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海灣戰爭,看臺海之戰的難度

更新 發佈閱讀 28 分鐘

參考海灣戰爭,看臺海之戰的難度

前言

如果你知道,摧毀一座機場至少需要88枚導彈;如果你知道,臺灣有能力第一時間射出大量雄風導彈;如果你知道,海外戰爭期間多國部隊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完全摧毀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你就能明白這場仗有多難打了。

 

對於這場可能發生的大戰,國內網路上一直彌漫著一股莫名樂觀的情緒。最誇張的,就是所謂"上午進攻,下午辦身份證"這種論調。有的人或許還會把這句話當梗來看,但是更多的人是真的相信可以做到。本篇就以35年前的海灣戰爭為參照樣本,分析一下這場可能的海空大戰,到底會有多難。

 

1.戰爭的性質

 

整個海灣戰爭分為兩個階段:

 

第1個階段:1990年8月7日開始,至1991年1月結束的"沙漠盾牌"行動。這半年左右的時間,多國部隊完成在海灣地區的集結。

 

第2個階段:1991年1月17日開始,至1991年2月28日結束的"沙漠風暴"行動。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全面的軍事打擊,迫使其撤出科威特,並接收相關停火協議。

 

把這兩個階段列出來,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如果武統臺灣,解放軍也會有一個戰前集結的過程。台海如果爆發戰爭,其強度絕對會超過海灣戰爭。那麼,需要往沿海地區集結的人員和物資,也將是海量的。因為海運較為困難,"沙漠盾牌"行動持續了半年。解放軍的集結基本是陸上進行,需要的時間或許可以短一點。

 

但是,時間長短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種大規模的集結行動,是不可能做到保密的。這麼多的人員和物資往一個地方集結,天上的衛星、地面的間諜,很容易就能看到。所以,有些人臆想的突然發起進攻,是不可能的事。浩浩蕩蕩的大軍集結,不可能瞞得過現代偵察手段。

 

另外,還有一個隱藏的邏輯,被大部分人都忽略掉了。那就是,武統臺灣的軍事行動,能突然進行嗎?說的直接點,能搞不宣而戰的形式嗎?很多人似乎忘了一點,站在我們的角度,武統臺灣是一件符合法理的事,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是一場順應民心民意的戰爭。如果要進行這場戰爭,那就必須從頭到尾保證合法性,以佔據輿論的高地。這個從頭到尾,包括戰前申明,陳述發起武統戰爭的理由,羅列雙方談判的條件,告知戰爭進行的形式等等。

 

另外,尤其要對全國人民做告知,說明戰爭的意義,以凝聚國人的士氣,上下一條心。這才是這場戰爭應該呈現的模式,而絕不是搞什麼"不宣而戰"。當年的海灣戰爭,是得到了聯合國授權的,法理上是符合程式的。饒是如此,多國部隊還是給了伊拉克一個時間節點:1月15日。在這之前撤出科威特,那就是萬事大吉。否則,那就刀兵相見。

 

對於我們來說,那一天到來時,也一定會有這環節。我們一定會向全國、全世界告知,接下來要做什麼,而不是搞什麼偷襲。當年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前夕,還有一個《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以號召全軍。現在,我們依舊會這麼做。

 

如果有人不認同這一點,那就是沒意識到這場戰爭的本質。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正義的統一戰爭。或者,不妨回看歷史上搞偷襲的戰爭,都是哪幾場,戰爭性質都是被怎麼定義的。反分裂國家法,不要以為這部法律是擺設。

 

注意,戰前做的這些事情,不代表告訴對方第一枚導彈什麼時候射出去,這是兩碼事。海灣戰爭爆發前,給薩達姆定的撤離科威特期限是1月15日,但是並沒有說多國部隊具體哪天發起進攻﹣﹣實際發起時間是1月17日淩晨。屆時,我們也差不多是這麼回事。

 

所以,無論是從人員物資集結難以保密的角度,還是從戰爭的程式正義角度,武統之戰不可能做到所謂的突然發起。

 

聊完了戰爭的本質,接下來複盤海灣戰爭。

 

2.海灣戰爭回顧

 

經過半年的"沙漠盾牌"行動,多國部隊在海灣地區集結了70多萬兵力,包括3000多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1700架左右)、6艘航母及所屬戰鬥群。這6艘航母中,"薩拉托加"號( CVA -60)、"甘迺迪"號( CV -67)和"美國"號( CV -66)部署在紅海,"中途島"號( CV -41)、"突擊者"號( CVA -61)和"羅斯福"號( CVN -71)部署在波斯灣配合陸基飛機,全方位包圍了伊拉克。

 

1月17日淩晨3點(巴格達時間),"沙漠風暴"行動開始。

 

整個行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1階段,重點打擊伊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以及機場、防空系統。這個階段為期一周。

