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谁在问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 开篇引语

我们常说“修行”,却忘了最该被修的,是这一刻的自己。

当夜已深、梦未醒,当茶已凉、心仍热,

你是否愿意回头看一眼——

谁在看茶?谁在动心?谁又在执着那个“我”?

修行,不在庙里,不在远方,就在这茶凉之前。

📜 一 · “佛法,是你活的那一刻觉知。”

茶馆里没有说教,只有每一个觉察的瞬间。佛不说话,但风吹竹响、鸟鸣花落,皆是法音。
raw-image

初春的清晨,山雾未散。茶馆外的石阶上,落着前夜的雨痕。林中小路静静延伸,空气湿润,夹杂着微微的泥土香气。茶馆门口,一位穿着灰布僧衣的老人正提着竹帚缓缓扫着落叶。他叫迦叶,茶馆的主人,传说中是个“讲不出佛法”的老和尚。

raw-image

“师父,您说真不说?”小沙弥明远托着下巴,趴在木窗台上,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正在煮水的迦叶师父。

“你说什么?”迦叶不紧不慢地回头,眼角的皱纹因为微笑更深了些。

“佛法!别人家庙里都讲经说法,师父您每天就烧水、扫地、煮粥……那我什么时候才听到真正的佛法?”

raw-image

茶馆里飘起淡淡的茶香。壁上挂着的竹简静静晃着。迦叶把水倒入紫砂壶中,盖上盖子,坐在窗边。

“你听见鸟叫了吗?”

明远愣了一下,“听见了。”

“听见风吹竹子的声音了吗?”

“嗯……也听见了。”

“那你为什么还说没听见佛法呢?”

明远一脸茫然。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却把一朵花举起,不说一句。”迦叶轻轻敲了敲桌面,“那一刻,他把佛法全说完了。”

明远撅嘴:“可我又不是佛陀,也不是您,怎么听得懂花开花落是佛法呢?”

“所以佛法不是听,是活话。”迦叶眼神里带着一点顽皮,“你今早扫地,心里在想什么?”

“我……我想偷懒。”

“那你现在讲出来,是不是已经看到了你自己?”

茶壶发出“咕咚”一声,茶香更浓了些。

明远忽然坐直了身子:“可是您还是没有讲啊!”

📜 二 · “你若不是你,谁来活你的人生?”

佛法不是躲避生活,而是在每个当下承担真实。不是逃,而是面对,不是空谈,而是承接。
raw-image

这时,茶馆外来了一位中年人男人,风尘仆仆的走过来。他一进门便拜倒在地,激动地对迦叶说:“师父!我在五年前听您说过一句话,‘我若不为,谁为我为?’我那时不懂,如今终于明白了!”

明远眼睛睁大:“你听过他说法?”

“那天,我正苦于人生抉择,想弃家修行,却又放不下老母。问师父,‘我该如何自度?’师父就只回了那句。”中年人抬起头,眼角泛红,“这几年,我回去照顾母亲,也在心中日日参这句话,如今母亲圆寂,我也真正明白,修行,不是逃避,而是当下。”

迦叶端起一盏热茶,递给他:“你说得好。”

小沙弥明远歪头想了想:“所以……‘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就是佛法?”

“你若不是你,谁来活你的人生?”迦叶拍了拍他的头,“佛法,是你对每一个当下负起的那份觉知与承担。”

天色逐渐放亮,山林间的鸟鸣此起彼伏。

raw-image

那日之后,明远开始默默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煮粥时,他不再走神;扫地时,他开始注意到落叶的形状;晚上入定,他听见窗外风声如泣,心中也起了波动。

“师父。”某夜,他又问:“为什么佛陀只传迦叶不传别人?”

迦叶拈花一笑:“佛陀说,‘吾以清净法眼,付嘱于汝。’那不是因为迦叶比别人特别,而是当下迦叶愿意承接那份无言的重任。”

“您也不说教,那我该如何修?”

“你每天做的,就是修。”他看着明远认真的神情,顿了顿:“佛法不是多说一句,而是少错一念。”

明远忽然眨了眨眼:“那我以后讲佛法,是不是也可以一句不说?”

