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香港所有申請與溝通之後,我最終獲得了合計約 30多萬美金的理賠金額。
FWD-年繳保費 USD 2845 -20年繳付年期-保障終身

保誠-年繳保費 USD2201-20年繳付年期-保障終身

一年約五千美金,卻讓我換到30多萬美金的賠付金額


這筆金額,不只是對這場生死交關手術的補償,更是我人生中第一筆真正「靠保險而來的資產」。
當時想的不是「要不要出國玩一趟」,而是:
要怎麼用這筆錢,讓未來的我和家人,能夠少一點遺憾、少一點風險?
這筆來自重大疾病的理賠金額,給了我極大的喘息空間,但我知道,它不能只是留在帳戶裡等著被動使用。
💡 關鍵反思:
保險賠下來的那一刻,不是「賺到了」;
是被提醒:還有第二次設計人生的機會。
這次理賠,反而讓我能夠真正「買下保險」。
我要買下的是一份更成熟的思維、更深的信任,以及對人生規劃的再定義。
⸻
於是我選擇將其中大部分的資金,在香港購買一張具備傳承功能的儲蓄型保單。
這張保單的設計,具備幾個關鍵目的:
1️⃣ 資產保值與穩定增長
→ 利用香港保單長年複利滾存、免稅環境穩定的優勢
2️⃣ 指定保單繼承人:分配給老婆與父母
→ 在我離世後,保單可依法、免遺產繼承程序的直接給他們
→ 不受遺囑糾紛、資產凍結等影響
3️⃣ 我在生前仍擁有控制權
→ 「保單持有人擁有控制權」:
保單收益歸屬我、保單可靈活更改後續安排,直到我身故
⸻
💬 實際做法與優勢:
• 保單內可設「第二持有人/第二受保人」或「受益人保單延續選項」機制,確保自己還在時擁有主控權
• 身故後,資產無需經遺產程序,可直接以保單契約進行繼承分配
• 不用設立信託、也避開遺產繼承程序、家族爭產、凍結資產等
• 一張香港儲蓄保單,就結合了資產管理+傳承交接功能
⸻
🧠 為什麼我這樣安排?
我從那場手術體悟到,生命很脆弱,但設計好的人生與傳承,不應該等到「出事之後」才開始想。
這筆保單,已經不只是保障,是我為家人預留的一份 有邏輯、有控制、有目的的財富路徑圖。
⸻
📝 想給讀者的提醒:
若你擁有一定流動資金或理賠金,請務必了解:
👉 香港保單的控制權+延續功能,其實遠比「報酬率」更值得看重。
它讓你能在有生之年 控制資產安排的節奏與方式,在身後,也能替自己實現「不留麻煩,只留安穩」的傳承。
常常有人覺得我已經買夠了,是因為他還沒想到除了醫療用途以外這筆資金可以有更廣泛的運用,並且是在自己還能掌握及使用時做妥善的規劃。
⸻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