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影集《太陽召喚》劇照,改編自莉•巴度格(Leigh Bardugo)的系列小說。
他具有無堅不摧的黑暗魔法,他能操控暗影自如,他猶如地獄行走的死神化身,他存活在世上已有世紀之久的漫長歲月,但他擁有令女子怦然心動、不符實際年齡的俊秀外貌…倘若嗜讀奇幻小說,或著更確切地說,敘事注重浪漫情愛的「浪漫奇幻」(Romantasy)[1],想必很熟悉上述形容的角色。網路社群將這類風靡奇幻小說的男角,稱之為「闇影戀人」(Shadow Daddy)[2]。
【何謂Shadow Daddy?】

Netflix影集《太陽召喚》劇照,由班•巴恩斯(Ben Barnes)飾演闇主。
Shadow Daddy在近年的奇幻小說無所不在,特別是女性為主要客群的YA[3]奇幻或浪漫奇幻。如同前述,這類受到奇幻作者/讀者熱愛的男角屬性,通常被描述為黑髮(或深色頭髮)、膚色黝黑,不可思議地英俊,具有操控暗影或黑夜的魔力,身分多為黑暗/夜之領主、死亡之神、英武領袖或超自然生物(例如神靈),性格陰鬱強勢。而且,他們擁有長生不老的永恆壽命,年齡總是超出愛戀對象 ― 正值青春年華的女主角好幾倍。然而,Shadow Daddy的神祕莫測、無窮力量與遊走於灰色地帶的道德觀,都讓他們在讀者眼中無比性感。
目前書迷提及的熱門Shadow Daddy角色,有《荊玫之庭》(A Court of Thorns and Roses)系列的瑞桑德(Rhysand),《快銀》(Quicksilver)的金費雪(Kingfisher),《貝拉朵娜》(Belladonna)的死神(Death),《血肉與火焰》(Flesh and Fire)的奈克托斯(Nyktos)和《太陽召喚》(Shadow and Bone)的闇主/闇之手(The Darkling)[4]。尤其常被認定為是引起浪漫奇幻旋風的著作《荊玫之庭》,男主角瑞桑德身為夜之宮庭(the Night Court)的領主,氣勢令人生畏且性格狡猾多變,卻對女主角菲拉(Feyre)忠貞不渝,許多評論認為不少浪漫奇幻的闇影戀人,皆受到《荊玫之庭》影響。當然,不是所有的Shadow Daddy都具有永生能力,或與女主角有著巨大的年齡差。例如《第四翼》(Fourth Wing)的男主角薩登(Xaden)為23歲的青年,與女主角薇奧蕾(Violet)相差僅有3歲,但他其餘特質皆符合Shadow Daddy的定義,像是擁有掌控暗影的魔法、黑髮深膚且性感逼人、懷有未知秘密且危險強悍、階級比女主角高等等,因此仍被讀者歸類在Shadow Daddy的類型中。
另外,Shadow Daddy不一定為女主角情感的最後歸宿,頂多是戀愛對象(love interest)。比如《太陽召喚》中,女主角阿利娜(Alina)與闇主曾有曖昧情愫,可惜闇主的力量讓他轉變為讓人懼怕的險惡反派,阿利娜最終與闇主分道揚鑣,選擇了青梅竹梅的瑪爾(Mal)。不過呢,即便無法與阿利娜終成眷屬,仍不能阻擋闇主成為廣受歡迎的Shadow Daddy代表。
為什麼Shadow Daddy如此受到女性讀者青睞?此類型男角是奇幻小說的專利嗎?還是我們已在其他次文類(sub-genre)中見到他們的蹤跡呢?
