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7.07
**美國關稅進展與市場觀察。
*隨著關稅即將到期,市場正面臨轉折點,美股是否出現拐點需觀察。*目前心理氛圍與4月初關稅公布前類似,投資人須選擇進場還是提前調節。
*不同景氣位階,投資操作策略不同,須因時制宜。
**美國關稅時程與談判窗口。
*7月9日為川普設定的關稅通知大限,實際8月1日才正式對未達成協議國家課徵4月2日公布關稅。
*7月9日至8月1日仍有談判衝刺期。
**主要受影響國家與貿易結構。
*北美受USMCA保護,墨西哥、加拿大影響有限。
*中國、德國、日本、瑞士、愛爾蘭、台灣、南韓、越南等對美貿易順差大,影響美國通膨結構。
*小型出口國雖順差佔GDP高,但對美國總體通膨影響有限。
**市場氛圍與政策節奏。
*近期市場表面不悲觀,甚至有樂觀跡象。
*川普若釋放利多(TACO效應),市場反應強烈;反之,意外可能突襲市場。
*政策推動快速,代價逐步浮現:貿易戰、投資延遲、經濟不確定。
*台灣、東南亞民間投資低迷,因企業難以決定設廠地點。
**美國金融市場與經濟觀察。
*關稅戰宜速戰速決,避免拖累投資信心。
*標普500自4月震盪後創歷史新高。
*10年期美債殖利率降至4.2%,低於川普上任初期的4.6%。
*市場對經濟成長、通膨預期溫和,美元貶值有助出口,美元指數跌破100。
*聯準會尚未降息,川普無法直接干預。
*市場觀察重點:關稅通膨何時具體反映至物價。
**全球關稅結構與未來走勢。
*美國進口平均關稅自1.7%升至11.5%,預期最嚴重恐升至27%,樂觀情況壓回20%以下。
*未來三種國家分類:
1.已與美達成協議,如越南、英國,依協議走。
2.談判中、具誠意國家,暫緩課徵或維持低稅率,如台灣。
3.未積極談判國家,隨時面臨單方面高關稅。
**亞洲地區競爭與談判狀況。
*8月1日為新稅率生效、亞洲區新競爭起點。
*越南關稅降至20%,市場全面零關稅開放,轉運中國商品加徵40%稅率。
*若其他亞洲國家比照越南模式,整體稅率約15%。
*中國、英國與美國已完成協議,日本、台灣、韓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仍在談判。
*非關稅貿易壁壘開放為談判核心。
*台灣因內需與農業敏感,全面開放不切實際,政治民意壓力大。
**其他國家進展與策略。
*印度、柬埔寨為下一輪重點,柬美已達成貿易框架聲明。
*瑞士談判獲優先待遇,關稅有望大幅下調,附加條件包括減少對中依賴、內部市場開放。
**歐盟談判與潛在風險。
*歐盟以增加美投資換取關稅減免,爭取汽車、鋼鋁、醫藥、半導體、航空等低稅或配額。
*若談判破裂,歐盟擬對美大豆、汽車、飛機、威士忌加徵報復性關稅。
*歐盟重點爭取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關稅豁免,雙方立場尚未完全協調。
**轉運稅機制與各國策略。
*越南轉運稅模式成全球參考,各國若針對中國採類似措施,爭取美國稅率優惠機會大增。
*歐盟推動降低對中依賴,2023年啟動去風險化戰略,2024年6月高層會談,關切稀土出口問題。
*中國願加速稀土出口許可,並要求歐盟檢討對中國電動車高關稅,以最低價制度替代。
**東亞主要製造國壓力與應對。
*印尼、泰國、菲律賓承諾增加美國進口,涵蓋大豆、小麥、冷凍食品、天然氣、飛機等。
*台灣早已承諾投資阿拉斯加天然氣,善意展現居亞洲前列。
*印尼力拚60天內完成技術談判,越南、菲律賓深化協議細節。
**高關稅國家與出口競爭格局。
*柬埔寨、寮國、越南為東亞高關稅前三,越南關稅已大幅下修至20%,出口競爭力上升。
*4/2公布的關稅: 緬甸44%、泰國36%、印尼32%,若未在8月1日前完成談判,稅率高於越南,競爭不利。
**台美談判進度與內部考量。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工業、農業為談判重點,內需產業與農業開放壓力大。
*政府承諾維持敏感產品防線,相關談判持續進行,暫無需過度擔憂。
**新台幣升值與央行防炒匯措施。
*新台幣近期升值速度快,央行上週五宣布四大防炒匯措施:
第一,限制自我管理不佳的外資,將股票交割時間從T+2縮短為T+1,降低資金流動性,抑制炒匯行為。
第二,限制出口商單日拋匯上限為1000萬美元,鼓勵分散拋匯,減少匯率波動。
第三,外資投資反向型ETF比例不得超過30%,避免透過反向ETF變相看空台股、炒匯套利。
第四,央行強調將緊盯匯率走勢,特別是關稅談判時程接近,避免熱錢炒作影響金融穩定。
**東南亞貿易局勢與日本談判僵局。
*台灣貿易競爭對手包括東協、日本、韓國,區內競爭激烈。
