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赤崁城遊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說起台南赤崁城的前身,很多人都知道它是荷蘭人在台南所修築的普羅民遮城(荷蘭語為省城之意)。直至1661年4月,鄭成功才在任職荷蘭通事的何斌引導下,率軍通過鹿耳門水道,渡過台江內海,攻下普羅民遮城。

明軍攻克普羅民遮城之際,鄭成功立即更名為東都明京,並頒佈諭告:「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普羅民遮城在鄭成功手中遂成為了全臺灣最高行政機構承天府的所在地。

明 / 佚名 / 赤崁城府圖 / 紙本設色

明 / 佚名 / 赤崁城府圖 / 紙本設色

而我們今天可透過「赤崁城府圖」這幅明末的城市風俗畫一窺台南赤崁城當年的熱鬧榮景。

從畫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座城市正是濱臨台江內海所構築而成的港口要塞。畫面的構圖遵循了「三遠法」的構圖原則:近景是街道和房屋,中景是城門和前排建築,遠景則是綿延的山巒和鹿耳門水道。這種視角選擇使得畫面能夠容納更多的細節,同時也體現了明代繪畫中「咫尺千里」的空間表現手法。

開門見水亦見山

對比今日的赤崁城街道,筆者想以一句話來概括形容這座城市:開門見水亦見山。

與三百年前的街道相比,這座城市的容顏變化似乎不大,不變的是歲月的流轉更迭,所帶來那似曾相識的市井生氣,市街上的小販商賈的吆喝聲依舊此起彼落,好似百年前的繁榮盛況,隱約透露出一絲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與惆悵。

今日的赤崁城街景

今日的赤崁城街景

造訪赤崁城的最佳旅遊攻略,筆者首推從鹿耳門港搭乘福船遊覽台江內海的自然風光。

福船,即福建船,是明代閩浙一帶出海航行用的大型船隻。明初鄭和下西洋的艦隊中也包括不少福船,是明朝人遠渡重洋的航海利器之一。

明末鄭成功的水軍艦隊編制中,福船便是最主要的軍艦種類。而今日到此地遊玩的旅客便可選擇搭乘福船遊覽整個台江內海的山水風光,這也是許多市售的旅遊指南中最為推薦的首選方式。

城東廓巡街

沿著城牆走了許久,我來到赤崁城的城東一側,這裡的磚石似乎比其他地方更為厚實,斑駁的牆面上爬滿青苔和藤蔓,幾塊磚上還依稀看得到模糊的篆刻。微風從牆垛間吹過,帶來淡淡的鹹味,固若金湯的城池守護著來往的船隻和城內的居民。我沿著殘存的雉堞慢慢行走,感覺腳下每一步都踩在歷史的縫隙裡。

赤崁城東廓

赤崁城東廓

而當我登上赤崁城的高處,俯瞰這座古老的要塞,恍如穿越回了百年前的清晨。

灰瓦紅磚的屋脊一排排延展開來,像波浪般順著街巷的曲線向遠方流淌。晨光正好灑落在潔白的青石子路上,行人們的影子被拉得細長,交織成一幅緩慢移動的剪影畫。兩側的店鋪已悄悄拉開了布簾,掛著紅色燈籠和書法匾額,散發著濃郁的古香。賣茶的老舖、木器作坊、香料鋪,還有飄著淡淡炊煙的小吃攤,共同組成了這座繁華而不喧鬧的城市。

遠處的城牆巍峨聳立,兩座樓閣如守望者般靜靜凝視著這座城市東隅,彷彿在細數每一個腳步和每一聲吆喝。更遠方的城樓,在晨霧裡只留下一個朦朧的輪廓,就像一個遙遠未知的彼方。

我看著來往的人群,有年輕的旅人輕聲交談,也有白髮老人拄著杖慢慢行走。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正走在幾百年不曾改變的石板上,腳下藏著無數前人走過的痕跡。此刻,時間彷彿被折疊,歷史和當下緊緊貼在一起,靜靜流淌在這條晨光照耀的老城區。

