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尼泊爾,你聽到這裡會想到什麼?
壯碩的喜馬拉雅山脈?
濃厚的藏傳佛教?
瑜伽聖地?頌缽?
或是體會人生的好地方?
我呢,我沒有太多對於這邊的想像。純粹是因為前往伊朗的簽證費太貴,貴到我可以直接買張機票來這邊晃晃。
我的夥伴是位頌缽與瑜伽愛好者,當她聽到尼泊爾,眼神透露著光芒。彷彿迷霧中神奇的高山國度,現今就佇立在眼前。
這份光芒在我們到達加德滿都(Kathmandu) 便消逝了。

飛機上看到的喜馬拉雅山脈
我們在印度轉機,一趟小飛機前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機場很小,只有一個跑道。破爛的跑道提醒著我這個國家並未非常發達。
一下飛機,迎面而來的是濕熱的空氣,這非常符合我們對南亞的想像。隨後,我們跟著大批印度人前往檢查哨,並通過再一次的安檢。
自越南轉機以來,我從未碰過這麼多軍人,他們在每個崗哨、走道,或是廁所旁出現。軍服在他們身上似乎比清潔工的衣服還廉價。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大批的旅客爭先恐後地往前擠,似乎排隊已是個即將消失的文化。
對於機場沒網路這件事我們仍不習慣,幸運的是,一位好心的尼泊爾籍美國人幫我們帶路。我們看到一大群人擠在申請網路的機台旁,卻無人發現旁邊的柱子便有快速申辦網路的條碼。
這種無效率的行為模式連我也為之震撼。
出機場之後,我們被掛牌的假服務人員騙去搭上計程車,成功體驗在外國被噱一次的快感。這點我能接受,畢竟人生地不熟,被噱可說是過於常見。 問題是在於出門後的交通,那可說是一團混亂。我活在一個看似印度片的地方,橫衝直撞的車輛、肆意穿越的行人,我卻不在印度。
計程車司機最終送我們到了第一晚住宿的地方,並收了1100盧比(約台幣230)。這點小錢或許對我這位台灣人或隔壁的香港夥伴來說不算什麼,令人驚訝的,還得是後面驚人的物價。

當地的肉販會現殺動物
雖然通稱盧比,印度與尼泊爾的錢卻是不相通的。當我們看到匯率時,才發現盧比與台幣約是驚人的5:1。也就是說,我手上那碗可以撐到天黑的炒麵僅台幣30塊、住的那棟民宿不到歐洲青旅的價格。更別說,在之後更熟悉這個國家後,我們能找到更便宜的消費模式。
與印度盧比不同的,尼泊爾盧比事實上是個小陷阱。其一,過低的物價常使外國人過度消費,你省了,是的,但並沒有省下很多;再者,持續經濟逆差的尼泊爾,有我這輩子看過最快的貨幣貶值。我們僅在這個國家待一個月盧比就貶了過10%。提醒著我手上換到的這些鈔票,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一堆廢紙。而尼泊爾人的生活水平與物價,並未隨著貶值而持續提高。
可說是他們正在逐漸喪失與世界的競爭力,自己卻渾然不知。

尼泊爾很多家戶會養水牛 作為他們的肉糧
尼泊爾因為卡在西藏與印度之間,在濃厚及神奇的藏傳佛教之外,無論是在路中間出現的象神、一些住戶門旁出現的蛇神,或是一些水泥磚瓦做出來的符印,一切都更加明顯,處處都看得到印度教的痕跡。
若你是一位宗教狂熱者,恭喜你,這邊值了。我曾經看到台灣的土地公廟多到反感,但相比之下,如今的我覺得土地公廟旁邊的遮涼亭還是不錯的公共設施。
.
我們在首都待了三天就離開了。原因如同人工智能說的,就是交通雜亂、基礎設施不足,以及骯髒的空氣。空氣不是源自工廠,這個國家幾乎沒有進入過多的工業化,而是汽機車在路上衝過飄起的塵埃。那美麗的畫面使我想起,曾經有位在地人好心地遞給我口罩,但自己卻披著塵埃,露出骯髒卻真誠的笑容。
說到尼泊爾人,我一直認為他們是很神奇的國民。

