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美元對台幣兌率出現劇烈變動,由33.2391大幅貶至29.2130,美元貶幅高達12.11%,對台灣出口大廠造成實質衝擊。全球最大筆電代工廠之一的廣達(2382),受匯率變動影響,其合併財報恐將出現顯著匯兌損失,衝擊獲利表現。

撰文|財報分析研究室|2025年7月
台灣帳上美元資產部位龐大 Q2估認列匯損172億元
根據財報匯率曝險資料,廣達台灣境內公司截至4月1日帳列的美元貨幣性資產為5385億元,負債為3966億元,淨資產高達1419億元。
由於第二季美元大幅貶值,估計該淨部位產生的評價與兌換損失約為172億元台幣,將直接反映於Q2合併財報之「匯兌損益」項目,對稅前淨利造成明顯壓力。
💬 Goldie 小金鷹觀點:
「台廠慣性持有大筆美元資產作為營運緩衝,但2025年這波急貶走勢已擊穿多數預期區間。像廣達這樣出口導向、美元部位偏多的企業,若避險不到位,財報『非本業項目』可能比毛利率更主導市場情緒。」
美國子公司持有人民幣淨資產 小幅認列匯兌利益
另一方面,廣達旗下功能性貨幣為美元的子公司,截至4月1日持有人民幣資產167億元,人民幣負債97億元,淨部位約70億元。由於第二季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升值幅度約1.29%),估計對該部門帶來0.9億元新台幣的匯兌利益,但金額遠小於台灣本部匯損。
匯率成為Q2財報最大黑天鵝 市場靜待廣達應對策略
儘管廣達在伺服器、AI NB與車用電子等領域持續布局,但匯率的劇烈波動使其本業外的財務項目成為變數。本次172億元匯損,可能對廣達Q2每股盈餘(EPS)形成實質壓力,若未有效啟動避險操作,市場對其財報將出現重新評價。
延伸觀察:
- 廣達是否已於Q2中啟動避險工具?
- 美元是否仍有續貶空間?
- 廣達本業毛利能否抵銷非營業損益衝擊?
參考資料:廣達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