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彭博: Meta 砸錢收購AI新創已成未來方向?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圖片來源: Bloomberg截圖

圖片來源: Bloomberg截圖


大家好,我是小編六爺,週一早上叫醒你的,是夢想還是帳單呢?

但你可知道:現在選在AI賽道上創業的,很可能某天忽然把你「砸」醒的,是天外飛來好幾億美金的支票?

我們來看看這則新聞 「Meta 擬斥數十億美元投資一家主導 AI 數據市場的新創公司」 (Meta set to throw billions at startup that lead AI data market)


原文連結: https://news.bloomberglaw.com/private-equity/meta-set-to-throw-billions-at-startup-that-leads-ai-data-market

三個月前,中國人工智慧開發商 DeepSeek 推出了一款與美國頂尖 AI 模型匹敵的產品,震撼了整個科技界。三個月後,一位 28 歲的 AI 執行長 Alexandr Wang 來到國會山莊,向政策制定者說明美國若想維持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應該採取哪些行動。


Wang 在 4 月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該建立一個「國家級 AI 數據儲備庫」,確保資料中心有足夠的能源供應,並避免出現各州自行立法造成的繁瑣法規碎片化現象。

國會議員們對他的建議表示歡迎。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 Neal Dunn 說:「很高興再次在華盛頓見到你,你在這裡已經快變成常客了。」

Wang 是 Scale AI 的執行長,雖然他不像 OpenAI 的 Sam Altman 一樣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他和他的公司近年在科技與政策圈的影響力正快速提升。

Scale 僱用大量外包承包商來標註資料,這些資料供 Meta、OpenAI 等科技公司用於訓練與改進 AI 模型,並協助企業開發客製化的 AI 應用。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近來也招募了擁有博士學位、護理師等高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協助發展更高階的模型。簡單來說,AI 發展的三大支柱是晶片、人才與數據,而 Scale 正是數據領域的主導者。

如今,這家新創公司的地位即將更上一層樓。根據彭博報導,Meta 正在與 Scale 商討一筆金額可能超過 100 億美元的投資案,這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私人公司融資案之一。2024 年的估值中,Scale 已經達到約 140 億美元,當時就已經有 Meta 的投資參與。


在許多方面,Scale 的崛起與 OpenAI 如出一轍。這兩家公司都創立於約十年前,當時都押注 AI 即將迎來 Wang 所說的「轉捩點」。

他們的執行長是朋友,曾短暫同住過,也都具備高超的人脈經營能力,並代表 AI 業界在國會中發聲。同樣地,OpenAI 也曾獲得來自大型科技公司的上百億美元投資。

Scale 的發展歷程深受 OpenAI 引爆的 AI 熱潮影響,也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早期,Scale 專注於標註車輛、紅綠燈與路標等影像資料,用於訓練自駕車所需的模型。

後來Scale則轉而標註與整理大量文本資料,以訓練支撐 ChatGPT 等聊天機器人的大型語言模型。這些模型透過從資料與其標籤中擷取模式來學習。

有時,這樣的工作也讓 Scale 成為輿論矛頭的對象,因為支撐 AI 發展的幕後勞工來自肯亞、菲律賓等地,經常不為外界所見。

Scale 因仰賴數以千計的海外合約工,負責篩選大量線上數據,且工資相對偏低,而受到外界審視。部分工人表示,他們在審查某些內容時曾遭遇心理創傷。


在 2019 年接受《彭博社》訪問時,Wang 表示該公司支付給合約工的薪酬「不錯」,約在「當地薪資分布的第 60 至 70 百分位」。

Scale 的業務模式正在演變。越來越多科技公司開始嘗試使用「合成數據」(由 AI 自動生成的資料)來訓練 AI 系統,這可能會減少對 Scale 傳統數據標註服務的需求。

不過,領先的 AI 實驗室同時也面臨難以獲得足夠高品質訓練資料的困境,而這些資料對於訓練能夠執行複雜任務、甚至超越人類能力的 AI 系統至關重要。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Scale 越來越多地轉向聘用擁有研究所學歷、報酬更優渥的合約專業人員,來協助提升 AI 系統的表現。這些專家參與一種名為「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過程,該過程會針對 AI 系統的正確回應給予獎勵,錯誤回答則予以懲罰。

據一位熟悉內情但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這些與 Scale 合作的專家負責設計一些具挑戰性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一系列測驗——讓模型嘗試解答。


截至 2025 年初,參與這類模型優化工作的 Scale 貢獻者中,有約 12% 擁有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博士學位,超過 40% 擁有碩士、法學或 MBA 等高等學位。

消息人士表示,這項流程多半針對希望在醫療、法律等領域應用 AI 的企業。例如其中一個重點方向,是讓 AI 模型更準確地回答有關稅法的問題——而稅法會因國家、甚至各州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這類押注正在為公司帶來顯著成長。據彭博 4 月報導,Scale 在 2024 年創造了約 8.7 億美元的營收,預計 2025 年將達 20 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自從中國的 DeepSeek 模型推出後,對能模擬人類推理、執行更複雜任務的 AI 模型需求大增,也推升了外界對 Scale 專家網絡的需求。