 

第2階段,重點打擊伊軍的後勤基地、交通網、運輸工具。這個階段也是為期一周左右。

 

第3階段,重點打擊伊拉克的地面部隊。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看上去砍瓜切菜,實際沒有那麼簡單。

 

1月24日,即戰爭開始1周後,伊拉克空軍還起飛了2架幻影F1戰鬥機。雖然被 F -15攔截了,但是這也說明,奪取制空權沒有大家想像"一波導彈炸毀跑道,然後啥事都沒有了"這麼輕而易舉。伊拉克戰機飛到伊朗去避難這件事,是在1月26日才發生的(此時戰爭已經進行了9天),並且避難飛行持續了好幾天。這件事除了體現伊拉克空軍的無能,卻有還有一個隱藏的邏輯﹣﹣多國部隊猛烈空襲了9天,伊拉克空軍還是能起飛。區別在於他們起飛不是為了作戰,而是逃避。這說明,多國部隊在前期並沒有完全壓制住伊拉克空軍。事實上,一直到1月30日,也就是戰爭開始兩周後,多國部隊才宣佈獲得了絕對制空權,己方飛機可以在伊拉克上空做巡邏飛行。

 

注意這些細節,後面講臺海之戰時會拿來對比。現代化的軍用機場面對打擊都有很多搶修預案,不可能幾枚導彈打擊就能完全摧毀。然後,再說說多國部隊對付"飛毛腿"導彈的過程。"飛毛腿"導彈幾乎是伊拉克能對多國部隊造成傷害的唯一手段,全程都是多國部隊空軍的打擊目標。

 

就說第一天的空襲,多國部隊出動了2000多架次,其中:

 

攻擊伊拉克防空系統的占11%;

 

攻擊伊拉克飛機和機場目標的占8%;

 

攻擊指揮中心、通信中心、C3I系統、通信設施的占16%;

 

攻擊伊拉克國家政權機構的占9%;

 

攻擊伊拉克海軍目標的占5%;

 

攻擊核、化學和生化武器設施的占6%;

 

攻擊能源和燃料工業目標的合計占8%;

 

攻擊伊拉克軍工企業及軍火儲備倉庫的占17%;

 

攻擊"飛毛腿"導彈系統的占11%;

 

攻擊交通設施和鐵路公路的架次的占9%;

 

其他目標架次的占1%。

 

可以看到,空襲"飛毛腿"的兵力,僅次於用於攻擊伊拉克指揮中心、通信中心、C3I系統、通信設施(16%)和軍工企業及軍火儲備倉庫類目標(17%)的兵力。

 

11%的占比,超過了220架次。

 

根據戰前情報,伊拉克一共也就36台"飛毛腿"導彈發射車。

 

等於是一台發射車吸引了至少6個架次的兵力,不可謂不重視。

 

但是,整個戰爭期間,伊拉克從來沒有停止發射"飛毛腿"導彈。從1月18日開始,伊拉克甚至向以色列發射了"飛毛腿",意圖把以色列拖下水,瓦解多國部隊裡的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只有東北部一小塊山區,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平原。就這種不適合隱蔽的地形,也逼得多國部隊出動特種部隊,深入到伊拉克境內,人肉尋找"飛毛腿",然後引導空中打擊。面對"飛毛腿"這種機動目標,衛星、飛機偵察不能包打一切。注意這個細節,後面講臺海之戰時也會拿來對比。

 

可機動發射的導彈,生成能力是很高的。

 

3.台海之戰

 

接下來詳細說說,台海之戰的難度有多高。為了更好的敘事,這裡就先假設,戰爭在3年後爆發。先羅列一下3年後雙方的兵力對比,重點是海空力量。

 

解放軍空軍,大概會有:

 

殲﹣20,600架左右;

 

殲﹣35A,150架左右;

 

殲﹣16,400架左右;

 

殲﹣10系列,600架左右;

 

殲﹣11系列,300架左右;

 

蘇﹣30/35,120架左右;

 

殲轟﹣7飛豹,200架左右;

 

轟﹣6系列,300架左右;

 

總計是2400架左右的戰鬥機,300架左右的轟炸機。然後就是預警機、電子戰飛機這些輔助機種。至於無人機,後面單獨講。上述這些飛機,不可能全部投入到主戰場。就算不考慮外來勢力的介入,在北方、西南和南邊方向,空軍也得留有一部分警戒力量。

 

綜合我國的地緣狀況,北邊至少要留有2~3個單位的五代機(殲﹣20或者殲﹣35A)、若干單位的殲﹣10(全部加起來至少300架);西南方向(印度),至少要留有1~2個單位的殲﹣11B或者殲﹣16,若干單位的殲﹣10(全部加起來至少要200架);南邊(越南方向),至少也要留有1~2個單位的殲﹣11B或者殲﹣16,若干單位的殲﹣10(全部加起來至少要200架)。