【Shadow Daddy的原型 ― 拜倫式英雄與神話傳說人物】

2006年由BBC製作的《簡愛》影集,主演為露絲·威爾森(Ruth Wilson)和托比·史蒂芬斯(Toby Stephens)。
與其說Shadow Daddy是奇幻小說的獨創,不如說Shadow Daddy早已是文學作品的常駐角色。闇影戀人就如羅曼史常見的壞男孩(bad boy)或浪子(rake)男主角,對暗黑異能的掌控、超自然的身分背景,皆是為他的性吸引力增色,讓這類男角顯得更加邪魅誘人。
為何女人總是情不自禁為bad boy淪陷?為何「道德灰色」(morally gray)的男角不會令女性讀者厭惡?追溯西洋文學根源,自從小說從十八世紀末興起,我們在文學作品中能找到眾多這樣「壞壞惹人愛」、融合英雄與惡棍(villain)的男角 ― 拜倫式英雄(Byronic hero)。比如影響後世羅曼史架構深遠的《簡愛》(Jane Eyre),羅徹斯特(Rochester)即是身兼權勢壓迫者及女主角的愛戀對象;「惡魔情人」(demon lover)代表人物― 《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孤傲殘酷的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歌劇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的魅影,憤世嫉俗與墮落行徑,卻能引發無數讀者同情。
更何況,Shadow Daddy常見的深色頭髮及褐色肌膚,即是與羅徹斯特、希斯克利夫系出同源的拜倫式英雄特質,具有與白人身體特徵對立的種族模糊性(意即他們可能為有色人種)[5]。私以為,浪漫奇幻流行的闇影情人,能視同為拜倫式英雄轉生的後代。叛逆的拜倫式英雄,象徵與社會秩序、世俗道德對抗,對部分女性讀者而言,與體制對立的陰性他者(the Other),即是與迫害女性的父權體系對抗。於是,縱然前方暗潮洶湧,仍無法阻止女性戀慕充滿毀滅性的危險情人。
拜倫式英雄不只影響近年風行的浪漫奇幻,同樣影響二十世紀末興起、於千禧年至2010年代盛行的超自然羅曼史(Paranormal Romance)[6],不符合俗世常規的吸血鬼、狼人或變形種,皆是擁有異能的他者、令女性難以抗拒的危險情人。從風靡全球的《暮光之城》(Twilight),到影響影視流行文化深遠的《吸血鬼:真愛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7]、《魔法奇兵》(Buffy the Vampire Slayer)[8],正逢花樣年華的美少女,皆邂逅年齡上百歲的吸血妖魔(請放心!他們外表可不是老頭子,而是俊俏又瀟灑),談上與全世界為敵的禁忌戀情。這群超自然羅曼史的怪物男主角,一樣是拜倫式英雄的子孫,亦是與浪漫奇幻Shadow Daddy同根源的兄弟。

1946年的法國電影《美女與野獸》,由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執導。
我們還能從耳熟能詳的神話及童話中,尋得Shadow Daddy的身影。舉例來說,闡述婚姻結構原型的希臘神話 ― 冥王哈帝斯(Hades)與春神/冥后泊瑟芬(Persephone),位高權重的冥界之主擄走不屬於黑暗世界的明媚少女;或是著名的童話《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善良美麗的女孩進入可怖野獸的魔幻城堡。
比較這兩個故事,不覺得設定似曾相識嗎?少女被迫進入婚戀對象的幽暗領域,離開安逸的原生家庭,無論是身分或是人生皆有天翻地覆的轉變,而她們的戀人或丈夫皆是英挺卻威嚴、掌握奇異能力的男子…在諸多浪漫奇幻小說中,即是以此類故事為雛型創作。換句話說,無數的羅曼史根植於這些民俗傳說,女孩無端捲進男子的陰暗世界,最後卻讓強壯英武的男子臣服於她[9]。所以,浪漫奇幻的Shadow Daddy概念(trope),也就是所謂的「勇敢英雌馴服危險戀人」,僅是向文學史上的眾多老祖宗致敬罷了!
【為何Shadow Daddy的年齡差成了吸引力要素?】

哥德羅曼史代表《簡愛》,同為「男大女小」的年齡差配對(圖為2011版《簡愛》電影)。
我們知曉了浪漫奇幻的闇影戀人,其實承襲於歷久不衰的文學前輩們,但這不能解釋多數Shadow Daddy總是有無盡壽命,為什麼Shadow Daddy要是年齡百歲或千歲以上的「年邁」男子?青春期的壞男孩同樣很有誘惑力啊!甚至連知名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都刊出文章探討這個奇幻界的未解之謎[10],試圖理解為何女性對於與百歲老者談戀愛不覺得毛骨悚然,反而成為異樣的吸引力。
若說1960年代盛行的哥德羅曼史(Gothic romance),女性之所以迷戀擁有權勢及豐厚家產的莊園主,是源於當代許多女性必須仰賴男性的經濟保障,以家庭及婚姻為依歸,便將自身想望投射到霸道富有的男主角。而早年的婚戀模式中,「男大女小」的年齡差異是常態,文學作品自然反映現實情況。如今,世上多數女性已享有經濟自主,「男大女小」的婚戀常態逐漸被打破,為什麼我們仍為年長的闇影戀人癡迷?
