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前夕的夜雨澆熄了些許暑氣,但仍無法阻止季節的轉換。
眾人所討論的末日並未到來,而夏天已過一半。
小暑是夏天的中段,此時熱未達顛峰,卻已開始驚擾日常。小暑,也是蟬初鳴、雷偶響、萬物濕潤的時候。
這種「未熱已躁」的感覺,像魚尚未咬鉤,但卻已讓人汗流浹背。
伴著晨光,我踩下踏板。
清晨空氣中帶著潮意,適合騎車;但大雨過後,水色混濁卻對釣魚不太友善。
也罷,且行且走吧。
沿著前晚查詢的標點,尋找著水聲與魚蹤。
我竟來到了慈濟後山。




前40,後51的配置讓我可以猶有餘力的騎上後山。
後山有水池,但是也有許多來早起運動的民眾。
我知道這裡不適合作釣,便索性騎上後山的林道,讓我的胎皮感受泥土與草地的感覺。
騎行在林道跟釣魚,都是我親近自然的活動,如能結合兩者,豈不樂哉?
但往往騎車去釣魚的釣況總不會太好,也許這是告訴我,人不能太貪心。
滑下慈濟後山,我轉往前去新田登山步道的山路。
山徑蜿蜒,我維持著穩定的踩踏節奏,緩緩上山。
不輕不重,這種配速,彷彿我此時的心境:不急,不等,只是流動。
步道停車場處短暫歇息,遇見一位登山大哥。
他望著我綁在車架上的釣竿說:「來山上釣魚嗎?雨後釣況不太行喔。」我回以微笑。
看着水量並不充沛的山溪。
我心想,也許改天吧。


不如去旱溪看看吧。
但是雨後的旱溪充滿泥沙,流動但不清澈。
我沿著旱溪尋找合適的釣點,最後選了一處橋下石墩開始作釣。
遇事不決選亮片!
金屬光澤在水中閃動,那是我給魚的邀請。
但是我只看到魚兒追卻不咬餌。 於是我拋竿、收線、再拋竿。
反覆的操作,無聲的等待,一場自我對話。 我換了各種餌,但釣況仍不佳,沒事的。
開始釣魚後,慢慢可以接受世事總是無法盡如人意。
哪有人天天過年的呢?
給自己設下一個時間,時間到了,不管中魚與否,就得收竿離開。
人生想豁達,就得不糾結。




回程騎過濕地,胎痕在地面留下彎曲的記號。 回程,買了冰美式,那苦味中帶有回甘。
就像今日的旅程一樣,沒有驚喜,但是真實。
有出門騎車真是太好了呢。


📌 路線資訊 - 騎行路線:北屯 → 慈濟後山 → 新田登山步道 → 旱溪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