 

那麼,能投入到主戰場的戰鬥機(包括飛豹),差不多在1700架左右,轟炸機則可以全部投入。這個資料,跟海灣戰爭多國部隊的空中力量差不多。

 

解放軍海軍,大概會有:

 

航母,3艘;

 

驅逐艦,70艘左右;

 

大型護衛艦,60艘;(50艘054A+若干054B);

 

潛艇,若干(這個不好估計,公開信息太少);

 

解放軍海軍的作戰艦艇很多,但是偏向於防空、反艦,對地打擊能力比較缺乏。如果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那只有055和052D可以滿足。另外,艦載航空兵規模不夠大,只能作為輔助。解放軍海軍的裝備建設,還是以艦隊決戰為目標,對陸打擊不是重點。戰時更多還是執行區域拒止任務,為主戰場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

 

而臺灣的海空力量,未來幾年內不會有大的變化,最多是入役66架 F -16V。

 

其空軍整體實力大概如下:

 

F -16,200架左右;

 

幻影2000,53架;

 

IDF ,130架左右;

 

E -2T/ K 預警機,6架;

 

再就是愛國者、天弓防空導彈系統,數量比較

 

多。

 

其海軍整體實力如下:

 

4艘驅逐艦(吉德級)、22艘護衛艦(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等),是其主力作戰艦艇。

 

另外,臺灣海軍還有大量的導彈快艇,可以發射雄風﹣2反艦導彈。臺灣海軍手裡最神秘的力量,就是其"海峰大隊"。這是一支岸基反艦力量,裝備雄風﹣2和雄風﹣3系列導彈,有固定陣地,也具備快速機動能力。臺灣海軍手裡的這些導彈絕對不好對付,不要以為這些機動目標是隨便射幾發導彈就能摧毀的。

 

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空軍對伊拉克空軍至少有1代的技術優勢,而且是全方位的優勢。從紙面資料上看,解放軍海空軍對臺灣海空軍,也有至少1代的技術優勢。倒是不好比較,到底是多國部隊的優勢更大,還是解放軍的優勢更大。

 

那就假設一下,解放軍的優勢更大。問題來了,優勢更大,就代表戰爭難度更低嗎?做個簡單的比喻,一個14歲的孩子捏死一隻螞蟻,跟一個18歲的成人捏死一隻螞蟻相比,哪個更容易?其實難度是一樣的。因為優勢已經溢出了,需要做的事情卻不會少。

 

接下來看一下,台海之戰,解放軍要做哪些事情。

 

這裡先簡化一下,不考慮外來勢力的干涉,只是兩岸雙方的對決。

 

第1件事,奪取制空權。

 

參考海灣戰爭,解放軍第一波打擊目標將包括臺灣的指揮、通信設施,以及機場、防空導彈陣地等防空力量。很多人以為,奪取制空權就是射一波東風導彈的事。等到這些導彈射出去並順利命中目標後,臺灣空軍的戰機就乖乖趴在地上等待挨打了。做夢!前面說了,海灣戰爭進行到第二周,伊拉克空軍都還能起飛(雖然是飛往伊朗)。一直到兩周後,多國部隊才宣佈完全奪取了制空權。說明這件事根本不簡單。

 

那就來看看,為什麼奪取制空權為什麼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臺灣空軍一共8個機場,其中新竹、佳山、志航和屏東這4個是專用基地,澎湖、清泉崗、嘉義和台南這4個是軍民兩用。

 

新竹(駐紮幻影﹣2000)-清泉崗(駐紮 IDF )

 

佳山(駐紮 F -16、 RF -16等)澎湖(駐紮 IDF )嘉義(駐紮 F -16)台南(駐紮 IDF )志航(駐紮 F -5E/ F )屏東(駐紮 E -2K等)

 

臺灣的空軍基地分佈,東面的佳山和志航是不好摧毀的,也承載了臺灣空軍躲避第一波打擊後進行反擊的希望。這8個機場,佳山、志航和屏東有臺灣的中央山脈遮蔽,不容易受到遠火打擊。要想有效摧毀,只能依靠從天而降的彈道導彈和飛機轟炸。那就給解放軍開個金手指:另外那5個機場,在開戰的第一時間,都會被摧毀。哪怕是緊急升空的飛機,在殲﹣20、殲﹣35的打擊下,也無法存活。但是,我們必須先計算一下,摧毀一座機場,需要幾枚導彈。

 

