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們內在有定時炸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他們最容易從一個人的外在條件以及行為舉止去判斷一個人夠不夠資格去擔當什麼角色,如果說一個人很有錢,並且在螢光幕上常常表現出很常做善事的舉動,然後就因此認為這個人是有能力的好人,那麼這樣的判斷是非常膚淺的! 但這個社會上...不,應該說世界上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人.

人性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懂,只要搞懂人心與行為上的運作模式,就可以明白人類外在任何的行為舉止背後內在所存在的真正動機! 就像工廠生產一台車子一樣,外型以及引擎零件的樣式或許會有所不同,但所有的車子都是遵循著一個基本的模式而延伸發展出來的,對吧?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想要在別人面前表現很好? 因為你知道這麼做可以獲得別人的認同,當別人認同你時,別人就會和你進行對你較有利的互動,比如說:比較不會找你麻煩等等..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一個人捐了很多錢給慈善機構,然後透過新聞媒體報導出來讓大家知道,於是大眾就會對這個人產生一種好感,因為我們會認為願意捐錢做善事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但大家沒思考到的一個層面是,有沒有可能...這個慈善家,就是因為知道大家會因為他捐錢給慈善機構這個舉動,而對他產生了一種有利於他的認知形象,所以...講白一點,這個慈善家並非真心是為了弱勢團體著想而捐款,他內在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他自己的形象著想,如果你在觀察這個社會上許多事情時能思考到這一個層面,那麼這就表示你的思維是比多數人還要更高層次的!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這些人的內在都有一顆定時炸彈

在網路上我看到一個還蠻可悲的現象,那就是每當外國人稱讚台灣人超親切,或者稱讚台灣哪裡很不錯比國外還棒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網友留言附和說: 謝謝你們能喜歡台灣,謝謝你們對台灣的支持! 這種感覺有沒有很像,我們小時候努力表現很好,試著去取悅討好父母的樣子?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呢?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無法真正活得自在的最大原因,就是這些人認為自己需要獲取別人的認同,就像我們為什麼想要賺很多的錢,為什麼我們會想要開名車,想要住好一點的房子,因為我們想要藉由這些事物來獲取別人對我們的正面評價,而我們就是憑藉著這些評價來建立我們自己的自我價值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網紅開的日本料理店被說賣的東西難吃,會搞到這個網紅後來會動手打人!

或許你會說被別人用很難聽的話批評,或被非常不好的字眼給評價而感到憤怒生氣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我們其實是有能力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過生活,過著不再需要努力去獲取別人的認同的生活,因為只有如此,我們的生活才能真正活得自在! 你難道不想要生活能夠活得比較自在一點嗎?

所以再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是豬嗎? 你當然不是豬對吧,那麼為什麼當一個人說你是一頭豬或什麼卑賤的動物時,你會因此而感到憤怒?

因為你無法接受自己心裡對自我評價會是不好的,但是你所想要維護的自我形象,其實只是一個虛假的身分,這個虛假的身分,佛教稱之為"我執"!

我們可以把"我執"看成是一個我們從小就開始被輸入建立的行為模式的電腦程式,所以,當我們小時候在和父母互動時,我們會觀察到自己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到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比如說,如果我們做了一些事情,像是亂丟玩具,不乖乖吃飯,一直在大吵大鬧,就會發現父母會表現出生氣的樣子,然後他們會威脅我們,如果我們表現不好,他們就不讓我們玩玩具,不讓我們吃我們想吃的東西,不讓我們看卡通,所以,我們內在對自我價值形象的認知就是從這些時候建立起來的!

為什麼我們會那麼想要被別人認為自己是好的,是不錯的?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蠢問題,難道有人會希望被別人認為是不好的嗎? 但是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外在行為取決於內在的動機,如果我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是低落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會特別希望能獲得別人較高的評價?

網路上很多文章都提到亞洲父母教養小孩的方式,是造成小孩子長大後內在自我價值低落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下,孩子的任何表現都無法獲得父母的認可,比如說小孩子考試考90分,其實能考90分已經很不錯了,對吧! 但亞洲的多數父母,反而會因此而責備孩子,責備說為什麼不能考100分,把注意力專注在那沒有獲得的十分,專注在孩子犯的錯誤上,也因此,這樣的孩子總是處於沒有得到認可的情況下,內在就會對自己感到非常的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認為自己是很差勁的,而這其實就是所謂的自卑心理! 而這樣的自我價值在每個孩子大約七歲左右的時候,就會變得根深蒂固.