臨牆登城行

隨著一上午的陽光從青瓦屋脊間灑落,將整座赤崁城照得明亮又溫暖,我在好奇心驅使下登上了城牆。

赤崁城牆

赤崁城牆

城牆兩側掛著一支支令旗,隨風輕輕擺動,明黃色的旗面上寫著一個個黑色的「福」字,好似在祝福整座城市居民。青石板鋪就的路面平整潔淨,黑色磚石砌成的城牆,在陽光與藍天的襯托下更顯莊嚴,守護著這座古鎮的安寧。

我循著城垛慢慢行走,指尖滑過粗糙的磚縫,心裡時不時油生出一種微妙的感覺:這些不知凡幾的冷硬石頭,曾經見證過無數人上城巡防、遠眺歸帆、送別親友,也見證過市井喧囂與朝代的興衰更替。每每一想到這裡,不知為何我便有股淡淡的哀傷湧現在心頭上揮之不去。

代書館街閑逛

下了城垛,我循著一條較為幽靜的小巷弄前行,走出赤崁城西邊的巷口,我隨著石板路的弧度徐行,不多時就到了代書館街。代書館街是赤崁城附近一條極具特色的老街。名字雖樸素,卻蘊藏著深厚的人情與文化。

在清末民初時,這裡因聚集了許多經營代書、文書買賣及公證業務的館所而得名。那時社會識字率有限,凡是地契、借據、婚書、契約,往往都要請代書先生代筆,街上的代書館門口,總能看見挑著竹簍的鄉人、頭戴瓜皮帽的商賈在門前等候。

代書館街兩側多是紅酸枝木構老屋,門楣上掛著寫有「代書」「公證」「文契代筆」等黑底金字的木牌,有的館內還保留著老式帳桌、筆筒和漆匣。屋簷下懸掛的紅燈籠,與斑駁的石牆相映成趣,讓人一踏進就像回到上個世紀。

這條街也是過去讀書人和商人往來的重要據點。許多家族的家譜、地契和分家文書,都曾在這裡誕生。一紙公文,不只是一種契約,更是一家幾代人命運的見證。

代書館街

代書館街

街面不寬,僅容機車通過,但正因如此,更顯親切。白天,偶爾還能見到年長的代書師傅,戴著老花眼鏡伏案抄寫;傍晚時分,街燈亮起,光影在石板路上映出一種古意的安靜。

隨著時代變遷,代書館街有些店面已轉作茶館、藝文書坊或特色咖啡店,但幾家老代書館依舊營業,還掛著那幾塊古老的木牌,成為赤崁城文化底蘊的一部分。

走向西寧門

離開代書館,我沿著青石鋪就的小徑,往西寧門的方向走去。

這條路比先前的街巷更加幽靜,兩側的屋舍多是青磚房,門前擺著石缽、木桶,偶爾有一株盛開的三角梅從牆頭探出,為深色的磚牆添上亮麗的色彩。正午的陽光落下,屋檐的影子像墨線一樣橫在地面。行人不多,只偶爾有挑擔的老人,慢慢走過,竹籃裡傳來陣陣藥草香。

越往西走,城牆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那是一道高大厚實的灰磚牆,經歷風雨多年,表面早已被苔蘚和風蝕刻出細密的紋理。牆上間或鑲嵌著石碑,隱約可以看見古人題刻的文字。

西寧門

西寧門

再走幾步,便看見了西寧門。它不像想象中那般華麗精巧,而是顯出一種質樸的威嚴。厚重的門洞之上,懸掛著一方石匾,鐫刻著「西寧門」三個大字,筆力沉穩。門洞內部幽深,彷彿通往另一個世界。從這裡走出去,就是曾經連接外埠與城內的要道,過往商隊和旅人,都要在此停步,接受盤查或卸貨。

我站在門下,仰望著那斑駁的磚牆,心裡生出一種奇異的感覺:時間在這裡彷彿凝固了。每一塊石頭、每一道拱門,都還保留著舊日的記憶。微風吹過門洞,帶著青草和泥土的氣息,吹散了盛夏午後的悶熱,也讓人恍若聽見遠遠的馬蹄聲,一聲聲,敲在歷史深處。

