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定義了誰是癩蛤蟆、誰是天鵝?
這世界不會因為你夠努力就自動頒獎給你,
它更容易被那些敢於自我介紹時眼神堅定的人所記住。
為何癩蛤蟆就不能吃天鵝肉?

直到某天,我看到一位碩博連讀的同學,雖然實際上目前的最高學歷還是大學畢業,也還沒通過資格考,卻已經逢人便自稱「我是科學家」。那一刻我愣住了。
更驚訝的是,周圍的同學們也沒有人反對他。
就在那一瞬間,我意識到:是不是只有我,還困在「我還不夠格」的牢籠裡?
原來,誰是癩蛤蟆、誰是天鵝,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定義的。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這讓我想起一場我曾經看過的 TED 演講,來自社會心理學家 Amy Cuddy。
她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意思不是要我們裝出一個不是自己的樣子,而是:當你行為上開始活得像那個理想中的自己,你就會開始相信自己能做到,甚至真的變成那樣的人。
她在演講中提到「高權力姿態」的實驗:即使只是短短兩分鐘張開手臂、抬頭挺胸,我們的荷爾蒙與大腦反應都會改變,變得更有信心與行動力。身體的姿態可以影響我們內在的認同。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我早就踏上了這條路,唯一缺少的,是對自己的肯定。
也許真正的轉變,不是某天拿到某張證書,而是從我們敢不敢說出:「我就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