所以,一個內在內建的模式是自卑沒有價值的狀態,這個人長大後,會比那些比較有被稱讚的孩子,還要更需要獲得別人的正面認可,比如說...想要變得比別人還有成就,變得比別人還富有,比別人還要有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人,會開超跑,表現得很光鮮亮麗的樣子,彷彿害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很有錢的樣子! 所以有句話說: 沒錢的人喜歡裝有錢,而真正有錢的人喜歡裝沒錢! 但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實際上,比較正確的是,內在自我價值低落,對自己感到自卑的人才會想要讓別人知道他們很有錢,但很有趣的是...這些人就算事業有成,或擁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有提升到他們內在的自我價值,他們只是透過外在的成就財富來把自己包裝成自我價值高的樣子,而證明就是,只要把這些外在的成就財富從他們身上奪走,他們內在那股脆弱的自我就又會顯現出來~

有發現到,我們周遭幾乎都是這樣的人嗎? 比誰家裡比較有錢,比誰的孩子比較會讀書,比誰的薪水比較高,如果什麼都比不上別人,人類心裡其實是很有彈性及創造力的,變成比別人爛也可以提升自我價值感,這樣的人最喜歡說的就是..我就爛怎麼樣!

仔細思考一下,我說的是不是比較有道理,如果你不覺得自己很差勁的話,為什麼聽到別人的稱讚會很高興? 就像我從小就被說長得好看,長的斯文,長的算帥的,所以當長大後別人稱讚我長相很好看的時候,我其實一點都不會因此而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對我而言是很正常的事實. 這也就證實了,當一個人內在對自己哪方面感到不足,他們就會試圖透過外在的人事物來彌補那不足的一面! 我在前幾篇文章中,講過柯文哲,一個人會老是跟別人強調自己是名醫教授的身分,這就表示這個人的內在在這一方面是非常自卑沒有價值的!

有人或許會想要反駁我說,如果事實真的如我所說的這樣,那麼這個世界上幾乎接近全部的人內在都是自我價值低落的! 可惜的是,事實真的就是如此,自我價值低落就是我所謂內在的定時炸彈.

人被攻擊到痛處當然會想要反擊

你怎麼那麼笨啊?你怎麼那麼蠢啊? 什麼...你都已經幾歲了?30幾歲了,一個還賺不到五萬塊? 年薪沒有一百萬的人沒有資格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什麼?你都已經40歲了,連房子都買不起還租房子,太遜了吧? 怎麼都沒有交男朋友? 幾歲了都還沒結婚生小孩? 在台灣只有在台積電上班的才是菁英啦...其他人都是垃圾. 啥? 你買車還要貸款喔,我都直接用現金付全款內! 等等等等......

上面只是我舉的一些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看了之後,因為看到某個句子而突然對自己在內在產生不好的感受的話,這是非常正常的,但要明白,這樣的反應,其實就像是一台電腦一樣,接收什麼樣的input,然後產生了什麼樣的output. 它是一種全自動反應模式,你可能比較了解的名詞是"潛意識",但也因為它只是一個自動反應的程式而已,這就表示我們有能力不被它給控制~而這就是真正能在這個生活中活得自在的方法!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笑話,就是PTT的使用者大多數都是年收入百萬的人,如果有一個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社會上真的很多人年薪百萬嗎?",底下包準會有一堆自稱年薪百萬的人會來回答問題,然後這些人會特別去強調,他們周遭的人都馬年薪百萬,年薪百萬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如果你年薪沒有百萬,那麼就表示你能力不足,只能怪自己魯,有什麼辦法.

姑且不論這些人留言的真實性,但從這些人把年薪百萬看成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來講,就證明了這些人內在的自我價值有多麼低落,有多麼的自卑,這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很痛苦可憐的,因為他們都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會自在快活的!

所以記住,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只要有想要跟別人證明自己,想要獲取別人認同的言行舉止時,要明白,這些行為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痛苦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多人變得不喜歡生活在人群之中,寧願一個人搞孤獨自閉,因為他們受不了那種自我價值受到別人操控的拘束感!

這麼做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愛自己絕對不是所謂的對自己好一點而已,而是,把對自己自我價值的認知以及讓自己產生任何感受的責任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種生活態度!