“只要你活得是一句好佛法,哪怕一言不发,也能让人起信。”

夜色沉沉,茶馆静谧。窗外月光洒在青石上,如梦如幻。

raw-image

某日,迦叶在山道上行走,踏着泥泞,不小心滑了一跤。明远赶忙扶他,一边笑一边问:“师父,这一路走来,您就没怀疑过您那‘无言传法’的方式?”

迦叶抬头,望着晨雾中的远山,回了一句:“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明远眼里一亮,像忽然又懂了点什么。

人生如路,泥泞或清晰,都得自己一步一步走。佛法不在经卷,不在讲坛,而在你提水、扫地、照顾父母、安住当下的那一刻心意。

那便是佛法之光,照见自性无碍处。

若我在,不为我在;若我不在,谁为我在?

翌日晨,雨初歇。薄雾如纱,缠绕着茶馆屋檐,水珠沿着瓦沟一滴滴坠落,地面泛着淡淡湿意。

raw-image

明远提着扫帚,一边打扫门前石阶,一边想着昨日阿难师叔的那句话:

“若我在,不为我在;若我不在,谁为我在?”

他低头看着地上的落叶,忽然停住动作,自言自语:

“若不是我在扫地,那是谁在扫?”

“不是你,是风。”

raw-image

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明远回头,只见迦叶师父不知何时坐在檐下竹椅上,手中轻抿着热茶。他身旁放着一只旧陶壶,茶香在湿润空气中氤氲开来。

“风?”明远望了望四周,树叶未动,幡也静止。

迦叶轻轻一笑,指了指他额头:“你这儿,一整早都在起风。”

明远一怔,忽觉脸上一热:“我……在想些乱七八糟的事。”

“你不是在扫地,是在扫心。”迦叶缓缓起身,走到他身旁,“地不脏,心乱了,看哪儿都不清净。”

📜 三 · “放下那个‘我’,你就轻了。”

过去的错误不是永远的你。执著让痛成为现实,放下才能回归本心。谁是‘犯错的我’,谁是‘现在的我’?

这时,一个佝偻老妇人缓缓走来,手里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颗刚挖出的山药,泥土未干。

“迦叶啊,我昨晚又梦到他。”她指的是已故的丈夫,“我睡前还想着您说的那句话——‘若人心净,所见皆净。’可我这心哪,净不了,总是有个影子挂着。”

“你若执过去为影,那你就是影子。”迦叶从老妇人手中接过山药,轻轻放在石凳上,“你一念拴过去,它就活在你心里;你当下松手,它自会走。”

老妇人眼圈微红:“那年他走前,我说了句狠话……后来一直都怪自己。”

明远站在一旁,不敢作声。

迦叶缓声道:“你那句狠话,是你说的吗?”

老妇人抬头:“是我说的呀。”

他望着她说有一句是怎么说的,“如何是我我?觅我者是汝我。”

迦叶看着她,眼神温柔解释道:“你一直说那年‘我说错话’,‘我太狠’,可你有没有停下来问一问——那个‘我’,真的是现在的你吗?”

raw-image


老妇人怔了怔,没说话。

“我们总以为那个犯错的‘我’,是现在的‘我’,可其实早就不是了。”他轻声说着,“你只是一直拉着过去的那个影子不肯放,才会一再疼。”

“你若肯问一句:‘到底是谁在难过?谁在责怪自己?’你就会发现,那苦,是自己一直在扮演的角色,不肯退场。”

“放下那个‘我’,你就轻了。”

老妇人怔了一下,忽然低声笑了:“哎呀……原来一直是我和我自己过不去。”

“是的,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迦叶点头”

“你一直觉得自己说错了话,那句‘重话’成了你放不下的结。”

“可那句话,其实早就过去了。你若一心认定它是错误,它就成了你的负担,成了你的业。可如果你换个眼光,把它看成是当年那个‘自己’还不够懂事,还在学爱的过程,那它也许就是你学会放下的一个机会。”

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事情本身不一定是错,只看你怎么去看它。这世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当下,其实都能是佛法——只要你不再执着对错,不再咬着不放。”

老妇人眼中浮出几滴泪,但这次她没擦,任它自然滑下,像山中雨后滴落的露水。她转身离去,脚步轻了许多。

raw-image

明远望着她的背影:“师父,她的痛,是因为执著过去吗?”

