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開亞斯文水壩後,便直接前往菲萊碼頭登船。
河上來來往往的遊艇,全是要駛向同一個方向─尼羅河上的小島:菲萊島。
這裡,是古埃及宗教最晚期的聖地之一,供奉著愛神伊西斯(Isis)與她的丈夫歐西里斯(Osiris)。整座神殿以石雕、浮雕與象形文字記錄著神話,是古文明信仰的珍貴遺跡。
我坐在小船上,陽光閃耀在湛藍的尼羅河面,河水輕輕蕩漾,一陣風滑過臉龐。那一刻,我的心像一葉扁舟,彷彿穿越時空,正航向古埃及的千年神話。遠遠的,神廟的身影逐漸浮現—我們抵達了。
伊西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女神。
她是愛神、醫神,也是理想妻子與母親的象徵。傳說中,丈夫歐西里斯被弟弟塞特(Seth)謀害並肢解,伊西斯懇求天神賜她翅膀,飛遍全埃及尋找丈夫的遺體。最終在菲萊島找回歐西里斯的頭顱,讓他短暫復活,誕下鷹神荷魯斯。
荷魯斯日後戰勝仇敵,繼承王位,而歐西里斯則成為冥界之神。
這個故事,也讓伊西斯成為婦女與孩童的守護神,象徵愛、忠誠與重生。
菲萊神廟的主殿,矗立著兩座壯觀的塔門,建於托勒密時期。
塔門上的浮雕記載著法老獻祭、擊敗敵人,以及向神祇請命的場面,主角包括伊西斯、荷魯斯、哈索爾與奈芙蒂斯。
其中的伊西斯雕像格外細緻—她戴著太陽圓盤頭飾,身著貼身長袍,展現著古埃及女性神祇不可撼動的地位。
穿過塔門,是一排女神哈索爾(Hathor)臉孔的柱頭,她是愛與音樂之神,也是守護法老的神明。
整座神廟,是用來供奉伊西斯的神聖之地。牆壁、柱子、門楣上滿是象形文字與浮雕,當陽光斜照進來,那些古老的雕刻會微微閃動,彷彿歷史在耳邊低語。
神廟內,處處可見壁畫群組成的故事:
法老雙手奉上象徵權力、重生與豐收的祭品,獻給伊西斯與其他神祇。
這些畫面表達的是「人間與神界的聯繫」,祈求尼羅河氾濫得宜、農業繁榮、王權穩固。也傳達出:國王的權力來自對神明的臣服。
然而,擁有輝煌歷史的埃及人,卻是一個悲傷的民族—這是我們導遊阿穆說的話。
三四千年來,希臘人、阿拉伯人,甚至英國人,都覬覦尼羅河的富饒,先後攻打埃及,並將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文化強行加諸於他們身上。
因此,不論走訪哪一處遺址,我們都能看見神廟被破壞的痕跡。
埃及的悲傷,不只是神殿的殘破與文化的失落,更在於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文字。
如今的埃及人,多為阿拉伯文化的承襲者,說著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而那個曾經仰望太陽神、書寫象形文字、在尼羅河畔築神殿的古埃及,只剩下石牆上,不再說話的浮雕。
菲萊神廟,是最後一座仍持續進行古埃及儀式的神殿。即使當時基督教已經開始傳入,這裡仍在西元六世紀以前,悄悄進行伊西斯的祭儀。
它是古埃及信仰,最後一道燈火的守護地。
那一刻,我站在陽光照耀的神殿中,心裡想著:
能在此見證千年遺跡,是多麼難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