接下來,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各位可以確確實實的把自己認為自己不好的一面表達出來,像是寫在一張紙上,或者是利用手機上筆記本的app也可以,內容像是...

"我很失敗,因為我40歲了,還孤家寡人,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每個月薪水只有3萬多塊而已,沒有房子,沒有車子,銀行存款連十萬塊都沒有,然後還欠銀行將近60萬的卡債,或者是我20多歲女孩子,體重有60幾公斤,覺得自己腿很粗穿衣服不好看,還是我的孩子因為我開的車是國產車而在同學間感到沒有面子,等等.." 這個過程中,各位要做的是誠實去面對自己內在不敢去面對的一面!

誠實的面對自己是讓自己獲得自在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就像我知道現在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談過戀愛,沒有交過男女朋友,然而這些人之中,有很大比例的人,會自我安慰的說,自己一個人活得比較快樂! 雖然我非常想要吐槽他們,沒交過男女朋友,沒有真正體會過男女交往的經驗,這些人怎麼可能會明白自己一個人活得比較快樂,就像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從來沒有出過國,卻認為出國有什麼好玩的,自己國家就很好玩了啊! 如果他有出過國,也經由去過許多國家來比較之後,還認為自己國家比較好玩~那這樣還比較有說服力,但是從來沒出過國的人說出國不好玩,有以上這樣心裡的人在社會上真的不少,而我把這樣的行為稱為"心裡自慰"!

誠實面對自己,你害怕什麼,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如果你有一口難看的牙齒,或者是禿頭,還是臉上有很大顆的痣,就大方勇敢的去承認自己擁有這些你認為是不好的一面,如果你曾經做過什麼你覺得很丟臉讓自己感到很不自在不願意再提起的行為,這時候,是該好好的去勇敢面對了,這些我們不願意承認,在別人面前拼命想要隱藏的一面,它就像一個病毒一樣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我們的內在,所以,無論我們再怎麼用什麼手段讓別人能看不見它,它始終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但要獲得真正自在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勇敢的去把這些我們不敢面對的一面抓出來,把它們攤在陽光底下,因為假裝它們不存在就像受了傷,還穿衣服褲子把傷口遮起來當成傷口不在一樣,這是一種鴕鳥心態,對我們完全沒有幫助.

徹底拆除我們內在的定時炸藥

假如你身上有某個缺陷,比如說你有一口暴牙好了,你自己其實也很在意牙齒的問題,也因此,你在跟別人互動的過程中,你會努力去掩飾自己暴牙的樣子,像是不敢笑,吃東西時,嘴巴不敢張的太開,講話時上嘴唇會緊貼著上排的牙齒,這些行為都是為了不想讓別人看到你不想讓她們看到的一面,但如果有個人在跟你相處的過程中,她有意無意地突然提到了你牙齒的問題,問你說你牙齒為什麼不去矯正,這時,你內心因此而產生了羞愧,尷尬,丟臉不自在的感受,為什麼你會有這些感受產生?

寫這篇文章時,2024年的農曆過年也差不多要到了,但社會上其實很多人都很害怕過年,尤其是要面對親戚的噓寒問暖,問家庭問工作問薪水問感情交往狀態等等... 害怕被別人問這些敏感的問題,那是因為這些人在內心裡對這些方面是感到自卑的,所以當別人問起你對你而言內在感到敏感的問題時,你會感到很不自在,很不舒服,由於是親戚所以你不敢反擊回去怕打壞關係,但如果是不是很熟的人的話,你可能早就大發雷霆了.

什麼?你一個月賺7萬多塊喔,唉,我一個月雖然沒你賺得多,但我在etf股票上獲得的被動收入喔..每個月平均起來也差不多有十幾萬啦~(被稱讚好厲害之後),唉,賺比我多的人多的是啦,這沒什麼(其實內心正在暗爽,但心裡其實也很清楚自己其實這幾個月虧了不少錢)<=============如果自己或身邊的人有這樣的表現傾向的話,這表示內在真的有病,要趕快去治療!

有人一定會反駁,罵我說,靠..那這樣人就都不要講話啦,因為照我的邏輯只要講話都會被我說成是有病!

