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世界,在孩子的眼裡也看進了一些。老媽和幾位阿姨一直都有往來,我知道那是爸媽在親友圈中維持最好的關係。
這群姊妹花的本性,各個質樸善良,出生於北部平地鄉村,躲過空襲、粗衣淡飯,是她們的童年回憶。大姨和身為次女的老媽得擔起更多家務,老人家相聚「見講講過去」,媽曾想起那餵豬殺雞、河邊洗衣的片段,「工課攏是咱咧做,彼个時陣阿母毋知咧無閒啥」,阿姨打趣接話說「無閒覕開免得予阿爸摃」。
阿媽常被阿公打,是講過又講的話題。而她們也不是話多到說不完,只是不時見個面噓寒問暖,毫無保留的笑容,就自然掛在每個人的臉上。說到阿姨的本土口音,在我聽來也像帶著老酒的醇厚,越陳越香。

七美 雙心石滬

海上遠眺桶盤地質公園,素有澎湖黃石公園的美譽

加足馬力向上推,觀賞大菓葉玄武岩

澎湖馬公天后宮,建於西元1604年,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當她們辦旅遊或聚餐時,總有姨丈或子孫陪伴,走到七老八十能有這般風景,可說是生命給的幸福紅利。日前我和女老師跟上四姨揪的菊島之旅,四家共十六人,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來到澎湖。看見老媽在大菓葉玄武岩下、二崁聚落古厝前等地笑得開懷,似乎度過了最年輕的三天。
然而,不久前老媽卻是混身不對勁。這幾年入冬後,一身的毛病就爭相來找麻煩,血壓高低最讓她敏感,長期睡眠障礙更使得頭暈腦疼、精神不振,這個冬季對她尤其難熬,我不好辨別心理作用的佔比有多少,但吃藥看醫生就有了慰藉。
半年來,我們過著帶媽媽頻頻就醫和顧早看晚的小日子。氣候回暖,老媽的身心狀態也終有所回春。不過這趟澎湖遊考量她的腳程,行前說好要借輪椅,有些路段我好讓媽跟得上大家,也可給她的身體留些電力。
飯桌上長輩聊到如何養生,那也是一種「老身」常談;而我想養生不該只是把自己養到老康健(lāu-khong-kiān),更應是養出對人對己、對生老病死的態度。



西嶼 二崁聚落保存區
三天兩夜走馬看花的長輩團遊,我和女老師或輪流或一起,近乎全程緊緊跟前跟後。最後一天,我鬧鐘設清晨四點半,獨自於天亮前出門往海邊跑去,消耗一些幾頓大餐的卡路里,也放風享受這短暫的個人行程。半途遇見一位來自台南的跑友好心為我攝影,留下一段畫面送給自己。

晨跑馬公西岸 光榮海堤
慢跑在一片旖旎的風光上,感受大地的寧靜,呼吸晨曦的清新,那是我樂意用睡眠換取的犒賞。只是,最近感覺日子潺潺,我的小扁舟在幾波激流後算是暫且穩住了航向。我希望現在所品嘗的、所領悟的點點滴滴,能幫自己在步入老年時撐起一張帆,逆風時仍內心安詳。
澎湖的五月說是長輩團的觀光旺季,雖然去海島玩對老人家不是太好的選擇,但看他們愛的是相聚去哪裡倒也不在意。
一直以來,存在這群姊妹之間的是沒甚麼心計或比較,而是真心希望你過得好。不變的親情扎根於一生,簡單相處就是最健康的灌溉。
悠悠的歲月不是面無表情
看出笑意的是有情的眼睛
台文翻譯:
「工作都是我們在做,那時候媽媽不知道在忙甚麼」
「忙著躲開免得給阿爸打」
請愛心「認養」作者的書寶寶《與自己和好的生命書寫練習》
本書改版自2020年出版的《解憂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