西寧門外有一座西寧寺

走出西寧門,沿著青石古道向前,抬頭便望見一座古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它通體朱紅,簷角高高翹起,層層疊疊的屋檐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塔身雕飾著繁複的花紋和窗櫺,每一扇窗後,似乎都收藏著一段被風沙掩埋的故事。

西寧門外的西寧寺

西寧門外的西寧寺

據說,這座塔曾是西寧寺的一部分,也是一座古時的文風塔,人們在這裡焚香禮拜,祈求平安與智慧。明清商旅出入赤崁城,時常在塔下歇腳借宿,順道把一身風塵僕僕洗滌一番。

我在塔前駐足良久。風從門洞吹來,帶著盛夏的暖意,也帶著幾分清涼。塔影斜斜落在石板路上,與遠處的城門相接,彷彿將歲月輕輕縫合。

就在這一刻,我心裡生出一種平靜而踏實的感覺:無論多少人進進出出,多少朝代興衰更迭,這座塔都靜靜守在城門之外,用它的高聳與沉默,為台南人留下一道溫柔的注視。

後記

當我離開赤崁城,回首那座高高聳立的西寧塔,心裡忽然湧起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這座古城不只是磚瓦與街巷拼湊起來的歷史遺跡,更像是一部沒有封底的書,任誰翻開,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篇章。

沿著城牆走過,見證過代書館街的人文氣息,從西寧門走出,看見明清古塔在陽光下守望百年歲月,我方才明白:歷史並不遙遠,它一直與人相伴,潛伏在每一條街的影子裡,每一塊斑駁的磚縫間。它無聲無息,卻也分分秒秒在提醒著後來者:你現在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前人走過的路上。

或許,下次再來赤崁,紅燈籠早已換了新的,石板路被修補得更為平整,遊人的身影或許更多。然而不論世代如何流轉,那幾座守望赤崁的門樓,依然會堅守在同一個崗位上,伴著歲月流淌,繼續看著人來人往。

