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引语
人生在世,如梦如幻。有茶、有火、有念佛的心,
便有归处。你我在幻身中相识,
或许皆为佛会三度之人,愿此愿不断,终得出离。”
【一】幻影初现 · 坐忘之始
清晨五时,雾气尚未散尽

林下小径弯弯曲曲,湿润的苔痕踩上去,像踏在无声的时光里。
寺院外的茶屋已有人影起动,老茶人赛茶正静静抹着石桌。茶炉未燃,烟火未起,却有一股甘露香,自屋檐下氤氲飘出。
“阿弥陀佛。”提舍走近,合十低声,“师兄昨夜未睡?”
赛茶望了他一眼,笑容微微,眼角有几道雨痕似的细纹。他只淡淡答一句:“梦里有人问我,身从何来?”
提舍不语,低头坐下。窗外传来一声乌鸦鸣叫,像是回应,又像是虚空中无主的回音。
茶未沏,水未烧,一切都刚刚好。
【二】罪福幻化 · 皆如聚沫
“昨日,有一客人上山。”赛茶开口。
“他说,自己年轻时造过不少业,如今病在床,常梦见有黑影缠身,心中惶惶,想来求忏悔。”他顿了顿,看着还未燃起的柴火,“他问我,那些做错的事,还能抹去吗?”
提舍闻言,垂眉静思。
“我告诉他,佛说:‘身以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从心识生,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在。’”
赛茶抬头望向门外晨雾弥漫的松林,“你说,我们执着一生所做之罪、所积之福,但若心识本空,这些算什么?”
提舍轻轻颔首,道:
“但凡人未悟时,罪福如实如山;
一念悟时,才知如梦如影。”
【三】三会度人 · 悲智同行
茶香终于在水声中升起。两人之间,并无多言,只有炭火跳跃的微响与微风送入室内的檀香气。

“《长阿含经》言:佛说三会,度人三十二万。”赛茶为提舍斟了一杯未加香的老白茶,“你可记得佛为何不偏一人,而渡三会?”
提舍接过茶杯,未饮,先问:“三会不同,众生根器不同。佛以方便之门,一门多入。”他顿了顿,“第一会度刚烈者,第二会度惑重者,第三会度善根微者。”
“正是。”赛茶点头。
“昔日佛世,有四位同行,一名提舍,一名赛茶,一名宾婆殊,一名无忧。非我等今日之名,而是愿力使然。”
提舍嘴角一动,似是苦笑:“我们也只是沾了佛号,得此名耳。”
赛茶轻叹一句:“但愿名不妨愿,身虽幻,愿真则实。”
【四】幻身无著 · 念佛一声
寺外有风,大风。山间松林摇曳,像无声的经卷正在诵读。
忽然,寺中的钟声响起。

赛茶起身,取下木匾,将今日茶屋门前挂上一块白字:“今日供茶 · 不语。”
提舍不解:“为何今日禁语?”
赛茶转身,对他说:“世人来此,或问命、或问福、或问身后之事,皆在‘幻’中苦索真实。我想让他们,今日坐下来,不问,不答,只听心。”
“若他们心中起念?”提舍试探。
“便让这念起灭自如。”赛茶放下木匾,目光却望向天际未尽的薄光,“佛说:幻灭即寂。”
提舍一时无语。他想起昨夜梦中所见,那是他童年已逝的母亲,手里端着一盏茶,对他说:“莫执,我已非我。”
他曾哭醒,如今坐于此地,却忽觉梦亦如是身,皆不实有。
他合掌念出一句低沉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这声佛号,不是为人,也不是为己,
只是为了这场幻梦中,愿所有众生皆能醒来。
【五】幻缘相现 · 云归有处
午后,云光渐淡,茶屋前来了一位女居士,衣着朴素,神色有些微怔。她向赛茶行礼,却不多语,只轻声道:
“我昨夜梦见母亲。”
赛茶点头,示意她坐下,却不沏茶,只温和地问:
“她说了什么?”
“她没有说话,只用指尖轻轻点我眉心。”女居士的眼神游移,“然后我看见一片白色的莲花池。她站在池边,好像在等人。”
提舍闻言,放下手中经本,道:
“梦中莲花,非五欲之景,是愿生净土之因。”
女居士双手交握,有些局促:“可她生前……常食肉、不信佛,甚至劝我别迷信。如今她走了两年,竟托梦于我……”
赛茶合掌,低声诵出:
“罪福皆空无所住,幻出形象皆由心。”
他柔声开口:“你母亲并非不信佛,她只是未逢其缘。今梦中相示,是她愿解前缘,也是你愿力召感。”
“但她生前并不慈悲,对人常有怨气……”
“如聚沫,如电光。”提舍淡淡道,“那只是幻相,不是真性。梦中的莲花,已非过往之业,是你心生慈悲,彼此愿相感通。”
女居士眼角一热,泪水滚落:“那……她是否苦?”
赛茶起身,取出一卷纸,书写:
南无阿弥陀佛。愿某母×××,离苦得乐,生西净土。
然后将纸折起,道:“你每日晨间为她念佛十声,送这愿文随风或水流放,自然佛力加持。”
女居士哽咽合十,久久不语。
门外松涛拂动,像是旧缘悄悄归去。
⸻
【六】无所住处 · 一念即生
人走后,提舍静静烧了一炷香。青烟袅袅,仿佛也念念升空。

