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旅居北京兩年、臺北四年多的外國人,發現大家對於「臺灣」這個用詞,有不同觀點。據我觀察,針對這個詞語的定義分三種,要看敘述內容和使用者想表達的意思,才能判斷出是指哪種定義:
1.臺灣島(地理定義)
例)我在澎湖的時候,當地人會說臺灣那邊...這應該是指臺灣島
2.臺灣省(行政區,臺灣島加澎湖、蘭嶼等部分離島)
例)礙於來自中國的壓力,有些國際航空公司和飯店的區域選項會顯示這個內容
例)雖然中華民國「廢省」,但金馬地區有時仍區別臺灣省和福建省
3.中華民國實際控制之領土(按現況分類的國家代稱,一種概念)
例)廈門當地人說能看到臺灣,這應該是這個意思(廈門只能看到金門,不可能是1或2)
例)中華民國護照上的英文標註是TAIWAN
兩岸人民對這三個定義時常不清楚而混用,導致誤解或糾紛,還有不少人站在他們的立場對我施予思想教育。這次的路線經過兩岸所屬的福建省,所經之處令人深刻省思「臺灣」的定位。更進一步,福建沿海地區是多數臺灣本省人的根源,經過這次旅程更能理解臺灣的文化起源。

福建沿海攻略範圍
❶歲月靜好―馬祖
在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我有蒐集陸路的癖好,旅居北京和臺北這些年累積了不少路線,自然想把臺灣的路網接連到對岸。疫情前可以搭郵輪從基隆和臺中直接到台州和廈門,隨著局勢變化現在只剩從基隆出發經過馬祖到福州的跳島路線。冬天易受東北季風影響,出航狀況不穩定,尤其過年期間大半的船班會停航,我這次訂的班次就被取消。幸好小年夜沒有太多旅客,及時訂到前往馬祖南竿的機票。

夕陽照在馬祖沙灘,一人一貓獨享浪漫
待在馬祖的時間因此縮減,但南竿很小,騎機車一天足以完成環島觀光。在島上步調悠閒,時間過得很慢,島內似乎沒有紅綠燈,每個景點直接包場充分享受獨處拍照的樂趣。然而,島上分佈不少堡壘等軍事設施和戒嚴時代的痕跡,提醒訪客馬祖位處戰地前線。如今的歲月靜好得來不易,期許枕戈待旦的日子不再發生。
馬祖南竿福澳港到福州琅岐港的小三通路線大概一個半小時,跟少數返鄉居民一起登船。明顯我是船上唯一外地人,下船的郵輪中心也位於非常偏僻的地方,只能搭預約車到福州市中心,幾乎沒有別的交通方式。提醒大家選擇這條航線必須提前註冊中國網約車app,綁定支付寶。
❷除夕煙火重災區―泉州

海味十足的泉州年夜飯
此次去泉州拜訪同學老家,跟他家人一起過年。同學的媽媽準備豐盛的年夜菜,大部分是海鮮。烹調方式以清蒸為主,只用醬油提味。相較於臺灣北部的重口味醬料及炸物,我更喜歡能夠體驗食材原味的南臺灣料理。泉州菜比較接近後者,或像澎湖料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是竹蟶湯,長相不討喜但海味濃郁鮮甜。
年夜飯後朋友帶我去兜風。泉州市中心只有特定區域允許施放煙火炮竹,但大家無視規定到處放炮,就連特定區域也完全失守,淪陷為戰地。中國隨處的超市都可以買到火力強大的煙火,這些武器落入孩子們手中人人都是恐怖分子。初一傍晚轉移陣地到郊區的海邊。郊區沒有禁止煙火,大家更肆無忌憚,各式煙火百家爭鳴,整座城市宛如白晝。人生中從來沒看過那麼密集的煙火,可見泉州民眾口袋很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專業人士拍攝的影片,非常壯觀: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CbvWURs8C/