“她之所以苦,是因为一直抓着那个过去的‘我’不放。”迦叶语气温和,缓缓地说:

“她以为,那个犯错、说重话的‘我’,就是现在的自己,可那早就不是了。”

有一句话说:‘若我在,不为我在;若我不在,谁为我在?’

听起来有点绕,但意思是——如果你总执着一个‘我’,那就失去了真正的当下;可如果你能放下那个‘我’,不再紧抓过去的样子,那你就会发现:原来你一直都在,只是忘了你是谁。”

“她之所以痛,是因为一直想做回过去的她、修补过去的事。但其实真正的自由,是敢于承认——那个‘我’已经变了,现在的‘我’可以重新开始。”

明远低头望着刚扫净的石阶,又看了看手中的扫帚。

“我再扫一次。”

“这次只看落叶。”迦叶微笑,“不问是谁落,不问为何扫。你若真见落叶落时心不动,那一刻,就是在见‘你’。”

📜 四 · “你不是你想象的‘你’,你是这一口茶热。”

茶还是那杯茶,人却变了。只要在此刻觉知,你就是你该是的样子,不用另求。

午后,茶馆内人声鼎沸。有人谈生意,有人打牌,有孩童追逐,吵闹声混着茶香与热气。明远忙进忙出,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位青年独坐,面前的茶水未动,神情凝重。

“客人,茶不合口味?”

那人抬头,嗓音低哑:“不是……我刚辞职,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儿。”

明远一愣,刚要说话,迦叶已从后门走来,坐在他对面。

“你眼前这杯茶,喝不喝?”

青年苦笑:“喝了也解决不了事。”

“那你知道它热还是凉吗?”

青年怔了怔,低头轻啜一口:“热。”

“你知道热,就说明你在。”迦叶端起自己的杯子,“你不必知道‘你是谁’,你只要觉知你在喝茶——这,就是你。”

青年陷入沉思。

迦叶对他说;“如何是我我?觅我者是汝我。” 迦叶继续用温和的语气解释道:“你不是你想象的‘你’,你是这一口茶热、那一念在的觉。别问去哪,先看看自己是怎么走的。”

青年点了点头,再次饮了一口:“这次,甜一点了。”

“不是茶甜了,是你苦少了。”迦叶笑笑,起身离去。

黄昏。茶馆打烊。明远独自收拾桌面,忽然望见窗台上的那杯早晨未动的茶,早已凉透。

他端起茶,走到门前,坐下。远山一片云岚,幡在风中轻摇。

他望着茶,自问:

“这茶,是我喝的,还是‘我’只是茶的一段路?”

风轻轻吹动他耳边一缕发,他听见心中有人回应:

“若不执我者,即见真实。”
raw-image

他低头饮茶,苦中有甘,清凉有光。

那一刻,他不再问谁在看茶——因为他知道,看与被看,已无分别。

午后的茶馆人少了些,光线透过纱窗洒落在地上,斑斓如落叶。

明远今日情绪有些低落,一边擦拭桌子,一边看着窗外村口正热闹地搭起戏台。几位村姑正练习舞蹈,裙摆轻旋,笑声清脆,像雨后初晴的鸟鸣。

raw-image

他愣愣地看了会儿,转头问正在整理茶叶的迦叶师父:

“师父,今天村口练舞,好多人围着看,个个说稀奇得很……可不就是跳舞吗?”

迦叶没有抬头,只淡淡道:“你若只看人跳舞,自然只是热闹;你若看得深,那舞里也有佛法。”

“佛法?那跳舞也能讲佛法?”

迦叶放下手里的茶叶,看着他,语气平静:“我昨天也进过城,也看见有人在跳舞。后来出城,又看见另一群人也在跳舞。”

他顿了顿,笑着说:“别人看了觉得热闹新鲜,我看啊,不管跳得多好——跳来跳去,也不过一场空。”

明远有些迷糊。

迦叶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道来:“佛陀曾问阿难,‘见城中特事否?’阿难答:‘见人舞乐,不足为奇。’佛却说:‘我见的是奇事。’”

“你说,这‘奇’,是指舞不同,还是指眼不同?”