以新竹機場為例,其跑道長3700米左右,有41個機庫,滑行道與跑道有13個連接點。第一波導彈打擊時,跑道、滑行道和跑道的連接處、指揮塔臺是必須要摧毀的,機庫倒是可以稍後留給飛機轟炸。對跑道的打擊,最多間隔400米就得有個坑,否則戰機就可以緊急起飛。那麼,3700米的跑道上,至少要炸出8個坑,即命中8枚導彈。新竹機場的跑道寬度是40米左右由,而解放軍的導彈精度是未知數,這裡就取一個很理想的數值:圓概率誤差20米。謂圓概率誤差 X 米,是指導彈有50%的概率會落在半徑為 X 米的圓內。也就是說,1枚導彈準確命中新竹機場跑道的概率是50%。那麼,當4枚導彈對著同一個地點砸下去,命中率也就是92.75%。按照這個標準,光是把新竹機場的跑道炸出8個坑,至少得32枚導彈。如果再加上13個連接處和塔臺,這14個目標,也要準備56枚導彈。算下來,摧毀一座機場,至少需要88枚導彈。這還沒考慮打擊機庫。

 

臺灣這8座機場,第一波就要消耗700多枚導彈。如果還要考慮到被攔截,那需要的數量就會更多。當然,也可以只炸跑道,連接處和塔臺都不管,那就不用那麼多導彈了。但是,對方修復機場的難度就會降低,更容易恢復起降作業。這就看你怎麼選擇了。

 

可以用遠火嗎?當然可以。只不過,如果要遠火也達到這個精度,那就跟導彈沒區別,成本是一樣的。臺灣西海岸的那幾座機場,都是在鬧市區邊上。如果用精度差的遠火,那一定會傷及平民。總不能說,要無視平民的傷亡吧?這種仗,政治意義是要高於軍事意義的。如果對平民造成大量傷亡,無論是對國際輿論,還是對戰後的治理,都帶來嚴重的問題。遠火的精度高了,那就是導彈的成本;精度低了,那就只能打擊面狀目標。

 

另外,別忘了,第一波打擊目標還要包括防空導彈。除了天弓2是固定發射陣地,比較好摧毀,臺灣空軍的"愛國者"、"天弓3"都是機動式發射。機動的目標很難被發現,發現了也不好命中,而且這些防空系統的數量太多了。截止到現在,臺灣有9個連的"愛國者"、7個連的"天弓3"、6個連的"天弓2"等遠端防空系統(3年後肯定會增加,暫且還是按照這些數字算)。假設,第一波只打擊這些防空系統的雷達車和發射車,看看有多少目標。一個"愛國者"連或者"天弓3"連,至少包括1部火控雷達車和6~8部發射車。摧毀一個連,至少需要28枚導彈(還是按照圓概率誤差20米算)。一個"天弓2"連,至少包括1部火控雷達和5組發射井。摧毀一個連,至少需要24枚導彈。那麼,第一波打擊防空系統的導彈,至少需要592枚導彈。這也還沒考慮被攔截的情況。

 

611營2連﹣東引島天弓

 

631營1連﹣新北北

 

633營1連﹣清泉崗基地

 

613營接廠

 

614 633營2連﹣台中東部愛國者

 

6132連﹣花蓮基地55元

 

633營3連﹣嘉義基地愛國者高雄東南

 

臺灣防空導彈分佈不完全統計,而且,三年後還會增加。天弓﹣2是這種發射井,無法機動,相對比較好打擊。愛國者和天弓3雖然也有固定陣地,但是發射車是可機動的,戰爭到來時,肯定不會在陣地上等你。也就是說,第一波打擊機場和防空系統的導彈,就至少需要1300多枚。而且,這1300多枚導彈不能保證完全摧毀目標(因為有無法命中、被攔截的情況)。如果再加上對方的指揮中心、通信設施,還有海軍基地(大港口有4個),這需要的導彈數量就更多了。

 

那麼,我們要準備多少導彈,能持續幾波這樣的打擊?指望射一波導彈就把對方完全壓制,那是做夢。真要全面摧毀敵人的防空能力,取得絕對制空權,還得靠後續的空襲。而空襲,就意味著火線作業,意味著傷亡。海灣戰爭,多國部隊花了2周的時間,才奪取了絕對制空權。我們要花多久?這個我計算不出來,但絕不是什麼一兩天就能搞定的。退一步說,就算我們兩三天的空襲就能奪取絕對制空權,後面就萬事大吉了嗎?新型炸彈遠端精打告別俯衝轟炸空襲也不可能一個勁兒的打導彈,成本太高,扔炸彈是常見的場景。除非把這場戰爭當做一切,不計成本的打。

 

第2件事,渡海作戰。

 

