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彭博新聞截圖
大家好,我是小編六爺✌️,以伊戰爭打得太大,但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以伊戰爭嗎?
如果你對以伊戰爭的前因後果還一頭霧水,可以來看看這篇新聞:
「為什麼以色列攻擊伊朗:伊朗核野心如何引發危機,接下來會如何發展」“Why Israel Attacked Iran, and What to Watch for Next”原文連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6-16/why-israel-attacked-iran-how-nuclear-ambitions-are-fueling-crisis-what-s-next
背景原因:
以色列擔憂伊朗核武發展已達臨界點,加上雙方長期敵對與地區軍事摩擦升級,引爆此次行動。
自從 2023 年 10 月以色列與由伊朗支持的哈瑪斯爆發戰爭後,敵對行動明顯升級。去年,以色列與伊朗兩度互相發射飛彈與無人機。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重大攻擊,包括首都德黑蘭。行動目標涵蓋核設施,並導致多名伊朗科學家與軍方高層遭暗殺。後續攻擊擴大,已造成數百人死亡,情勢急遽升溫。
伊朗與以色列的愛恨糾葛
以色列與伊朗在1950年代伊朗國王巴勒維掌權時曾是盟友,但這段關係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急劇終結。新政權公開主張消滅以色列,並將其視為中東的帝國主義勢力。自此,伊朗支持包括哈瑪斯、真主黨與胡塞武裝等反以色列組織,而這些團體皆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
以色列視伊朗擁核為生存威脅。官員多次暗示,若伊朗接近具備製造核武的能力,以色列將會動用空軍進行打擊,如同1981年轟炸伊拉克核反應爐及2007年攻擊敘利亞疑似核設施一樣。
核武疑慮:
伊朗濃縮鈾存量已接近製造核武門檻,引發以色列「先發制人」式打擊。
以色列(被普遍認為擁有核武)表示,這次攻擊旨在終結伊朗製造核彈的能力,因為以色列視此為生存威脅;而伊朗則堅稱其核計畫僅為發展核能與民用科技,並非用於核武。
Why Now?
美國總統的支持、以色列領導層的鷹派態度,以及伊朗政府的虛弱,都是促使以色列選擇此時動武的重要因素。雖然以方否認政權更迭是官方目標之一,但內塔尼亞胡已呼籲伊朗人民推翻其領導人。
以色列的攻擊恰逢伊朗與美國即將展開新一輪核協議談判的前夕。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雙方已「相當接近達成一項不錯的協議」。不過,在襲擊發生後,伊朗已取消這輪談判。
內塔尼亞胡目前也面臨領導地位的挑戰。因賄賂與詐欺指控,加上 2023 年的安全漏洞事件,他的支持率偏低。就在發動攻擊當天,議會幾乎被解散,他也幾乎被逼下台。但他部分以伊朗軍事行動的重要性為由,成功保住職位。
誰站誰那一邊
伊朗最重要的盟友是黎巴嫩、葉門和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組織,伊朗以金錢、武器和訓練支援這些組織。黎巴嫩的民兵組織真主黨一直是其中最強大的力量,但自從加薩戰爭爆發以來與以色列的衝突——包括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地面入侵——已使其實力嚴重受損。此外,德黑蘭在中東唯一的國家盟友、敘利亞,也因巴沙爾・阿薩德總統於2024年12月下台而失去。
伊朗這邊呢?
葉門的胡塞叛軍很可能渴望參與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全面戰爭。自以哈衝突爆發以來,胡塞組織除了攻擊紅海的商船外,也持續向以色列發射彈道飛彈與無人機。
2024年7月,一架胡塞無人機擊中特拉維夫市中心一棟建築,造成一名男子死亡、數人受傷,這是胡塞對以色列本土發動的首起致命攻擊。2025年5月初,胡塞的一枚飛彈擊中以色列主要機場附近,導致多家外國航空公司暫停進出航班。
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態度呢
該地區的許多國家將被迫面對艱難的抉擇。2020年,有四個海灣阿拉伯國家透過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部分原因是出於對伊朗的不信任。
然而,隨著他們將重心轉向國內經濟發展,且長期的安全保證者——美國——開始從中東逐步撤身,這些國家也試圖修補與德黑蘭的關係。與以往針對伊朗核計畫的談判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公開支持外交途徑。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經歷七年的外交關係中斷後,於2023年恢復了外交關係。
沙烏地阿拉伯曾考慮在一項更廣泛的協議框架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該協議中它希望能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因此沙國很可能會試圖避免捲入衝突之中。
在與另一個穆斯林國家,尤其是像伊朗這樣強大的國家發生全面衝突時,幾乎不可能有任何阿拉伯國家會站在以色列一方。
儘管如此,以色列最近對伊朗的空襲行動,可能需要這些國家默許其戰機通過其領空。
這是否表示:部分中東國家也默許了以色列的出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