加上我也不喜歡人擠人的環境,所以要馬就是躲進百貨公司跟假日人潮ㄎㄟˋ修,不然就是繼續享受這個如火爐般的日光浴
這個陽光帶來的開心跟疲憊算是...相輔相成?!
後來我發現有個詞,叫做「陽光內疚感」(Sunshine Guilt)
Rachel Goldberg Therapy 的創辦人 Rachel Goldberg 心理治療師說:「當社會與個人都認為美好天氣應該被好好把握時,便產生了一種在天氣晴朗時理應外出並充分利用這段時光的壓力與責任感。」
因為陽光 (在台北) 有稀缺性 (笑),所以讓人產生「錯失的恐懼感」,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情緒就上來了,即使我在家吹著涼扇(或開著冷氣),穿著輕鬆舒適,也有大落地窗可以感受外面的好天氣 (其實蠻爽的),但還是會忍不住的有這個念頭出現。
我看過一些文章,說FOMO是來社群媒體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比較,看到別人去戶外而我沒有,而產生的心理。
但我仔細想想,我不是因為社群媒體上的互相比較 (更何況我的朋友們也都偏宅 ha),而是平常出外活動的機會太少,所以是真的想出門走走,但礙於氣溫太高,優缺點相比評估後才沒有出門,只是的確因為台北好天氣的「稀缺性」,才覺得非常可惜。
所以我想之後的改善方式有幾個
1. 平常下班後就可以多出門走走,多運動,才不會覺得假日該出門該運動但又沒有做到
2. 試著早起做這些活動,進入夏季後,上午八點後就開始越來越熱了,十點後更是會曬暈、曬到皮膚發燙,所以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日落前出門活動。個人覺得清晨會更好,空起品質會比傍晚來的清新。
不曉得閱讀這篇的你有沒有一樣的感受,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附上某個雨後去爬象山遇到的小蟋蟀 (是蟋蟀嗎?),BTW雨後爬山其實蠻不錯的😊

上一篇: 如何製作LINE貼圖 (可以分潤的喔)-申請、製圖、上傳、金流設定 步驟教學,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