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 熱血買了一套健身課程,做三天就忘了打開
- 下定決心每天早起閱讀,結果不到一週就「睡過頭」
- 立志寫日記、練習英文、練琴、冥想… 最後都變成 App 上的「未完成提醒」
我們常說自己「沒時間」,但其實問題不在時間,而在——恆心與習慣的養成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意思是做事沒有恆心,時斷時續,難以持久。
🤦♂️ 為什麼我們總是撐不久?
這句話來自《紅樓夢》中的賈瑞,形容他讀書不認真、三分鐘熱度。
時至今日,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讀書,而是出現在現代生活的各個角落:
- 想學的技能太多,卻每樣都半途而廢
- 被動靠意志力,遇到忙碌或情緒低落就中斷
- 太在意結果,沒有建立「過程導向」的習慣機制
🔍 真相是:我們不是做不到,而是「做不久
」。
🔁 習慣不是一口氣做完,而是一口氣做「久」
很多人誤會習慣=意志力,其實不是。
真正的習慣,是讓事情變得「不需靠意志力」也能自動完成的狀態。
比如:
- 把早起變成自然而然,而不是每天掙扎
- 用「每天10分鐘」寫作,而不是一次寫一萬字
- 把健身變成例行公事,而不是衝刺兩天然後痛三週
📌 重點是:少量 × 穩定 > 大量 × 中斷
⚙️ 建立不三天打魚的習慣系統
以下是幾個避免半途而廢的方法,幫你打破「曬網循環」:
✅ 1. 給習慣設計「最小單位」
不是「每天寫一篇文章」,而是「每天寫100字」
不是「每天運動一小時」,而是「先做3分鐘深蹲」
開始比完美更重要。
✅ 2. 把行動「排進日程」而非「等有空」
真正會做事的人,不是有時間,而是把重要的事排進時間裡
。
✅ 3. 用「連續打卡」來視覺化你的堅持
設一個習慣追蹤表,每天畫圈圈、打勾或用App記錄,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 4. 放過自己,但不放棄
有一天中斷沒關係,重點是不要連續中斷三天。
記住:最重要的不是沒失誤,而是「有回來
」
🧠 一點思考:你是被慣性帶著走,還是自己選擇節奏?
我們的生活,本質上是由一連串的小習慣堆疊而成的。
你每天重複的事,最終會變成你的人生樣貌。
「你是怎麼做小事的,也就會是怎麼過人生的。」
💬 你也曾經「三天打魚」過嗎?
留言跟我聊聊你曾經半途而廢的習慣,
或者你是怎麼走出「曬網循環」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收藏或分享,
讓更多人一起從「時斷時續」走向「穩定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