當地孩童
在離開首都之後,我們大半時間都活在西方城鎮博卡拉(Pokhara)。他離首都約三到四個小時的車程,但由於路太爛,做巴士或開車往往要花上一個晚上。我們在那條路上體驗了真正的人生跑馬燈,第一次坐巴士坐到飛起來的經驗還是挺神奇的,好在座位是一個沒有按摩模式的沙發,屁股怎彈都不會疼。
到達Pokhara,我們住進了一間號稱青旅的飯店。由於我與夥伴兩人住宿舍與獨立房間價錢相仿,我們選擇居住品質偏高的獨立房間。一住下來便是兩週,幾乎每天都會跳進附近的湖裡游泳,又或是到附近的走道體驗爬山,也讓我們看到這裡的人事物與熟悉國家狀況。
我將尼泊爾人分為兩種
做生意的尼泊爾人,與正常的尼泊爾人。
我很喜歡後者。純樸、開朗、熱心助人,就如前提到遞給我口罩的那位好心人一樣,你明知道他過得比你還慘,卻仍能看到他熱於助人的誠心。我猜測應該與宗教信仰有關。我可以很輕鬆地跟街邊小孩打成一片、在山上與村姑聊天、每次跳到湖裡都交新朋友。此外,與印度的強烈連結及還過得去的普通教育,當地人的英文能力可說是非常不錯,至少,恩,作為一位台灣人(號稱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我感到佩服與自愧。
至於生意人,那就不會這麼好聽了。
記得我問說你來尼泊爾會想到什麼?你該想到的,這些生意人都想到了。他們有出色的高山,便會有數不清的步道,以及搶著要當嚮導的商人;他們有一些人人生的嚮往,便出現數不盡的頌缽與貴到不可思議的瑜伽課;他們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便會在出名的地點出現入場門票,甚至對外國人額外收費…

尼泊爾最引以為傲的觀光業
對了,關於「外國人價」,至今我仍無法接受。
你能在很多迷人的地方,看到他們對外國人額外收費,像是客棧、山道、跳傘等極限運動。由於當地多數生意並未有標籤顯示價錢,甚至連路邊的小吃攤,都有可能向你多收費用。
那並不是一兩成這麼簡單,有時額外收費會比本地人多了400%以上。當我們看著生意人,他們的眼神彷彿看到一頭肥羊。我夥伴曾與當地年輕人聊到這檔事,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怎麼了嗎?不是大家都這樣幹?」。
即便非常不喜歡這文化,但又能何妨呢?你終究是在那個國家生活。就如同在台灣哭夭交通,仍得學會騎車上人行道閃紅燈般簡單。
若真說這個月下來在尼泊爾學到什麼,大概是殺價與徒手洗衣服了。只要有金錢交易的地方,都會有殺價的空間。我們學會大膽殺價、裝可憐殺價、錢包忘記帶殺價、別人更便宜殺價。
作為外國人,還能用的聽不懂殺價。
我們靠當地人在湖裡學會殺價的當地語言,一句見面是:「你好」,再來便是「可不可以便宜一點」。有些當地人會開始裝可憐,抱怨著生活不易。一些更過分的,會對你有國籍的歧視用語。比如說…
「你不是台灣人嗎?台灣人不是很有錢?」
我曾經有好心地解釋台灣的生活困境,或是告訴他們投資與節儉的重要性等。時間久了,我發現這是徒勞。他們壓根沒有想聽進去,這只是阻止你繼續殺價的唯一理由。
與生意人為敵成為我在這個國家的興趣來源。我們與其他背包客談過,我們並不是沒錢,事實上差異大概是一碗飯從台幣40砍到20,不多,對吧?
我們只是不屑這個制度。你就單單想成年輕人的反抗體制吧。
總之呢,尼泊爾是個好國家嗎?
是的
誠如我去過的每個國家,一樣的答案
尼泊爾是我目前去過最落後的國家。他們水電網通通不穩,甚至打工換宿還要付費。我們因為來錯季節,沒辦法體驗這個國家的大山,品嚐被雪巴坑一輪的感受,但這並不會讓我忘記這邊的好人。
也許是因為窮,我能在這邊看到一些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隨地叫賣的商人、常常需殺價的小販、賣很多零食的雜貨店、早早下班回家睡覺的上班族、在路邊玩耍的小朋友、亂七八糟的電線、廢棄鋼鐵做的柴油公車、時而擺到路中間的廣告牌、永遠舖不完的馬路…
這讓我時而感慨,事實上就是小時候,我在台灣的生活縮影。只是不知什麼時候,這段時光已經被科技與新市容代替了。
我與一位韓國人站在頂樓的窗台上,聽著隔壁小學用簡單的鈴鐺當鐘聲,並唱著升旗國歌,以及下課後,小朋友在街上踢著用考卷做的紙球,一路玩到日落,被媽媽趕回家吃飯的畫面。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畫面我在台灣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