因為雙方力量差距懸殊,解放軍奪取全面制空權是遲早的事。但是,這就意味著可以渡海作戰了嗎?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在1月30日宣佈獲得了制空權,卻到2月24日才出動地面部隊。這中間的24天在做什麼?當然是在全面轟炸伊拉克的地面部隊,削弱其有生力量。每次看到很多人在幻想"上午開戰,下午渡海",除了不屑,我還會有一種憤怒﹣﹣憤怒這種人根本沒把解放軍的命當回事。臺灣的西海岸,已經被經營了70多年。各種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隱藏的、沒隱藏的火力點密密麻麻。不把這些清除,就想登陸?而清除這些防禦工事,絕對不是幾枚遠火或者戰機扔幾枚炸彈就能搞定的。海灣戰爭期間,多國部隊出動了11.2萬架次,用於對空作戰的架次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對地攻擊。尤其是第二周開始重點轟炸地面部隊後,每天出動的架次都在2000以上,最多的一天甚至達到3000架次。

 

可能有人會說,伊拉克國土面積更大,軍隊規模更大,轟炸當然會持續更久。問題是,臺灣的地形更複雜,防線經營的更久(海灣戰爭薩達姆沒有料到會有外來勢力介入,備戰並不充分)。而且,我們是渡海作戰,更需要把對方的防線清理的更乾淨,以創造一個安全的登陸環境。類似這種依山而建的工事,真真假假,哪有那麼好發現。就算是發現了,1噸級的重磅炸彈都奈何不了。不說火炮、雷場這些,只提岸基反艦導彈。臺灣海軍的海峰大隊,有7個岸基反艦導彈中隊,裝備可機動發射的雄風﹣2、雄風﹣3、魚叉反艦導彈,分佈在台島四周。

 

如何保證在登陸之前把這些發射車全部摧毀?注意,這些都是可機動發射的,不會在一個地方傻等著挨炸。再次參考一下多國部隊打擊"飛毛腿"的難度,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東引第5固定中隊

 

新北三芝第3固定中隊

 

台中清水機動中隊

 

和平島第1固定中隊

 

花蓮新城機動中隊

 

澎湖西嶼第6固定中隊

 

小琉球島第2固定中隊

 

海峰大隊有固定陣地,也支持機動發射。重要的是,這些導彈都是標定了射擊諸元的,戰爭到來的第一時間就可以向預定目標射出去。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可以不用等空軍完全清理乾淨伊拉克的防禦能力才出動地面部隊。因為都是地面戰鬥,遇到抵抗是可以還手的。但是我們是登陸作戰,地面部隊在上岸之前是毫無作為的。對方幾輛殘存的反艦導彈發射車、幾門155榴彈炮、一兩台火箭炮,近距離發射,會給登陸艦隊造成巨大傷亡。難道說,不在乎傷亡,硬頂著上?登陸艦防禦水準一般,速度還慢,航渡的時候非常容易遭到攻擊。

 

前面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沒考慮解放軍海軍的作為,除了登陸的時候要派上用場。因為,解放軍海軍的建軍目標不是台海之戰,而是為了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任務。3艘航母,大量的055和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都側重於空戰和反艦作戰。對陸攻擊則不是重點。一來艦載機太少,航空打擊力量不足;二來055和052D也帶不了太多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那海軍主要用來做什麼呢?這就涉及前面沒有討論的前提:沒有外來勢力的介入。沒有外來勢力的介入,尚且都打的這麼艱難。如果有外來勢力,要怎麼辦?首先,海軍的大部分力量都要投入到反介入作戰中。其次,空軍也得分出相當一部分兵力,協助海軍作戰。之前的文章分析過,要保證一個1000公里的反介入防禦圈,為主戰場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解放軍空軍至少要勻出300多架的遠端重型戰鬥機(殲﹣20、殲﹣16等),前出到台島東部,為海軍艦隊提供空中支援。這樣一來,用在主戰場的戰鬥機數量就會下降到1400架。紅圈是我方航母反介入的陣位,距離本土800~1000公里。此時,需要陸基航空兵提供預警機、戰鬥機的支援,才能頂住強敵至少2個航母戰鬥群+關島陸地航空力量的進攻。台海之戰的戰場,如果從東引島算起,一路往南,到台島最南端,至少有500公里的寬度。這500公里寬度的空域如果劃分成5個空域,組織5個機群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巡邏。考慮到反應時間,每個空域至少得4架戰機,一次需要出動20架。按照巡邏1小時、每架戰鬥機每天出動2架次計算,那就需要準備240架飛機,才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巡邏的需求。那用於攻擊的戰鬥機就只有1160架左右了,加上轟炸機,就是1460架左右。哪怕不考慮戰損,這些飛機每天能出動的極限也達不到3000架次(每架飛機出動2架次)。這3000架次,要用來巡殲臺灣至少9個連的"愛國者"、7個連"天弓3"、6個連的"雄風﹣2E"(下文會提到)、7個中隊的"雄風﹣2/3"、大量的導彈艇(這些會對登陸部隊造成巨大威脅)。期間還要持續的壓制對方的機場,指揮中心,通信中心。

 