《紐約時報》的文章中,訪問了筆者頗為喜愛的羅曼史作家/YouTuber伊莉莎白•惠特利(Elisabeth Wheatley),提出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惠特利認為,羅曼史的客群多為20歲末至40歲年齡層的女性,此階段的女性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擔起親職,奈何社會氛圍及常年的性別分工,導致諸多同樣進入婚姻的男性不能適度支援伴侶,不僅無法承擔照護責任,更可能變成伴侶的累贅,讓女性陷入「養孩子兼教育伴侶」的雙重地獄。
由此可見,像闇影戀人這樣閱歷豐富的年長男性,便成為女性的夢中情人。試想,Shadow Daddy活在世上已有幾世紀,想必足夠「成熟懂事」,不需要女性教他們怎麼當個穩重的成年人,傳授基本的生活知識。闇影戀人縱然可能控制欲強烈,但在文學創作中,他們多半能做出理智且理想的決定,並在關鍵時刻支持伴侶,讓女性能有充足的精神依靠(請見上方惠特利的YouTube影片,提供沒有訂閱《紐約時報》的朋友參考)。
Shadow Daddy的年齡僅是誇飾法,讓他們顯得更加不朽,而想像力不設限的奇幻小說能突破極限,讓「永生」具有絕對的合理性。重點不在年齡,女性讀者熱愛闇影戀人,並非嚮往與熟男談戀愛,而是渴望能有位肩膀可靠的強壯伴侶,「年長」設定則讓角色資深的人世經歷更合理。況且,幾世紀的年齡差宛若異時空的差距,聽起來還滿神奇的,倘若只有父輩的年齡差…就會變成詭異的警世寓言了。
接續上述,女性不一定想要與爸爸級的男人產生感情,主要還是希冀擁有一位心理成熟的伴侶(當然囉!Sexy又貼心的男人會更好)。否則就會像以上惡搞《暮光之城》的短劇,無情揭開年齡差的夢幻面紗。正因為Shadow Daddy的年齡差超脫現實,讀者反而能清楚意識作品中的「幻想」性質,不會過度將自我意識投射到書中情境。
【Shadow Daddy的敘事危機:權力不對等的美化】

2008年電影《暮光之城》,改編自同名小說系列,男女主角過大的閱歷和年齡差,引起部分評論批判。
並非所有人都認可「浪漫奇幻」這個奇幻文學的新分支,以及創作者筆下的闇影戀人。闇影戀人與年輕氣盛的女主角,年齡、階級、種族、閱歷等等的強大差距,反倒讓主人翁之間激盪出電光石火般的化學效應。然而,這樣的關係若描繪不當,極有可能引起爭議。筆者瀏覽過的諸多評論中,即抨擊當今的浪漫奇幻熱衷Shadow Daddy,卻變相美化權力不對等的戀情模式,亦正亦邪的危險情人,更會導致女性讀者沉溺於病態的有毒關係[11]。
筆者認為,我們絕對有義務檢視文本中的性別政治,但也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艘船。每個類型皆存有性別刻畫失當的危機,只因部分著作描寫不當,便認定浪漫奇幻毫無發展性及文學價值,實在過於偏頗。如同前述,Shadow Daddy延續眾多經典文學的創作屬性,而非浪漫奇幻獨創;再者,作品能受到普遍認可,即是內容深切反映讀者的需求,無須貶低地一文不值。
