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oh GR III HDF 攝於車店門口,有點太夢幻的感覺。但倒是蠻符合我剛看到它完工時的心情。
我的新夥伴:Marin Nicasio 2 上路啦!
最近組了台車,是之前已經分享過的Marin Nicasio 2,一台鋼管車。
但我卻為它搭配了Shimano 剛上市的GRX 1x12 Di2 無線電變套件 (RX827 series)。
用意是想回歸初心,不想要把車子搞得那麼複雜,只想體會單純的騎乘樂趣而已。鋼管的溫度,科技的速度
Nicasio 2 的車架是鉻鉬鋼,騎起來有種很柔和的回饋感,不像碳纖那麼硬派,但卻很有韻味。
每次騎鋼管車,都會有種你不是要與別人競速,也不是要征服特定的路段。
你只是單純的感受,體會這趟旅程。
搭配 GRX Di2 的無線電變,換檔超級快速與順輰,讓你想變就變。
1x12 的齒比,帶來的是510%的寬廣齒域。
最輕的齒比是0.78 (前40T,後51T),讓你爬坡不喘。
而在平緩路段,也有4.0的齒比,讓你可以感受速度。
而車手把上除了油管,再也沒有電線,讓整體看起來更簡潔,在維護保養方面也更簡單。
瓜佛(Gravel)騎乘的魅力:不只是路,而是「不確定性」
騎瓜佛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段路會是什麼樣子。
每個轉角,每個路口都會帶來驚喜。
前方的道路可能是碎石、泥土、草地、甚至是被雨水沖刷過的林道。
這種「不確定性」讓每一次騎乘都像是一場小冒險,也是瓜佛的醍醐味所在。
我第一次騎 Nicasio 2 上山時,路況從柏油變成碎石,再變成濕滑的泥地。
但這台車的胎寬(700x40c)和穩定的幾何設計,讓我可以自在的操控。
而可靠的碟煞更是讓我可以不用擔心下坡。
瓜佛騎乘不像公路車那樣追求速度,也不像登山車那樣強調技術,它更像是一種「探索式騎行」。
你可以隨時停下來拍照、喝杯咖啡、看風景,然後再繼續前進。
這種節奏感,真的很療癒。
騎乘感受:舒適、安靜、很有「人味」
鋼管車的騎乘感真的不一樣。
它不會給你那種「每一瓦都要轉換成速度」的壓迫感,而是讓你在騎乘中找到節奏。
路感很清晰,震動會被車架吸收一部分,長途騎乘下來身體不會太疲累。
而 GRX Di2 的電子變速也讓整體騎乘更安靜。沒有機械變速的「喀喀」聲,只有輕微的馬達聲響。
在林道裡騎乘時,只有輪胎壓過碎石與落葉的聲音配上你的心跳,聽起來就像是自然的交響曲。
多功能性:一台車,很多可能
Nicasio 2 的車架設計很貼心,有很多擴充孔位可以裝貨架、水壺架、甚至是前後擋泥板。
我目前還沒有機會帶它去從事我喜歡的單車露營,但是我已經在期待下次的旅程了。
這台車也是我通勤的好夥伴。
騎著單車上下班,心情與平常完全不同,就是多了點在忙碌日常中的自在感。
也讓我有好心情與滿滿的活力來面對繁忙而繁湊的一天。

New bike day!
外觀與細節:低調但有個性
塗裝是那種低飽和的金屬綠色,在陽光下會微微閃光,不張揚但很耐看,有時候會讓我想到甲蟲的感覺。
整體線條很簡潔,搭配無線電變的乾淨車把,看起來真的很俐落。
細節部分也很用心,車架焊接處理都很細緻。
這些小地方,讓整台車看起來不只是「功能性強」,也很有質感。
📸 我接下來會陸續分享一些騎乘照片、路線紀錄和使用心得。如果你也喜歡鋼管車、Gravel 路線或是對 GRX Di2 有興趣,歡迎留言交流!

柔和的光影,很像鋼管車的調性。

非常喜歡這個經典的Marin頭標。

選了一個特別色,剛好可以搭配外胎的配色。

買鋼管車的好處之一是,車架不太會隨便改。年份差異基本上就是塗裝不同罷了。

無線變把,手感握感都較上一代有所提升。

顯示狀態的LED燈。

強壯的後變,需要充電時再打開外蓋取下電池就好。

加洲熊無所不在
一些組裝過程的照片分享
尺寸為54CM
不含踏板跟水壺架的話,整車重量剛好在8KG左右









配對前會要求更新韌體

現在其實只要作韌體更新,無線的公路車變變也可以跟無線的GRX Di2 (RD-RX827)還有登山車的MTB Di2 Wireless後變(RD-M9250/8250/6250)連線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