並且,還要對漫長的海岸線進行猛烈打擊,開闢登陸場。一天3000架次,好像夠用是不是?但是注意,這3000架次是分佈在24小時的。假如均出動,那每個小時就是125架次。125個架次,根本沒法同時用來巡殲那麼多目標。如果壓制機場,那敵人的導彈部隊就會出動;如果壓制防空系統,那敵人的機場就會被短暫修復,恢復起降作業。海灣戰爭期間,多國部隊的空襲,基本只要壓制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能力即可(而且伊拉克的防空水準很低)。多國部隊是不用考慮伊拉克海軍的(基本沒有),更不用對付大量的導彈發射車(只有36台)。饒是如此,那點飛毛腿,也讓多國部隊頭疼不已。

 

那麼,面對臺灣這麼多的導彈發射車,我們需要多大的空襲強度呢?1460架的戰鬥機,完全不夠用。哪怕每架飛機每天出動3架次(極限,而且不能持續),那也就4500架次,每小時也就190架次左右,還是不夠用。估計需要大量的無人機才能滿足這個作戰強度。

 

現在說一下對無人機的看法。似乎只要無人機一出,對手就會嚇得屁股尿流。實際上,技術發展到現在,無人機只是豐富了戰場偵察和火力打擊手段,還遠遠達不到改變戰爭形態的地步。大量使用無人機,只是能降低傷亡。但是,有人機偵察不到的目標,無人機也偵察不到。有人機炸不塌的工事,無人機也炸不塌。不要指望無人機能改變戰爭。不要忘了,敵人也是有無人機的。面對時不時出現的無人機,我方在海邊集結的兵力如何確保安全?這些問題,口嗨黨考慮過嗎?還是說,又是"幾枚導彈下去,對方連無人機都起飛不了"這種論調?

 

而且還要注意,不是有了那麼多飛機,就一定能提高出動率,超過海灣戰爭的度。因為,臺灣太小,只有伊拉克的十二分之一。很多人都覺得,臺灣小,那打起來會容易很多。問題是,面積太小,空域也小,那就不見得能容納那麼多飛機同時出動了。而且,臺灣的武器密度(尤其是防空導彈、雄風系列導彈)比伊拉克更高,那空襲起來的難度是不是更大?空域的機群密度太大,非常考驗指揮和調度能力,還要小心誤傷。

 

最重要的是,討論以上這些的時候,我們都還沒考慮一件事:對方的反擊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傷亡。網上很多人在討論這場戰爭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想過大陸本土遭受打擊的情況。是不敢想,還是認為對方做不到?考慮到絕對實力差距太大,臺灣想對我們造成毀滅性打擊,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造成本一些較大的破壞,完全可以做到。

 

首先是對岸導彈的威脅。只要我們這邊第一枚導彈點火升空了,美國的衛星立馬就可以偵測到,並把情報同步給臺灣(不要認為美國連情報支持都不給)。而且,臺灣自己也有遠端預警雷達(就是那個鋪路抓),可以探測幾千公里之外的導彈。那麼,當對方發現我方導彈升空了,難道不會立馬把自己的導彈也射出去嗎?

 

 

之前分析臺灣力量的時候提過,臺灣防空部隊的第791旅是一支奇特的部隊。它裝備的不是防空導彈,而是雄風﹣2E對陸攻擊巡航導彈。該彈射程600公里,採用 GPS +地形匹配制導模式,2008年開始服役。截止到現在,第791旅有2個營6個連,每個連3~4部發射車。再加上雄風2/3,臺灣在第一波絕對可以齊射上百枚導彈出來。雄風﹣2E陸攻彈,可以瞄準我方的機場、車站、物資集結地。雄風﹣2/3反艦導彈,可以瞄準福建沿海的港口,打擊登陸艦艇。誰敢保證可以百分百攔截?這些導彈落下來,會造成多大傷亡?會給我軍的集結調度帶來多大的麻煩?對於這種機動發射的導彈,絕對不要指望在開戰第一波就能全部摧毀(對了,如果把這些加入到第一波打擊的目標,那又要好幾百枚東風導彈)。

 

伊拉克那種沙漠+平原的地形,尚且都能藏住"飛毛腿",逼得美國出動特種部隊去人肉偵察。臺灣這種多山的地形,那就更適合隱蔽了。屆時,臺灣絕對可以持續的對福建沿海地帶射出雄風。

 