前文分享的《紐約時報》內文中,提到「闇影戀人」敘事若要獲得讀者肯定,關鍵在於作者能否巧妙處理作品中的性別權力失衡,讓處於弱勢方的女主角具有強烈的能動性。伊莉莎白•惠特利提到,若書中的男女主角年齡差令她感到困擾,往往是女主被刻畫成天真爛漫的無知女孩。文中更舉了《暮光之城》為例,男主角愛德華(Edward)是104歲的世故吸血鬼,女主角貝拉(Bella)則是青春期的處女,有評論批判愛德華對待貝拉宛如父親般,讓她感到不適。

Netflix改編影集《太陽召喚》,闇主與阿利娜即是「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阿利娜也在與闇主互動的過程中成長蛻變。
私以為,Shadow Daddy的最大魅力,即是人物性格中所展現的雙面性。男主角地位顯赫、威風凜凜、對待敵人凶狠無比,對於摯愛及珍視的對象,卻能展現繞指柔情和堅定的忠誠,與不願輕易在他人面前的脆弱面。更重要的是,Shadow Daddy縱使權力至高無上、力量無人匹敵,仍會真誠地尊重女主角的自主性,願意赴湯蹈火守護愛人安危[12]。優秀的作者會避免讓筆下的男主角變成惡劣暴力的自私渣男,勾勒有血有肉、層次豐富的複雜角色。例如浪漫奇幻的代表性著作《荊玫之庭》、《第四翼》,即是類型的佳例。
另一個富有潛力的創作走向,便是讓女主角經由與處世老練的戀人交手,提升自我能力與見識,以獲得飛躍性的成長,漸漸讓兩人的地位達到平等。換個方向思考,可將此類的闇影戀人式戀情,等同於英雄傳奇的師徒互動,不同處在於摻雜了浪漫元素。天壤之別的地位差距促成男女主角的熱情張力,志同道合則讓戀人們能認同彼此。切莫忘記,在羅曼史中,男女主角的情勢終究會翻轉,學生有朝一日會出師。
【Shadow Daddy的敘事困境:女主角總是青春少女?】
評論對於Shadow Daddy提出的另一個質疑聲音:為何Shadow Daddy不能與超過30歲的熟女談戀愛?難道幼齒妹妹比較吃香嗎?筆者喜愛的另一位YouTuber/書評者蕾奧妮(Leonie)就提出此問題。儘管浪漫奇幻不乏以「女大男小」為主題的著作[13],Shadow Daddy與稚嫩妹妹的愛情故事,在當今的市面上仍屢見不鮮。
蕾奧妮認為,這隱含現實中女性的年齡焦慮。歲月對女性總是無情,社會輿論更是殘忍,女性邁入中年便被認為不具外貌吸引力,是擇偶市場的loser,早年的中年獨身女性更會被譏笑為「敗犬」。於是女人費盡心思也要將時光停駐,保持嬌美容顏和姣好體態。男性則相反,即使過了中年仍會被認定為「黃金單身漢」,媒體也樂於塑造風度翩翩、越陳越香的熟男偶像(有興趣可見以上影片21:33起的段落)。

Netflix改編影集《太陽召喚》,女主角阿利娜如同多數奇幻小說女主角是青少女。
筆者相當認同蕾奧妮的看法,卻也不禁思索,以筆者對歐美羅曼史的涉獵,大眾刻板印象的「女主角必為處女&少女」的定律已是昨日黃花。如今,輕熟齡或熟齡階段的女主角頗為普遍(尤其現代背景的羅曼史),姊弟戀的搭配不算罕見,純情的處男男主角(Virgin Hero)[14]成了趨勢,就連歷史羅曼史也樂於書寫大齡單身女(spinster)和熟女寡婦的故事,近年更有許多創作者挑戰暮年之戀的題材。相反地,即便是女性書寫的奇幻小說,女主角多為青少女或青年階段的女性。換言之,我們該疑惑的是,是什麼阻礙熟女成為奇幻小說的女主角?