明远怔住:“难道……是心不同?”

“是的,没错。”迦叶点头,“你若带着分别心去看,处处是平常;若你带着已觉之心去看,处处皆奇妙。不是舞变了,是你变了。”

📜 五 · “你若还想着‘我有没有得传’,那你就站在门外。”

佛法不是形式,不在于有没有‘得’什么,而在于你能否不执着于“我”。真传,只在无我之门中。
raw-image

这时,一位信众走入茶馆,一边脱下雨衣一边说:

“今早村里传说,佛陀把法衣传给了迦叶,却没把金襕袈裟传给阿难,说还要‘倒却门前刹竿’……是什么意思啊?听得人都懵。”

明远回头望向迦叶。

迦叶轻轻叹气:“世人只看袈裟,却不问是否穿得起它。”

他放下茶杯,缓缓说道:

“佛陀那时已知道阿难多闻,却尚未透彻‘无我之门’。是要让他明白:真正的佛法,不是形式上的传承,而是觉性的相应。”

明远若有所思。

“倒却门前刹竿——意思是,把你心门前那个‘我’字立的杆子,彻底倒下。”

“你若还想着‘我有没有得传?我配不配?我是不是佛的最亲近弟子?’那你就永远站在门外。”

“你若一念不执,回头看看那个问‘我是谁’的声音从哪里来,那一刹那,就是进门。”

📜 六 · “看与被看,已无分别。”

你不再问“我是谁”,你就在了。佛法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喝进心里的。你一念不执,就已自在。
raw-image

傍晚时分,戏台的锣鼓仍在响,热闹非凡。

明远坐在茶馆门前,望着那些舞动的身影,忽然觉得每一次转身、每一段鼓点都像是一种呼唤——呼唤着他停下心中的“我执”。

“我不是那句话,也不是那段过去。

我也不是非得‘得什么’,才算修行的我。”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把手里的茶杯凑到嘴边,茶已不烫,却入喉清凉。

你所见的舞,若不被‘我’转,那就是佛法在跳舞。
你所问的‘我是谁’,若能转回头来问‘谁在问我’,那便是进门时。
raw-image

幡动、风动、心动。其实都不动。

🪷 佛法关键词导读

🍀 “讲不出佛法”的老和尚

并不是他不会说,而是知道:真正的佛法,不在说里。

语言会遮蔽真相,沉默中更见本性。

🍀**“迦叶轻轻敲了敲桌面,他把佛法全说完了。”**

一声敲击,无需多言。

不是不说,而是超越了“说”与“听”的界限。佛法,在那一敲之间已传。

🍀 “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修行不是别人替你完成的功课。

你若不愿觉醒,没有谁能替你承担你的人生与心念。

🍀 “若我在,不为我在;若我不在,谁为我在?”

执着那个“我”,便已失真。

真正的“我”不在概念中,而在一念不执的当下清明里。

🍀 “若人心净,所见皆净。”

眼前的世界是否清净,其实取决于你的心。

你若带着偏见看,处处是烦恼;你若带着觉照看,处处皆是佛法。

🍀 “如何是我我?觅我者是汝我。”

当你在寻找“我是谁”时,那个想找“我”的心,其实就是遮住“我”的妄念。

真我,不用找,只需回头照见。

🍀 “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

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

你若不执,风声、茶香、落叶、跌倒,都能是佛法;你若执,连经书也会成为障碍。

🍀**“若不执我者,即见真实。”**

当你放下“我”的投射、不再判断、计较、抓住,就会看见事物的真实样貌。

无我,才能见如实。

🍀 “倒却门前刹竿”

“刹竿”是你心门前立起来的执念、高下、分别。

倒掉它,你就能进得修行的大门,不再站在“想修”的门外。

🍀 “无我之门”