海灣戰爭,一直到戰爭結束,多國部隊都沒有完全摧毀伊拉克那點"飛毛腿"導彈。那解放軍摧毀想要徹底這些雄風、魚叉導彈,得多長時間?如果不摧毀這些雄風導彈就開始渡海,會承受多少傷亡和損失?伊拉克和臺灣的地形對比,複雜度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再就是對方航空力量的威脅。前面已經分析過了,想要把敵人的飛機完全壓制在地面,不是射幾枚導彈就完事了,更別指望一兩天就能搞定。這期間,一旦被對方起飛成功了,事情就沒那麼美好了。 F -16、幻影2000、 IDF ,確實不是殲﹣20、殲35、殲﹣16的對手。但是,人家為什麼一定要跟你糾纏呢?臺灣海峽平均寬度也就180公里左右,在空射型魚叉的射程之內。臺灣空軍的戰機,只要成功起飛了,都不用出海,直接在台島上空就能發射魚叉。戰爭開始後,福建沿海肯定擠滿了各種船隻、物資。臺灣空軍起飛的戰機,隨便就能找到目標。難道我們就一定有把握把這些導彈全部攔下來?或者說,殲﹣20們有足夠的把握,讓對方沒有發射導彈的機會?或許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我們總能把對方完全壓制住。但是,這需要多長時間呢?這期間對方能給我們造成多大的傷亡呢?戰爭不可能只按你的劇本進行,不然1小時22分就不會成笑話了。還有無人機的作用,當你認為無人機很好時,最好不要雙標,不要認為只有你自己用的好。

 

4.總結

 