泉州通淮關岳廟,香火鼎盛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西街周邊有佛寺、宮廟、文武廟、教堂、清真寺、摩尼教草庵,堪稱宗教博物館。13世紀泉州成為東方最大的貿易港口,納入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現今泉州還納入一款神器,就是臺灣人最愛的交通工具—YouBike。大概十年前,也就是我在北京留學時,共享單車風靡一時,短程交通變得非常方便,卻因為隨地返還系統以及數量管理失當導致侵占人行道等問題。反觀全中國只有泉州選了YouBike,禁止共享單車進駐。西街人山人海,街道被行人佔滿沒有多餘空間,幸虧YouBike管理得當,行人不用跟共享單車爭奪道路。
❸金門最好玩的地方是廈門?―金廈
金門跟廈門一水之隔,肉眼即可見對岸,比馬祖到福州還要近。然而,兩個地方氛圍截然不同。廈門不僅現代高樓林立,高鐵及地鐵四通八達;金門的地標大樓是金門車站,但實際上就是個悠閒的公車轉運站。銜接金廈兩地的,是僅有30分鐘船程的小三通。往返兩邊的航運中心,就像跨越不同的世界。金門航運中心像老舊的區公所兼土產店,親民又樸實。廈門航運中心則是國際機場的規格,員工跟旅客數量相當,服務周全到需要過三四次安檢才能登船。
金門島上跟馬祖一樣,有不少戰地痕跡,斑駁的播音牆、鏽蝕的軌條砦、風化的隧道,還有不合時宜的政治標語:馬祖代表性標語為"枕戈待旦",金門則是"還我河山"。曾經被炮火洗禮的島上,隨著時間推移,戰爭遺留的地方又恢復寧靜。一到晚上,人煙稀少的金門島就被廈門繁華的燈火包圍,廈門帶動的經濟性誘因堪比炮火猛烈,如今廈門儼然是金門人生活上"不可分割的部分",甚至金門當地人自黑說"金門最好玩的地方是廈門"。
在廈門飯店白天也能看到金門島,晚上則一片漆黑,但手機上仍感受到它的存在,因為可以連上中華電信。此時既能享受高級飯店設施,又不用翻牆享有自由網路,兩全其美。我的廈門朋友說過,她以前從家裡收到金門的收音機頻率,因而學了不少國語,離開廈門才知道那些用詞和普通話不同。時隔這麼多年,傳播媒體從廣播發展到5G網路,但廈門依舊占了地利之便,訊息的傳遞在這裡是最沒有隔閡的。或許在網絡世界"廈門最方便的地方就是金門"。

廈門飯店房價超值,遠方看到的是金門島
❹土樓精神代代相傳―龍岩永定
我個人喜歡自由行,很少參加旅行團。尤其在中國,特別怕跟大嗓門的大媽們成為團員,更不用說熊孩子了。基於廈門到土樓景區的交通考量,這次破例鼓起勇氣跟團,但旅行社一連串的陰錯陽差,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害我白擔心一場。出發當天遲遲等不到旅行社的消息,打了幾次電話後終於搭上旅行社安排的車,原本通知的是大巴,來的卻是小轎車而且乘客只有我一位。隨後的行程一直沒有跟到團,變成附駕獨旅,非常愜意。更有意思的是,每到一個景點,再上車又是另外一台車,而且司機們似乎是東拼西湊,最後把我調度到飯店。他們的經營模式不知是極其有效率還是一塌糊塗,但否極泰來終究完成這趟旅遊。
這次拜訪三個土樓景區:雲水謠景區、高北土樓群、永定景區。很意外的是,土樓有各種各樣的用途、形式和年代。最著名的土樓為保護文物,就是為了觀光客開放的景點,但景區內也混雜了維持私宅用途的、還有變成飯店、停車場、倉庫、廢墟的土樓。有些土樓剩斷垣殘壁,在農地草地風雨飄搖。反觀有些水泥蓋的新樓,以鐵門鐵窗防護,固若金湯。
土樓是客家人逃避戰亂在山區共同生活而形成的防禦集合住宅。客家人的比率佔臺灣人口約20%,其中在新竹縣跟苗栗縣的人口佔比最高,超過60%。然而,臺灣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土樓」,只有一些仿造客家土樓風格興建的建築,如苗栗高鐵站旁的苗栗圓樓,嚴格來說只是土樓模型。那麼,為什麼臺灣沒有土樓?原因眾說紛紜,包含客家移民背景及文化差異(有些地區的客家人不蓋土樓)、沒有防禦需求、地理條件不同等。雖然如此,臺灣的住宅卻隱含土樓的精神。臺灣這麼安全的地方,多數住宅仍設置鐵窗,顯示防御意識高。中國北方、日本鄉下的住宅以獨立平房為主,但在臺灣就算在寬廣的鄉下仍有連棟透天、集合住宅甚至有公寓社區。腦洞大開地想像,將鐵窗連棟住宅拼成環狀,就變成土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❺美食之城快閃填肚―汕頭

生醃蜆仔、海螺、螃蟹腿、蝦仁等(配粥)
對中國地理熟悉的人可能知道汕頭隸屬廣東省,但文化更接近福建。汕頭人講的是閩南語,飲食習慣和福建人一樣,甚至有些汕頭人自稱「福建裔」。旅程中遇到的人都推薦我去汕頭嘗試牛肉火鍋跟生醃海鮮,因此最後一天去踩點。
汕頭牛肉火鍋是一道從食材、刀工、食用儀式都講究的料理。牛肉都是當日宰殺,細分為十幾種部位,切片薄如蟬翼橫斷筋膜,因此口感格外柔嫩。生醃海鮮也是講究新鮮度,豐富多元的海鮮,濃郁的海味和簡單的醃醬融合,非常適合搭配白粥。非常推薦沒有嘗試過的人品嚐看看!
後記
回顧這趟旅程,雖然橫跨了海峽兩岸,看似遊走於不同國度與制度,但處處都能感受到文化與語言的延續感,彷彿某種割裂之中的連結。許多我在臺灣生活中熟悉的元素,不論是飲食口味、方言語調,都在對岸福建沿海找到共鳴。這種文化的錯位重疊,讓我更加意識到「臺灣」這個詞語的複雜性,不只是地理名詞或行政區域,也是一種文化記憶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