*日本與美國談判陷入僵局,焦點在汽車關稅與農產品市場開放。
*美方施壓若日本不讓步,將對日本汽車加徵懲罰性關稅。
*日本堅決反對25%汽車關稅,並拒絕進口美國大米,維護本國農業保護政策。
*日本即將舉行參議院選舉,物價高漲為最大民怨,政黨政策轉趨鷹派,對美強硬、內部加碼補貼。
**日本政黨政策對抗通膨。
*自民黨、公明黨:針對低收入與育兒家庭發現金,消費券2–4萬日圓不等。
*立憲民主、維新會:主張兩年內食品、飲料消費稅降至零,並發放2萬日圓現金。
*國民民主:建議消費稅降至5%,直到薪資實質成長。
*共產黨:主張消費稅緊急降至5%,最終全面廢除。
*官員對久違的通膨缺乏經驗,政策急轉彎,對外談判立場更為強硬。
**韓國美韓FTA爭議與科技監管問題。
*韓國兩輪部長級談判中,美方要求韓國取消23項非關稅障礙,如牛肉進口限制、科技數據傳輸限制。
*韓國Google Map等美系服務受限,涉及科技監管問題,類似中國內部網路封鎖手段。
*李在明政府維持美中平衡策略,令美方態度轉趨強硬,貿易談判增添變數。
**中國出口現況與轉口模式。
*中國5月整體出口年增4.8%,但對美出口暴跌34.5%,對俄出口小幅下滑。
*中國透過轉口模式,半成品、原物料出口至其他國家,最終流入美國,暫時緩解美方制裁壓力,避免美國通膨惡化。
*結構未改變,美國仍尋求打破中國全球供應鏈地位。
**東南亞市場監管與馬來西亞數據轉運問題。
*馬來西亞成中國科技轉口據點,中國工程師赴馬操作數據中心,帶硬碟返國重複運算。
*美國盯上馬來西亞,伺服器出口暴增五倍,東南亞貿易調查升溫。
**芬太尼問題與跨國毒品鏈條。
*中國販毒集團轉進日本,名古屋設據點,藥物原料經日本流向墨西哥,墨國製成芬太尼再輸往美國。
*美國關切加密貨幣資金流通,預期資金監管與查緝加強,日本已啟動緊縮政策。
**墨西哥毒品內戰與社會動盪。
*墨西哥因芬太尼轉運角色加劇幫派鬥爭,6月錫納羅亞州發生大規模遺體棄置,斬首、掛橋事件頻傳。
*錫納羅亞幫派創辦人遭美逮捕後,內部權力真空引爆殺戮,上半年謀殺案達1500起,失蹤人口創新高。
*2024年墨西哥高速公路搶劫案達2.4萬起,較去年同期增三成,貨物損失逾7000萬美元,毒品成為主要搶劫目標。
*墨西哥毒品暴力惡化,加深美墨邊境安全危機,市場預期美方可能針對芬太尼進一步課徵關稅,影響相關產業與跨國資金流。
**美國股市與全球市場概況。
*美股今年5、6、7月主要漲幅集中在大型科技股,輝達股價已創歷史新高,市值達3.89兆美元。
*歐洲股市表現更強,尤其國防與航太產業,今年歐洲國防指數漲幅接近70%,反映軍事投入需求強勁。
**川普政策與市場氛圍。
*川普國慶演說強調股市創高與就業市場強勁,安撫市場情緒,但市場反應反而謹慎。
*4月後市場介入空間有限,部分技術面指標顯示乖離偏高,投資人態度保守。
*市場關注焦點轉向川普與馬斯克關係變化,及其政治延伸影響。
**馬斯克成立美國黨與政壇動態。
*馬斯克於國慶日宣布成立美國黨,強化對大而美法案的批評,顯示其政治野心。
*川普表面不強烈批評馬斯克,雙方留有迴旋空間,但馬斯克挑戰美國兩黨制,面臨制度性與歷史性困難。
*馬斯克目標聚焦2026年期中選舉,尋求在聯邦參議院及眾議院取得少數席次,但具體布局未明朗。
*民調顯示馬斯克在民主黨支持度低,潛在票源多來自共和黨內部,影響有限。
**馬斯克、川普互動與市場觀察。
*馬斯克對川普關係惡化主因為美國赤字與債務膨脹,並強調基於 直男間的愛,表達複雜情緒。
*川普回應馬斯克失控、成立第三黨不切實際,並重申保護美國利益優先。
*雙方衝突保留彈性,未完全撕破臉,未來仍有修復或進一步對立空間。
*市場短線影響主要集中於特斯拉股價,美股整體仍維持高檔。
**政策轉向與綠能衝擊。
*川普大而美法案取消拜登時期綠能補貼,重啟化石燃料支持,預估至2035年投資減少5000億美元,打擊綠能長期發展。
*2025年第一季綠能投資僅600億美元,遠低於2024年高點,產業擴張週期結束。
**特斯拉與歐洲銷量困境。
*歐洲總銷量衰退,今年5月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7.9%,即便Model Y開始交付,仍受政治因素影響。
*英國、土耳其、挪威為主要銷售市場,歐元區表現不佳。
**從希臘財政改革經驗來看,嚴格財政紀律可帶來經濟復甦,與馬斯克的理念相似。
*然而現實層面,政策分歧導致市場結構性變動,需關注川普政策與綠能轉向的連鎖效應。
*短期內美股受政策影響有限,市場聚焦技術面指標與自然回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