“众生来时有名有姓,走时无影无踪。”他喃喃。
赛茶点头:“所谓‘心本无生,因境有’,只因起念,幻现万象。”
提舍轻轻念出那段佛语:
“身如聚沫,幻如梦影。幻灭即寂。”
然后合掌一礼:“愿我此生所遇之人,无论远近,皆得闻佛名,种下善因。”
⸻
【七】尾声 · 梦醒犹在
夜深,茶屋灯火已熄。

赛茶独坐火炉前,将手中茶渣慢慢撒入灰烬。炉火未灭,暖意尚存。他低声念佛,像是自语,又像为一切过客而诵。
窗外月色沉沉,山路无人。提舍夜半起身,见赛茶未睡,也不惊扰,只坐在窗侧,将手贴在茶桌温处。
他想起佛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轻声呢喃:
“若此身是幻,我愿此幻,为众生行愿;
若此生是梦,我愿此梦,以佛名收尾。”
🌿 结语 · 禅意回照
人生在世,如梦如幻。
有茶、有火、有念佛的心,便有归处。
你我在幻身中相识,或许皆为佛会三度之人,愿此愿不断,终得出离。
⸻
🪷 佛法关键词导读:
- 幻身无相:佛教教义中,身心如幻,无真实自性。一切法由因缘而生,亦随缘而灭。
- 罪福皆空:不论过去之善恶业,皆如梦幻泡影,唯有当下觉悟才是真实。
- 三会度人:源自《长阿含经》,佛以三次大会普度众生,体现因缘成熟、根器不同的弘法次第。
- 梦中莲花:净土愿力之感应,莲花象征清净、佛性与愿生极乐。
- 不语供茶:以静默引导众生内观,回归当下正念,不问身外事,只观自心。
- 念佛十声:简明而真实的修行方法,念念相续,以愿力接引亲人往生净土。
- 幻灭即寂:当执着散尽,妄念止息,即现清净寂灭之本心。
- 佛会三度之人:前世已种善因,今生再遇佛法者,多为宿世佛缘所召感。
🌿 行住坐卧 · 四威仪中的转念句:
🚶♀️ 行(走路时):
“我每一步,不是前往哪处,而是回到清净本心。”
🍀 观行无常,步步归心,如行禅般将注意力回到当下,不被外境牵引。
🛏 卧(躺下时 / 睡前):
“此身如幻,我愿在梦中也不忘念佛名。”
🍀入睡前观身无常,将“念佛”作为意识最后的善念,引生清净梦境或助念佛国。
🧘♂️坐(坐着思维、禅坐、歇息):
“此心若起,觉之;此念若灭,任之。”
🍀观念起灭不住,保持“觉”而不执,是坐中修心的真功夫。
🏠 住(生活起居 / 安住中):
☕️“不执身为我,不认念为真,幻住之中亦能生觉悟。”
🍀日常生活不是修行的障碍,而是修行的道场。在厨房、在公司、在世间皆可悟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