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聽過這句話:
「撲克這種遊戲,不就是誰牌好誰贏嗎?」
我以前聽到這種話只會笑笑,但其實心裡知道 —— 這個誤解,不澄清的話,會害很多人錯過把撲克當作真正「思考型遊戲」的可能。
今天我們不說數學公式,也不講賭神傳奇。
我只想用三個觀念,來重新整理我在學撲克初期寫下來的第一頁筆記:「撲克,為什麼不是靠運氣?」
🧠 觀念一:撲克的資訊是不對稱的
在撲克裡,你不會知道對手的底牌。
你只能根據他的下注、位置、過去的行為模式去猜、去推敲、去逼近真相。
這就代表什麼?
這不是「牌攤開直接比大小」的遊戲,而是「怎麼處理不完整資訊」的遊戲。
✅ Quinn筆記補充:
- 撲克是非完全資訊博弈(不像象棋、圍棋那樣雙方資訊公開)
- 每個動作都是在不確定中做出的「推論決策」
你運氣不好,只代表你拿到的資訊可能較差,但怎麼處理那份資訊,才是差異的關鍵。
🔍 觀念二:正確的選擇,不等於一定會贏
這個觀念乍聽很殘酷,但也是讓我成長最快的一條筆記:
輸的那一手,也可能是正確的選擇。
舉個例子:你拿 AK,翻牌前在位置優勢下加注,對手跟你進池,翻牌出現 A72,你 continuation bet(延續下注),對手跟你,Turn 出現 Q,你再次下注,對手 All-in。
你判斷他手上應該不會有兩對以上,選擇 Call —— 結果他拿的是 72s。
你輸了。
但你做錯了嗎?不一定。你只是在一個長期有利的選擇中遇到了短期的運氣反向。
✅ Quinn筆記補充:
- 「結果錯 ≠ 決策錯」
- 把輸贏交給長期,把當下交給選擇
🧭 觀念三:撲克是「靠紀律」去執行策略的遊戲
很多人以為撲克要靠天賦,但我更相信的一句話是:
會贏的,不是打得最帥的,而是打得最穩的。
撲克的穩不是保守,是在正確觀念底下的紀律 ——
該蓋牌就蓋牌、該加注就加注,不會因為一兩手牌輸了就全盤亂掉。
有些人明明學過 GTO、知道範圍打法該怎麼做,但一遇到 bad beat 就把策略全丟。
那其實不是你不會打,而是你還不夠穩。
✅ Quinn筆記補充:
- 撲克的學習是 建立邏輯 → 練習選擇 → 執行紀律 的過程
- 成熟的玩家會輸,但輸得清楚,輸得不亂
📒 結語:你對撲克的第一個觀念,會決定你學得多深
有些人玩撲克是為了娛樂,有些人是為了賽事競技。
但無論是哪一種,如果你能從「運氣」的框架走出來,開始用「選擇、資訊、紀律」來看待每一手牌,你會發現:
撲克不只是遊戲,它是一次次決策的練習機會。
而每一次做筆記的你,也會比前一次更強。
📌 延伸閱讀建議:
如果你剛開始學撲克,我會推薦去【PokerTaiwan】看看他們對於「基本觀念」的文章分類,資訊結構很清楚,也很適合搭配筆記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