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穿越記完本感言: 星環之下,一夢終圓
在手機螢幕上,寫下「全文完」三字時,心情有點激動。 回首這近四個月的光陰,自西元2025年3月7日那一日敲下第一個字,到寫完結篇的今日(西元2025年7月1日), 終於為《紅樓穿越記》畫上了句號。
這四個月的日子(連載完畢2025/09/22,是半年多);
小說大約有四十萬字的跌宕起伏,將一場腦海中的夢想,化作文字呈現。
雖然有AI幫忙,但卻也耗盡了我不少眼力。
手機螢幕上的光,日復一日地映照著我的雙眼,寫到後來,竟也寫出了隱隱作痛的感覺。
讓我在寫完黛玉出嫁這日子,就趕快落幕,休養我的眼睛。 這一次的創作,與去年一樣,有AI相伴。
但一年以來,AI寫故事的能力,突飛猛進。 說來慚愧,因為看到了多本穿越小說,總覺得自己好像也能寫一寫。
但若無AI,能將我腦中的想法,搭建成完整的故事框架,或許這些靈感,至今仍只在我腦海裡盤旋,無法成型。 AI它就像一個隨傳隨到的夥伴,在我筆枯詞窮之際,總能在我給的隻字片語中,從廣大的資料庫中,找到故事接下來可以進行的方向。
那些龐大的的數據,在某個瞬間,總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將我腦海中的想法,編出最適合的橋段。
然而,這AI雖是得力助手,卻也非十全十美。
特別是當小說章節的數量逐漸龐大起來,累積的資料量達到一個程度後,它的「記憶」似乎也開始出現了「壓縮」、「時序錯亂」的現象。 原以為,憑著先前訓練出的默契,只需寥寥數語、點出幾個重點,便能生成出一個無需大幅修改的章節。 不料,隨著故事的深入,情節的繁複,它的表現卻漸漸不如預期。 越到後面,若是不將每一段的重點,向AI仔細說明,那生成的內容,便會偏離劇情的預設軌道!反而聚焦在不重要的細節上。
或是大篇幅重複敘述前面出現的情節,讓劇情的推進變少,整篇都在故事回顧。
這樣的狀況,讓我反倒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進行修修改改。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儘管AI技術日新月異,但在精妙複雜的文學創作上,它「目前」終究還是難以企及真人那般靈活與通透。
但話說回來,雖說AI目前尚無法完全取代人腦的思維與情感,可它的存在,無疑大大提升了創作的效率。
我敢說,若沒有AI的輔助,這四十萬字的《紅樓穿越記》,只怕我還得耗上更長的時間,字字句句地去斟酌推敲,才能走到完結篇。
它解放了我不少繁瑣的思考過程,讓我用業餘的身分、零碎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了兩、三年以前,只有專業寫作者,才能達成每日超過三千字以上故事產出成果。
所以,最終的結論便是:
AI目前在文學創作的精微處,確實寫不過一個真正有靈魂、有情感的創作者。
然而,一個不懂得運用AI輔助的寫手,其創作速度,卻也必然會比一個熟練駕馭AI的作者慢上許多。
這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正站在科技與人類能力極限交匯的十字路口。
AI的出現,並非是要取代人類的創造力,而是要賦予我們更強大的工具,去探索更廣闊的創作疆域。
《紅樓穿越記》的故事,從一開始,便承載著對那個古典文學的無限想像,也寄託著我對原著人物不幸命運的改變。
黛玉的成長,紫鵑的奔波,長公主的謀劃,八王爺的深藏不露……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在文字中落下帷幕,歸於平靜。
然而,正如我在最終章裡所描繪的那般,星環之下,遊戲雖然落幕,但現實的人生,卻也因此開啟了新的篇章。
感謝觀看連載的讀者,這近半年來的陪伴,感謝你們的每一個點擊,每一次留言,每一份支持。
是你們的存在,讓我得以堅持,將這個故事完整地呈現出來。
寫作的路上,有你們同行,何其有幸。 故事告一段落,但人生的旅程仍在繼續。
未來,若有機會,我會繼續努力,嘗試新的題材,探索更多的可能。
或許,在下一個故事裡,我們還會再相遇。 期待與你們的下一次重逢。 老安 上 2025/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