进入真正佛法的起点,不是“我想修”“我想得”,而是——

你愿意看穿那个“我”,才进得这扇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灯照散文集 · 静听法灯
1會員
24內容數
**欢迎来到 【佛缘禅事】散文总目录** 愿这些散文成为你修行路上的微光。 在行住坐卧中能观照自心。 愿你在这些佛法散文中, 抚慰,疗愈,心灵深处的自已。
2025/06/30
☁️ 开篇引语 在世间的顶层放下“我是谁”,在修行的最底处看见“心是空”。跋陀尊者用一钵一袍走千城,不讲权贵、只讲空性。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佛法,不在言说,而在放下身份后的自由。 火已低,灯微黄,小茶堂宛如一间漂浮在时间之外的禅室。 📿几个小沙弥靠在蒲团边, 盖着旧布被,暖暖的,恍如梦中听
Thumbnail
2025/06/30
☁️ 开篇引语 在世间的顶层放下“我是谁”,在修行的最底处看见“心是空”。跋陀尊者用一钵一袍走千城,不讲权贵、只讲空性。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佛法,不在言说,而在放下身份后的自由。 火已低,灯微黄,小茶堂宛如一间漂浮在时间之外的禅室。 📿几个小沙弥靠在蒲团边, 盖着旧布被,暖暖的,恍如梦中听
Thumbnail
2025/06/30
☁️ 开篇引语 他不言不语,却照见人心。 弥遮迦尊者,一位以“安静”为法门的祖师,他教人无言度心、静中化人。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说出来,但一定能让人——安静下来。 📿夜风渐止,院外的竹影安静下来。 茶炉已熄,老和尚用炭灰把余热封住,只留一盏旧铜灯在案上,灯火轻跳。他坐回蒲团上,环顾一圈—
Thumbnail
2025/06/30
☁️ 开篇引语 他不言不语,却照见人心。 弥遮迦尊者,一位以“安静”为法门的祖师,他教人无言度心、静中化人。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说出来,但一定能让人——安静下来。 📿夜风渐止,院外的竹影安静下来。 茶炉已熄,老和尚用炭灰把余热封住,只留一盏旧铜灯在案上,灯火轻跳。他坐回蒲团上,环顾一圈—
Thumbnail
2025/06/30
☁️ 开篇引语 “智慧照耀天地,愿心超越一切。” 提多迦尊者未以言语胜人,而以愿心照世。他教我们,佛法不是说得多,而是执念少;不是藏于经书,而是化在愿行。一句“愿化千灯”,成就他圆满的修行,也点燃我们心中那盏未灭的光。 📿 茶快凉了,但老和尚还没讲完。 慧远不知什么时候披上了厚袍子,手里还
Thumbnail
2025/06/30
☁️ 开篇引语 “智慧照耀天地,愿心超越一切。” 提多迦尊者未以言语胜人,而以愿心照世。他教我们,佛法不是说得多,而是执念少;不是藏于经书,而是化在愿行。一句“愿化千灯”,成就他圆满的修行,也点燃我们心中那盏未灭的光。 📿 茶快凉了,但老和尚还没讲完。 慧远不知什么时候披上了厚袍子,手里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這兩週,因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和清明節日,使得生活節奏較以往不同,更多的動態變化與互動,以致要回到先前規律的節奏,要花些時間讓自己沉澱。邊整理,越感覺,要踏上新的旅程之前,得先回顧一下前一段路走得如何,自己走得怎樣。
Thumbnail
這兩週,因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和清明節日,使得生活節奏較以往不同,更多的動態變化與互動,以致要回到先前規律的節奏,要花些時間讓自己沉澱。邊整理,越感覺,要踏上新的旅程之前,得先回顧一下前一段路走得如何,自己走得怎樣。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又在做啥? 風緩緩,月滿滿,所愛在人間 歲千千,年萬萬,有祂亦心安 傳說很久以前某一處有一神仙... 你可知今日是什麼黃道好吉日? 快別偷懶了!跟著師妹去找觀音 今日是祂的出家日,祈福消厄障 有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不正是有所謂:我見你是佛,你見我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又在做啥? 風緩緩,月滿滿,所愛在人間 歲千千,年萬萬,有祂亦心安 傳說很久以前某一處有一神仙... 你可知今日是什麼黃道好吉日? 快別偷懶了!跟著師妹去找觀音 今日是祂的出家日,祈福消厄障 有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不正是有所謂:我見你是佛,你見我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
Thumbnail
在祇園的生活很規律,平常除了上課、打坐、托缽,還要輪組打掃、整理環境,每半年換一次組別,上回我和二十億同組,這學期開始,和周利槃陀伽分到同一組。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