也許探險就是獨屬年輕人的任性,能勇於離開舒適圈奔向冒險之途;或是,青春期處於身體性徵產生劇烈變化、邁向成人階段的變動時期,正是踏上未知旅程、迎向新生的最佳契機,相信很多人同意這幾點。不過,綜觀奇幻文學,成年男性擔綱主角是常態,女主角卻多是青春女孩。這又回到上述的問題,為何奇幻小說排斥熟女或輕熟女主角?筆者心中浮現一個答案:母職。
步入30大關的女性,即是邁向社會認定的適婚年齡,多被預設「經營婚姻」、「照顧家庭」為生活重心。儘管同為女性的人都知曉,成為一名妻子,不代表從此不再進入職場,或完全喪失個人生活圈。但是,父權社會認為婚姻中的女子須為家庭奉獻所有,並將照護責任全歸於女性。妳的人格、興趣、專長,在走入婚姻後全數蒸發,被形塑成蒼白的模板:「母親」,養育孩子、提供家務勞動是妳的天職與使命,稍稍越軌便被打上「失職」的罪惡烙印。
於是,就算是天馬行空的奇幻文學,少女能無所顧忌在外闖蕩,一旦走向婚姻的神聖殿堂,妳就得像潘妮洛碧(Penelope)那樣乖乖在家操持家務,苦苦等候英雄歸來。而妳英勇如奧德修斯(Odysseus)的丈夫,依舊能行走江湖、雲遊四海,反正家務事有妻子打理好,丈夫可以安心追尋個人志向。只要女性擔起親職,便被剝奪遠赴異地探險的權力,對於男性卻沒有相對的約束力。
或許,女性創作者有感性別分工的母職桎梏,內化婚家體制的社會期許壓力,導致奇幻文學鮮少出現熟女主角。筆者期許,未來奇幻界能打破輪迴,既然浪漫奇幻撼動史詩奇幻(High fantasy)的陽剛霸權,著重私人愛欲的書寫,不妨挑戰少婦於私領域及國族家仇、親職及個人夢想的拉扯,讓媽媽級的女主角也有站上冒險舞台的機會。
【Shadow Daddy是女性讀者的禁忌逃逸】

2004年的電影《歌劇魅影》,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創作的知名音樂劇改編,亦是改編自同名法國小說。
筆者認為,Shadow Daddy男主角能形成風潮,可視為政治正確下的反動[15]。由於讀者會拿放大鏡審視文本中的性別政治,導致近年許多羅曼史作者不敢放手創作激進題材,而浪漫奇幻便是描寫宿敵戀情(Enemies to Lovers)的最佳場域。奇幻文學的架空異想,讓女性能擁有魔法、幻術、武力等超越生理限制的力量,男性的使壞更能被合理化(比方受到詛咒、身處對立陣營等等),因此作者能恣意揮灑勢均力敵的激情火花,讀者也能在浪漫奇幻享受危險戀情的禁忌愉悅。
筆者更認為,承襲拜倫式英雄特色的闇影戀人,不該單純被認定為壓迫女性的父權陰影,除了反映女性心目中的理想情人形象,闇影戀人也可能是女性讀者的自身投射。就如《歌劇魅影》的魅影受到眷顧的理由相似,讀者之所以不會譴責魅影專橫凶殘的行徑,主因即是我們在魅影身上,看到內心潛藏的人性陰暗面。
在Shadow Daddy的相關著作中,多半讓女主角擁有光明面或蘊藏光之能量,形成與黑暗男主角的對應與互補(可參見《太陽召喚》與《第四翼),闡述人性救贖的文學母題。有趣的是,光明與暗影的對弈,在哥德羅曼史和超自然羅曼史同樣可見,再次顯現文學創作的一脈相傳。
蠱惑人心的Shadow Daddy,與浪漫奇幻的危險戀情,讓讀者欲罷不能。部分評論認為Shadow Daddy僅是千篇一律的霸道總裁變體,但話說回來,通俗文學難道無法為女性賦權嗎?畢竟,羅曼史和浪漫奇幻的性別戰役,永遠都是女主角得勝。如同筆者對於羅曼史及其他通俗文學的辯護,糟糕的作品比比皆是,優異的著作一樣多如繁星。女性在現實世界遭遇諸多困境,當然有權享受虛構文學的逃逸。無論是羅曼史或浪漫奇幻,皆是每一位女性讀者的「自己的房間」[16],得以在絢麗的奇幻世界中,沉醉於不受拘束的奇想。
【註解&延伸閱讀】
[1] Romantasy即romantic fantasy的簡稱,意指結合奇幻和愛情元素的文學類型,詞源可追朔到2008年。在後疫情時代(2020s),透過BookTok等社群媒體的推動,romantasy小說於歐美文壇掀起廣大迴響及熱潮。
不過,romantasy到底該歸類在奇幻文學還是羅曼史,兩者之間的界限為何?也是眾說紛紜。部分評論則認為兩者之間不存在界線,而是不斷游移。目前分類大多將romantasy認定為奇幻文學的分支,故事著重在奇幻元素;而fantasy romance則是較注重於愛情描寫,歸類在羅曼史。本文決定不特意將romantasy分類(或與fantasy romance區隔),全部囊括在羅曼史和奇幻的範疇一併討論。