同時,Scale 也透過國防合約深化與美國政府的關係。

Wang 是一位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企業家,他積極與國會中對中國 AI 崛起感到憂心的議員建立關係。而 Scale 的前高層 Michael Kratsios,目前則是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主要科技顧問之一,參與美國 AI 政策方向的制定。

對 Meta 而言,深化與 Scale 的合作不僅有助於其在 AI 技術上追趕 Google 和 OpenAI,也有助於強化與美國政府在國防科技上的關係。

而對 Scale 而言,與 Meta 的合作等於獲得一位財力雄厚、影響力強大的盟友,對公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 Wang 本人來說,這也是一個頗具象徵性的「圓夢時刻」。

Wang 曾說,在他創辦 Scale 不久後,一位創投問他何時開始立志創業。他回答說,自己當時「胡亂說了一個理由:看了《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這部講 Facebook 創辦故事的電影而受到啟發。」


如今,Scale會不會發展成AI時代的Meta ,還沒人知道,但Wang本人倒是可能率先體會佐克柏當年一夕成為億萬富豪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 Bottom Line
6.5K會員
104內容數
The Bottom Line
The Bottom Line的其他內容
2025/06/07
最近解鎖了一個小小成就,就是成為商周(線上版)的專欄作家啦~~ 專欄網址在這,詳細內文大家可以去商周網站或App看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8667 專欄的主題都是以一個台灣人在東南亞生活的視角出發
Thumbnail
2025/06/07
最近解鎖了一個小小成就,就是成為商周(線上版)的專欄作家啦~~ 專欄網址在這,詳細內文大家可以去商周網站或App看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8667 專欄的主題都是以一個台灣人在東南亞生活的視角出發
Thumbnail
2025/05/28
儘管美國希望中國經濟再平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在考慮推出新版的「中國製造」戰略,以加強高端科技產品的生產,鞏固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主導地位。此舉可能使美國希望達成的中國經濟再平衡目標難以實現,加劇中美貿易摩擦。
Thumbnail
2025/05/28
儘管美國希望中國經濟再平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在考慮推出新版的「中國製造」戰略,以加強高端科技產品的生產,鞏固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主導地位。此舉可能使美國希望達成的中國經濟再平衡目標難以實現,加劇中美貿易摩擦。
Thumbnail
2025/05/19
本文為Bloomberg針對蘋果(Apple Inc)內部早在2010年起發展AI所面臨的超完整報導,內文不但詳述了蘋果在發展AI的關鍵時間點犯下的潛在卻重大錯誤,以及內部對發展AI此一方向的諸多矛盾,甚至連員工餐都被推上火線!全文長達超過一萬四千字,歡迎您細細品味這篇超完整的蘋果AI發展史!
Thumbnail
2025/05/19
本文為Bloomberg針對蘋果(Apple Inc)內部早在2010年起發展AI所面臨的超完整報導,內文不但詳述了蘋果在發展AI的關鍵時間點犯下的潛在卻重大錯誤,以及內部對發展AI此一方向的諸多矛盾,甚至連員工餐都被推上火線!全文長達超過一萬四千字,歡迎您細細品味這篇超完整的蘋果AI發展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近日OpenAI與蘋果合作,美國新創產業研究公司PitchBook數據,今年NVIDIA也持續押注,參與韓國新創Twelve Labs的A輪募資,投資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大大幫助Twelve Labs開發AI。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終究還是在NVDA拆股前匆忙上車,這個高的成本價真的抖抖的,但保持著看好AI龍頭一哥的威望,希望5年內還是可以引領人類創造嶄新科技願景的預期心理下,本宅還是忍不住啊!就看分拆後會不會激起散戶投資人的群起買入再創股價成長。
Thumbnail
終究還是在NVDA拆股前匆忙上車,這個高的成本價真的抖抖的,但保持著看好AI龍頭一哥的威望,希望5年內還是可以引領人類創造嶄新科技願景的預期心理下,本宅還是忍不住啊!就看分拆後會不會激起散戶投資人的群起買入再創股價成長。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正式發表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雖然營收與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但市場顯然有更高的期望 - 在宣布 Meta 將會拉高今後的資本支出,投資在 AI 相關的計畫後,Meta 的股價在財報後出現了一波下跌。究竟,本季 Meta 的財報,是否需要憂心呢?
Thumbnail
社群網路巨頭 Meta,正式發表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雖然營收與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但市場顯然有更高的期望 - 在宣布 Meta 將會拉高今後的資本支出,投資在 AI 相關的計畫後,Meta 的股價在財報後出現了一波下跌。究竟,本季 Meta 的財報,是否需要憂心呢?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META與IBM顯示AI支出未有更多細節指引,且尚未能帶動大規模爆發性收入增長,市場將關注週五巨頭微軟與Google財報,短線半導體轉向車用半導體,符合對自AI轉向預期,金融、必須消費、公用事業等具有穩定收入產業續吸引資金,市場關注反彈、位階支撐與突破,並關注中期支撐與壓力。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