我不懷疑解放軍的軍力可以拿下臺灣,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批駁那些不負責任的"速勝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醫萬個為什麼的沙龍
52會員
48內容數
2025/05/20
“先進半導體是傳奇的過去,AI是蓬勃的當下,量子計算是不可避免的未來。” 三個月前,Google 宣佈了基於Willow晶片的新一代量子電腦僅需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一項傳統電腦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算完的標準數學運算,並且克服了高錯誤率的難題。
2025/05/20
“先進半導體是傳奇的過去,AI是蓬勃的當下,量子計算是不可避免的未來。” 三個月前,Google 宣佈了基於Willow晶片的新一代量子電腦僅需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一項傳統電腦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算完的標準數學運算,並且克服了高錯誤率的難題。
2025/04/19
國內人的人上人思維已經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也就是說他一直享受著去壓迫別人帶來的自己的優越感和快感, 當有一部分人表示勞資不幹了出去不和你混了,你知道他最大的心理是什麼他會很憤怒很難過,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批人是不願意給你當奴才聽你使喚的,這樣對於他來講是一種毀滅他自尊和三觀的行為所以這些人講這些話無
2025/04/19
國內人的人上人思維已經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也就是說他一直享受著去壓迫別人帶來的自己的優越感和快感, 當有一部分人表示勞資不幹了出去不和你混了,你知道他最大的心理是什麼他會很憤怒很難過,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批人是不願意給你當奴才聽你使喚的,這樣對於他來講是一種毀滅他自尊和三觀的行為所以這些人講這些話無
2025/03/19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 中醫,是一門缺乏自我糾錯能力的迷信
2025/03/19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 中醫,是一門缺乏自我糾錯能力的迷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突然其中一艘代表美國的巨大飛行戰艦,祂開始利用全息投影對着戰場上的人發出廣播說道-- “湯姆斯.傑夫.康納!這是聯盟合衆國國防部部長:邁克爾.霍利.維蘭將軍,你已違反世界安全法令第379條,以及全球武器管理條約第150條,即擅自使用未經世界合衆會員國的領導人所授權與許可的超級武器,並且以此來危害全
Thumbnail
突然其中一艘代表美國的巨大飛行戰艦,祂開始利用全息投影對着戰場上的人發出廣播說道-- “湯姆斯.傑夫.康納!這是聯盟合衆國國防部部長:邁克爾.霍利.維蘭將軍,你已違反世界安全法令第379條,以及全球武器管理條約第150條,即擅自使用未經世界合衆會員國的領導人所授權與許可的超級武器,並且以此來危害全
Thumbnail
台灣的輕型巡防艦定型之後,兩艘原型艦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10月交船。那麼輕巡家族後續有幾種可能的發展?在不大幅變更雷達水準的前提下,防空能力有限,還能搭載多少其他裝備,就成為發展關鍵。 ●●●●●●●●● ★原型艦:防空型 原震海案拆成兩艘輕型巡防艦後,因預算限制無法配備完整,兩艘通用艦體由美
Thumbnail
台灣的輕型巡防艦定型之後,兩艘原型艦開始建造,預計2026年10月交船。那麼輕巡家族後續有幾種可能的發展?在不大幅變更雷達水準的前提下,防空能力有限,還能搭載多少其他裝備,就成為發展關鍵。 ●●●●●●●●● ★原型艦:防空型 原震海案拆成兩艘輕型巡防艦後,因預算限制無法配備完整,兩艘通用艦體由美
Thumbnail
中共未來可能利用大量的海警船配合中共海軍從事聯合訓練,以增加國軍海上兵力的應對負荷,同時也可能使用「灰色武器」在台海灰色地帶對台灣遂行常態化的軍事侵擾,我國國安單位必須提高警覺並有所方案因應。
Thumbnail
中共未來可能利用大量的海警船配合中共海軍從事聯合訓練,以增加國軍海上兵力的應對負荷,同時也可能使用「灰色武器」在台海灰色地帶對台灣遂行常態化的軍事侵擾,我國國安單位必須提高警覺並有所方案因應。
Thumbnail
1970年代晚期,中華民國海軍開始研議取代陽字級驅逐艦的忠義計畫,並計劃派員赴美學習造艦。但在政策改變下。海軍改以光華一號取代忠義計畫的一級艦項目。1985年美國同意授權生產派里級巡防艦,代號PFG-2,忠義計畫完全終結。
Thumbnail
1970年代晚期,中華民國海軍開始研議取代陽字級驅逐艦的忠義計畫,並計劃派員赴美學習造艦。但在政策改變下。海軍改以光華一號取代忠義計畫的一級艦項目。1985年美國同意授權生產派里級巡防艦,代號PFG-2,忠義計畫完全終結。
Thumbnail
伊朗的F-14熊貓機隊採購與兩伊戰爭期間的運作歷史。
Thumbnail
伊朗的F-14熊貓機隊採購與兩伊戰爭期間的運作歷史。
Thumbnail
沱江級巡邏艦在設計一開始,就決定噸位不能跟錦江級巡邏艦差太多,因為這種小型巡邏艦才能在戰時疏散藏匿於全台各地的小型漁港內。但海軍希望能更上一層樓,比錦江級攜帶更多的反艦飛彈,一開始就規劃高達16枚,包括8枚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8枚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整整比錦江級多了四倍,再加上新型雷達與作戰系統.
Thumbnail
沱江級巡邏艦在設計一開始,就決定噸位不能跟錦江級巡邏艦差太多,因為這種小型巡邏艦才能在戰時疏散藏匿於全台各地的小型漁港內。但海軍希望能更上一層樓,比錦江級攜帶更多的反艦飛彈,一開始就規劃高達16枚,包括8枚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8枚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整整比錦江級多了四倍,再加上新型雷達與作戰系統.
Thumbnail
美國海軍的德懷特·D·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參與對葉門胡塞目標的打擊,面臨持續的威脅。胡塞武裝襲擊商船,戰機需應對持續威脅。
Thumbnail
美國海軍的德懷特·D·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參與對葉門胡塞目標的打擊,面臨持續的威脅。胡塞武裝襲擊商船,戰機需應對持續威脅。
Thumbnail
中華民國空軍是F-5E/F的最大使用國,數量達300架之多。雖然在服役生涯沒有參與實戰,但在1980年~2000年這段時間,F-5E/F 是中華民國空軍倚仗的戰馬。除與F-104搭配擔負空防任務,還要擔負對地、對海攻擊。
Thumbnail
中華民國空軍是F-5E/F的最大使用國,數量達300架之多。雖然在服役生涯沒有參與實戰,但在1980年~2000年這段時間,F-5E/F 是中華民國空軍倚仗的戰馬。除與F-104搭配擔負空防任務,還要擔負對地、對海攻擊。
Thumbnail
「千彈攻台」的傳言,從中國擁有東風型彈道飛彈開始就有,內容不外乎是,數百枚無法被攔截的彈道飛彈,開戰不到數小時,就把台灣所有空軍基地、防空陣地等等,全部都打爛了,所以沒有什麼戰機可以上空。緊接著數百台解放軍空優戰機就順順的開過來奪得制空權,接著制海權然後登陸……就贏了。 一句話:根本鬼扯。
Thumbnail
「千彈攻台」的傳言,從中國擁有東風型彈道飛彈開始就有,內容不外乎是,數百枚無法被攔截的彈道飛彈,開戰不到數小時,就把台灣所有空軍基地、防空陣地等等,全部都打爛了,所以沒有什麼戰機可以上空。緊接著數百台解放軍空優戰機就順順的開過來奪得制空權,接著制海權然後登陸……就贏了。 一句話:根本鬼扯。
Thumbnail
前陣子陸戰隊出事後,吳怡農寫了一篇很微妙的評論,國內大概軍事界(不是軍武)有點程度的都翻了,藍綠都有不過方向不同。罵就算了,因為黃澎孝又從這延伸出了中國渡海的困難,導致換另一批人又翻了……這講到底都是戰術跟武器的細節,所以我們要怎樣檢驗這些?
Thumbnail
前陣子陸戰隊出事後,吳怡農寫了一篇很微妙的評論,國內大概軍事界(不是軍武)有點程度的都翻了,藍綠都有不過方向不同。罵就算了,因為黃澎孝又從這延伸出了中國渡海的困難,導致換另一批人又翻了……這講到底都是戰術跟武器的細節,所以我們要怎樣檢驗這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