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 20:30 全文完
『廬山宣言』顯然是針對「丈母娘」宣戰,呃,好大狗膽
「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房地產是個標準循環產業,而且是一個長循環產業,各位應該聽過「蟬不知雪」的故事,如果一個循環週期,超過一個世代的時間,你便無法因為親身經歷,認同其真實存在。
《鹽鐵論.相剌》:「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
本義指蟬因生命週期限於夏秋,而無法見證冬季降雪的自然現象。引申喻指人類認知局限,因見識短淺,而無法理解超越自身經驗範疇的事物。成語多用於批評固守狹隘經驗、拒絕接受新知的思考模式。
讀者經常在回應中,提到由於即將結婚,可能需要提早看房買房,符合台灣丈母娘堅定的看法~「結婚是終身大事,所以結婚買房是剛性需求」,但是這個「剛性需求」看法是正確的嗎?本篇文章將與以深度探討。
全球房地產的共同動力是QE與QT,這在人類經濟活動上史無前例
一個投資世代通常是十年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空跨度,很難理解不同時代觀念,總覺得哪些觀念有問題。例如這些年房地產狂飆,但是營建類股卻漲幅有限,整體的報酬率還不如大盤,而且長期低本益比及股價牛皮,因為這些股票的籌碼,集中在營建業者及老主力手中,歷經過多次房地產崩盤,及長期產業不振,不會再犯股價泡沫的錯誤,而年輕的投資人,認為根本不會飆漲,所以就產生了營建業產業紅火、股價常綠的反常現象。
上一次能夠稱為房價崩盤者,就是「2008雷曼金融風暴」時期,距離現在已經長達16年,誰記得16年前發生過什麼嗎?你看過哪個丈母娘,沒事在唸經濟史!?
可是很妙的是,在這次崩盤之前,台灣房市歷經「1998本土金融風暴」、「2000千禧年風暴」、「2003年SARS風暴」,以及「2008雷曼金融風暴」,十年內房地產市場崩盤四次,造就了台灣投資人不買營建股習慣。
「雷曼金融風暴」後,全球進入了QE時代,在直升機撒錢的年代,國際熱錢燃燒房地產業,除了2016年首度QT時期,房價根本沒有正式回檔過,而且每次稍微下跌,就會被QE資金帶動,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所以產生「房地產永遠不跌」的神話與錯覺。
這裡有兩點經驗,可以給丈母娘們做參考:
- 帶動全球房價不斷上漲的原因是QE,但是QE已經正式結束了。
- QT曾經在2016年帶動一波全球房價下跌,中國及韓國房價受本波QT影響,從2022年Q3開始崩跌,台灣則因為「新青安2.0」,遲至2024年Q4開始房價鬆動。
中央銀行一向虛張聲勢,即將降息及振興房市?別傻了……
投資客可以證明:央行是玩真的,可別玩到不小心就往生
台灣房價陷死撐局面?他曝投資客正號召「打爆央行電話」:槓桿開太大了 2025年6月21日

新青安貸款的承貸戶數,指的是符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條件,成功向銀行申請並撥款的戶數。 截至目前為止,新青安貸款已協助了31萬8,861戶無自有住宅家庭購屋,核貸金額達到1兆3,046億餘元。
投資客現在的心情,相信大家都能明瞭,至於他們敢不敢打爆央行,可以看看連結SWAY說什麼,投資客萬一槓桿撐不住,房價就會加速下跌。
建商可以證明:央行是玩真的,完全不顧小建商死活
央行管制不鬆手!專家揭小建商困境:不開發等死、開發找死 2025/06/20
台灣建商正面臨本世紀最嚴峻的結構性經營困境,形成「十面埋伏」的生存危機,對建商而言最痛苦的,就是下面這兩項規定。
- 包括「限縮購地貸款成數」,建商只能轉進整合難、回收慢、門檻高的都更、危老、合建、聯開;
- 「18個月限期開工」的硬規定,使小建商陷入「不開發等死、開發找死」的兩難。
其實小建商的抱怨,可以體諒但是無須同情,他們經常說炒作的是大建商,倒楣的卻都是小建商,而但事實是槓桿拉的極高,參與炒作的時候,開價一樣不遑多讓。
房仲可以證明:央行是玩真的,房仲店面可以倒一條街
央行重拳打炒房!中古屋待售天數拉長 逾5千件降價求售 2025/06/11

這裡有一個獨家分析,恐怕是仲介朋友們,最不希望本蛙跟各位說的,在房地產空頭市場時,成交日數拉長很正常,表中看到只是增加12至30天,實際銷售天數是3M+N,只有N加入平均,所以一賣都是幾百天,卻看起來從未會超過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