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碳帳本,我們如何用AI和太空之眼來盤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嘿,各位關注未來的朋友們,

最近「淨零轉型」和「碳權交易」無疑是熱門話題 。我們看到科技巨頭們承諾採購以自然為本的碳權 ,也看到台灣碳交所上架了來自巴拉圭的植樹造林專案 。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核心:森林,這座地球上最古老也最優雅的「綠色碳匯」,已成為實現永續目標的關鍵角色 。

但問題來了——一座森林,究竟儲存了多少碳?它的「碳帳本」該如何盤點?過去我們依賴人力實地調查,雖精準但耗時費力。而現在,我們有了一種更優雅、更宏觀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結合「空間資訊」與「地理人工智慧 (GeoAI)」。

賦予AI一雙超越人類的「超級眼睛」

要盤點森林,首先要能「看懂」森林。這不僅僅是拍張空拍圖那麼簡單。我們的作法,是為AI打造一雙前所未有的「超級眼睛」,讓它融合多種維度的感知能力。

  • 光譜之眼 (Hyperspectral): 一般相機只能看見紅、綠、藍三種顏色,但高光譜影像能捕捉數十甚至上百個精細的光譜波段。對AI來說,這就像從黑白電視升級到8K螢幕,不同樹種(如闊葉林和竹林)在光譜上獨特的「色彩指紋」都一覽無遺 ,讓大規模的樹種分類成為可能。
  • 立體之眼 (LiDAR): 接著,我們用光達(LiDAR)賦予AI「觸感」。透過發射雷射光束,我們能精準地測繪出森林的3D結構,包含樹木的高度、植被的層次 。這讓AI不只看到「顏色」,更能感知到「形狀」與「高度」。

當這兩種視覺能力結合,AI就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細度,辨識出地表上的一草一木,整體分類精度可達8成以上 。

從看懂森林,到計算它的「呼吸」

看懂森林只是第一步,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計算它的「固碳能力」。這裡我們引用了一個經典的生態學模型「CASA模型」 。

您可以簡單地把它想像成一個計算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公式。我們把從衛星(如Sentinel-2)上觀測到的植被健康狀況(光譜反應),以及溫度、雨量等氣象因子 ,一同餵給這個模型。模型就能估算出一個地區的「淨初級生產力 (NPP)」,也就是植物在扣除自身呼吸消耗後,還剩下多少固定的碳 。

在我們的綠島研究案中,就成功利用這套流程,建立了從2公尺到10公尺不同解析度的碳儲量地圖,證明了這項技術在在地化應用的巨大潛力 。

讓每一棵樹的貢獻,都被溫柔看見

從全球的森林變遷監測,到單一一棵樹的AI偵測 ,地理人工智慧正在為我們打開一扇全新的窗,讓我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與尺度,去管理和盤點我們的自然碳匯 。

當然,這條路還需要更多努力,例如建立更完善的在地化AI訓練資料庫,或將更有利於植生分析的「近紅外光波段」列為航測影像的標準產品 。

【一起探索未來吧!】

盤點自然碳匯,是邁向淨零未來的關鍵一步。這不只是科學家的事,更需要跨領域的數據合作與應用。你認為這項技術還能應用在哪些有趣的領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腦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筆記
0會員
49內容數
目前以過去學習的筆記紀錄為主
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6/29
當我們談論2050淨零排放 ,或是看見新聞說2023年成了史上最熱的一年時 ,心中或許會浮現一片片的太陽能板或風車。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這些綠能設施,應該放在哪裡,才是最有效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選擇?
2025/06/29
當我們談論2050淨零排放 ,或是看見新聞說2023年成了史上最熱的一年時 ,心中或許會浮現一片片的太陽能板或風車。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這些綠能設施,應該放在哪裡,才是最有效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選擇?
2025/06/28
測量外業的結束,僅是工作的開始。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將成千上萬筆的原始數據,轉化為清晰、可靠且具備法律效力的「測繪成果」。這不僅是技術,更是一門專業的藝術。
2025/06/28
測量外業的結束,僅是工作的開始。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將成千上萬筆的原始數據,轉化為清晰、可靠且具備法律效力的「測繪成果」。這不僅是技術,更是一門專業的藝術。
2025/06/27
在所有宏偉的工程與精密的都市計畫背後,都存在著一個安靜而堅實的基礎——那就是「控制測量」。它如同建築的鋼筋骨架,決定了所有後續工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2025/06/27
在所有宏偉的工程與精密的都市計畫背後,都存在著一個安靜而堅實的基礎——那就是「控制測量」。它如同建築的鋼筋骨架,決定了所有後續工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