但其實只要這樣去觀察自己就好,每當你在跟別人說話互動的時候,你有沒有想要試圖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傾向或衝動,就好比說,一位女孩子提到她開的車子有兩三百萬,一個男人若在聽到女人開那麼名貴的車子時,內在自卑的人就會想要試著壓過對方,因為這個男人內在其實有低自尊的感受出現,所以他會盡其所能地透過說謊編造或透過扭曲過的事實內容來掩飾內心的不適!

然而一個內心沒有自卑能量的人,他聽到了之後,反而會對對方的成就感到高興,真心地去祝福對方!

我們內在的各種自卑負面的能量會根深蒂固的一直存在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從來沒有夠誠實勇敢的去面對這些我們一直不敢面對並想要隱藏的一面!

當我們能夠把這些不敢面對的一面攤在陽光下面對時,然後全然沒有條件的去接受這樣的自己,告訴自己說,這樣的自己已經很棒了,我願意去愛擁有這些缺陷不好一面的這樣的自己! 這才是所謂的"真正的愛自己!"

如果妳一直很在乎自己的身材很胖,很怕別人因為妳很胖而嘲笑妳,對妳有很不好的評價,那麼妳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內在那個"明知道自己很胖卻不希望因此被別人嘲笑的自己"抓出來,去感受著那些害怕被取笑的感受! 並在感受的同時去告訴自己: 妳很胖,但我以這樣的妳為榮,從今以後我不在乎別人會怎麼去說妳,我只要妳知道,無論如何我都會以這樣的妳感到驕傲,我會無條件的支持愛著這樣的自己!

我們內在的所有不好的感受以及自卑,其實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只不過它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並因此而操控著我們的言行舉止,所以當我們勇於去面對那些自卑不好的感受時,就像是在面對我們的另一面,我們一直不想去面對的一面!

對! 我一個月才賺2萬多塊,但我喜歡這樣的自己,我以這樣的自己為榮!

對! 同事都開著百萬名車,我還開著老爸留給我的20年老車,但我以開這樣的車子為榮,我才不在乎別人怎麼講,這台車超好開的,很棒好嗎..有什麼好羞愧的!

對! 隔壁大姊的老公是上市公司主管,每個月薪水好幾十萬,而自己老公每個月才賺四五萬塊,但我以能嫁給這樣的老公為榮,跟他在一起生活我很快樂,對我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

上面幾個例子,都要配合著面對內在那些不舒服不自在的感受一起運行,因為讓自己去感受那些不舒服的感受,是釋放化解潛意識儲存能量模式的方式,就算妳不對自己說上面那些提升自己信心的話語也沒關係,但一定要勇於去感受那些妳害怕面對的感受!

如果你很在意別人講到妳的外表,那麼就去想像一群妳很在乎的人批評妳的外表,把妳最無法接受的點講出來,例如:妳很在意別人講到妳鼻子旁的那顆痣,那麼妳就去想像妳很討厭或很在乎的某個人在妳面前,直接對妳說妳鼻子旁的那顆痣真的很醜,還是怎樣的...反正妳越在意什麼,妳就要在想像中把這些感受重現出來~

只有當我們能真的去面對這些我們不敢面對的感受時,那麼這些能量就會徹底從我們的潛意識中被釋放,然後我們就會活得更自在!

最後,很多人都說我這個人太穩了,而且很安靜,實際上,如果沒有人來找我說話,我可以一整年裡一句話都不說也不會怎麼樣...也因為我明白這是因為我釋放了許多負面能量的原因,也因此,當我觀察這個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現象時,往往馬上就能知道問題的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淨葉無雲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淨葉無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0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內容是有關一間小吃店,進去小吃店裡面,櫃台服務人員的後面,貼著這樣一張紙,紙上列出了三行店規,1.顧客永遠是對的 2.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3.當你對顧客感到不滿時,再把第一跟第二條店規重看一遍! 開悟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開悟只是
Thumbnail
2024/01/30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內容是有關一間小吃店,進去小吃店裡面,櫃台服務人員的後面,貼著這樣一張紙,紙上列出了三行店規,1.顧客永遠是對的 2.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3.當你對顧客感到不滿時,再把第一跟第二條店規重看一遍! 開悟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開悟只是
Thumbnail
2024/01/21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2024/01/21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2024/01/18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
Thumbnail
2024/01/18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心裡有山巒嶙峋 巔峰有雲氣繚繞 不知道深谷有多深 不曉得森林多廣袤 泉源飛瀑成清澈溪流 一片草原與海天同寬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