台南赤崁,我到此一遊。

台南赤崁,我到此一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琉州藩
15會員
43內容數
《和漢三才図会》中記載了「帆立貝」這個名字的由來,傳說這種貝類會像船帆一樣順著海流前進。是故,上枚「帆立貝濤紋」正是帆立貝乘風破浪的形象寫照,用以作為琉球藩南明家的門中家紋。
琉州藩的其他內容
2025/06/24
2055年,臺中臺灣省城古城區完工,重建後的省城規模宏偉。本文以遊記方式,記述作者遊歷臺中省城:大南門鎮平樓、南屯老城區、南屯老街、望春樓(阿舍菜)、石擋廟、太清閣、文清閣及乾健小北門等景點,展現省城獨特魅力,並融入個人情感,期待吸引讀者對臺中省城歷史與文化的關注。
Thumbnail
2025/06/24
2055年,臺中臺灣省城古城區完工,重建後的省城規模宏偉。本文以遊記方式,記述作者遊歷臺中省城:大南門鎮平樓、南屯老城區、南屯老街、望春樓(阿舍菜)、石擋廟、太清閣、文清閣及乾健小北門等景點,展現省城獨特魅力,並融入個人情感,期待吸引讀者對臺中省城歷史與文化的關注。
Thumbnail
2024/11/18
這篇文章帶你深入臺北府城,探索它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從南城門的壯麗到繁華的市集,作者介紹了這座古城的獨特風貌,並分享在書坊中與士子的交流及品嚐當地美食的經歷。文章呈現了臺北府城的繁盛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讀者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靈魂與魅力。
Thumbnail
2024/11/18
這篇文章帶你深入臺北府城,探索它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從南城門的壯麗到繁華的市集,作者介紹了這座古城的獨特風貌,並分享在書坊中與士子的交流及品嚐當地美食的經歷。文章呈現了臺北府城的繁盛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讀者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靈魂與魅力。
Thumbnail
2024/10/30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走訪宜蘭的蘇澳港,探索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文章涵蓋了蘭陽關、吳沙口、漳民街等地標的歷史背景及文化特色,並介紹琉球商館及琉球移民村的獨特建築風格及祭典活動。透過這段旅程,您將感受到蘇澳港在臺灣與琉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與魅力。
Thumbnail
2024/10/30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走訪宜蘭的蘇澳港,探索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文章涵蓋了蘭陽關、吳沙口、漳民街等地標的歷史背景及文化特色,並介紹琉球商館及琉球移民村的獨特建築風格及祭典活動。透過這段旅程,您將感受到蘇澳港在臺灣與琉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與魅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南400,台南這塊土地,怎麼會只有四百年? 原來算法是從1624年荷蘭築安平熱蘭遮城開始。 2024的臺灣臺南,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紀念荷蘭四百年前的侵略,這將各民族、尤其是原住民族置於何地? 這是怎樣的國族認同呢? 好奇怪啊。台南市政府沒人知道這麼明顯的國際趨勢嗎?! 2024還在井底觀天啊?
Thumbnail
臺南400,台南這塊土地,怎麼會只有四百年? 原來算法是從1624年荷蘭築安平熱蘭遮城開始。 2024的臺灣臺南,竟然如此大張旗鼓地紀念荷蘭四百年前的侵略,這將各民族、尤其是原住民族置於何地? 這是怎樣的國族認同呢? 好奇怪啊。台南市政府沒人知道這麼明顯的國際趨勢嗎?! 2024還在井底觀天啊?
Thumbnail
17世紀,荷蘭人在臺南市安平區建造熱蘭遮。 影片重現堡壘、市鎮。可選擇立體擴增實境或平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jOw0pVTDI
Thumbnail
17世紀,荷蘭人在臺南市安平區建造熱蘭遮。 影片重現堡壘、市鎮。可選擇立體擴增實境或平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jOw0pVTDI
Thumbnail
台南市中西區明明是陸地怎麼會有五條河港的地理景觀,你會相信神農街水仙宮廟前有河道可通往外海嗎?
Thumbnail
台南市中西區明明是陸地怎麼會有五條河港的地理景觀,你會相信神農街水仙宮廟前有河道可通往外海嗎?
Thumbnail
2023-12-1 臺北市 將行李先行送到松山的宿點之後,往回半車半走先來到今日的第一站「艋舺啟天宮」,因為啟天宮位於巷子內,所以對著google地圖稍微的找了一下,便順利到達。 在上香的時候,發現啟天宮內部的建築結構非常特別,有種站在戲台上的感覺,並且,這也是整個旅途中,第一個有黑令爐的宮廟。
Thumbnail
2023-12-1 臺北市 將行李先行送到松山的宿點之後,往回半車半走先來到今日的第一站「艋舺啟天宮」,因為啟天宮位於巷子內,所以對著google地圖稍微的找了一下,便順利到達。 在上香的時候,發現啟天宮內部的建築結構非常特別,有種站在戲台上的感覺,並且,這也是整個旅途中,第一個有黑令爐的宮廟。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2024.05.29 新竹市政府 「國定古蹟進士第」為「開台進士」鄭用錫所建造的宅第,今(29)日上午舉行修復竣工揭牌典禮,由文資局長陳濟民、考試院副院長周弘憲、新竹市長高虹安、「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鄭永承」理事長鄭昌錞先生,一同慶祝進士第重啟並象徵文化傳承、文資保存與永續經營。文化局表示,未來進士
Thumbnail
2024.05.29 新竹市政府 「國定古蹟進士第」為「開台進士」鄭用錫所建造的宅第,今(29)日上午舉行修復竣工揭牌典禮,由文資局長陳濟民、考試院副院長周弘憲、新竹市長高虹安、「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鄭永承」理事長鄭昌錞先生,一同慶祝進士第重啟並象徵文化傳承、文資保存與永續經營。文化局表示,未來進士
Thumbnail
選用「迷宮」為題,是因為台南的歷史景點十分豐富,走訪景點,宛若穿梭在荷治、明鄭、清領、日治到近代的時空旅行。同個城市,時空交錯,作為旅人的我沉迷於台南深刻的歷史,被古都多層的面貌給魅惑,進而迷失其中......
Thumbnail
選用「迷宮」為題,是因為台南的歷史景點十分豐富,走訪景點,宛若穿梭在荷治、明鄭、清領、日治到近代的時空旅行。同個城市,時空交錯,作為旅人的我沉迷於台南深刻的歷史,被古都多層的面貌給魅惑,進而迷失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