[2] Shadow Daddy直譯為「影子爸爸」,因為多數該類型男角的年齡、階級、閱歷、權勢,皆與女主角有相當大的差距。出於文章美感的考量,加上這類男角也多是女主角的愛戀對象,本文折衷翻譯為「闇影戀人」。
[3] Young adult literature的縮寫,意即青少年文學,目標讀者多為青少年的文學類型,故事主角也以青少年為主。通常認為YA小說讀者群主要為12〜18歲的青少年,不過也有統計表示,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同是YA小說客群。
[4] 該段落除了《太陽召喚》,其餘小說目前皆未有中譯本,書名及人名為筆者自譯。《Belladonna》為義大利文的「美麗女子」,筆者選用音譯「貝拉朵娜」。《太陽召喚》的The Darkling,Netflix改編影集翻為「闇主」,蓋亞出版社的小說譯本翻為「闇之手」。
[5] 筆者瀏覽的其中一篇文章有類似觀點,連結如下:
[6] 在美國羅曼史作者協會(RWA)的定義中,具有奇幻、超自然、科幻元素的羅曼史,皆被歸類在超自然羅曼史(Paranormal Romance)的類別。而若要詳細區別奇幻(Fantasy)和超自然(Paranormal),前者注重魔法元素和虛構世界觀,後者則是具有濃厚的超自然元素,例如靈異力量或吸血鬼、狼人、變形種角色。有時為了與浪漫奇幻區分,部分評論會將超自然羅曼史認定為專指吸血鬼、狼人和變形種的故事,本文也是如此。
以下附上美國羅曼史作者協會的Romance Genre連結:
[7] 在布拉姆•史托克(Bram Stoker)的原著中,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與女主角米娜(Mina)並沒有感情糾葛,但《吸血鬼:真愛不死》跨越時空瀚海的愛戀感動銀幕前的觀眾,其設定也影響後續的德古拉相關影視。而評論多將本片列為「哥德羅曼史」的範疇,不過筆者認為許多超自然羅曼史的架構可見到《吸血鬼:真愛不死》的影子(吸血鬼與人類女子的浪漫愛情、反英雄式的吸血鬼男主角),因此一併討論。
此外,儘管當年在台灣上映的片名是《吸血鬼》,「真愛不死」是媒體的宣傳詞,後續以訛傳訛成了片名副標。由於《吸血鬼︰真愛不死》已隨著媒體傳播廣為人知,現今的影音平台、影展重映也多使用此名,筆者出於約定俗成沿用《吸血鬼︰真愛不死》。有興趣請見以下參考資料︰
[8] 原作是1992年的電影,描述被宿命選中的金髮高中美少女剷除邪魔的故事,然而當時市場反應不佳。隨後編劇喬斯•溫登(Joss Whedon)沿用劇情架構,於1997年另開創影集版,由莎拉•蜜雪兒•吉蘭(Sarah Michelle Gellar)主演,更添加女主角與俊帥吸血鬼的浪漫戀情,反而大受歡迎,一共播了七季(至2003年)。
[9]在珍.安.克蘭茲(Jayne Ann Krentz)主編的、為羅曼史辯護的專論集《危險男人與大膽女人》(Dangerous Men and Adventurous Women: Romance Writers on the Appeal of the Romance)中,克蘭茲即提出類似觀點。
[10] 由於紐約時報採取付費制,無法附上網站傳送門。但筆者於《商業時報》(The Business Times)搜尋到同篇文章,以下分享網站連結:
[11] 附上筆者觀看過的其中一支影片,提供參考:
[12]類似觀點請見以下文章:
[13] 2020年出版的《艾笛的永生契約》(The Invisible Life of Addie LaRue)即是一例,女主角艾笛•拉胡(Addie LaRue)與魔鬼交易換取永生,在度過超越三世紀的歲月後,邂逅了一名年輕男子,並墜入愛河。
[14] 以下附上Goodreads的Virgin Hero分類頁面。補充說明,Virgin Hero式男主角並非近年政治正確風潮下的產物,早期羅曼史就出現此類男角,比如改編成影集的《異鄉人:古戰場傳奇》(Outlander)即是一例,但終究不屬於羅曼史大宗。筆者觀察到自2010s起,羅曼史的Virgin Hero日漸成為主流類型。
[15] 羅曼史譯者唐亞東曾撰文探討超自然羅曼史當紅的現象,筆者認為成因與如今浪漫奇幻成為顯學的情況相似。
[16] 出自探討羅曼史的重要著作《閱讀羅曼史》(Reading the Romance),也可參見筆者曾撰寫的文章:
☆註記:文章使用的影劇圖片,皆源於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