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寶貝問我:「妳為什麼禮拜五要去新竹?」我總是支支吾吾,心裡滿是愧疚。為了不影響他對週末的期待,也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我便和他玩起了「默契小考驗」。
我告訴寶貝,這個週末我要去新竹尋寶,打算帶一樣寶物回來送給他。那時我還沒決定要買什麼,只是讓他好好期待,並猜猜看禮拜一會收到什麼樣的驚喜。寶貝一聽到有「禮物」,立刻爽快答應放行,所有的不捨瞬間煙消雲散。
禮拜一下班回到寶貝家,在揭曉謎底之前,我先請他閉上眼睛,想像禮物的模樣,再畫下來。果然,我們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用綠色蠟筆畫出兩節車廂,竟與我帶來的新幹線隼號列車模型有幾分相似!或許寶貝只是隨手拿起桌上的綠色蠟筆,而紙張也剛好只能畫出兩截車廂,但我依然堅信,這絕非巧合,更不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是我們之間牢不可破的默契,經得起任何考驗。
有一次,我才剛開口說:「我真的很好奇……」
寶貝立刻接話:「妳是不是要問我中午那件事?」
難道寶貝有讀心術嗎?
還有一次,我夢見自己生了孩子,醒來時滿腹疑惑,正納悶那場夢境從何而來,寶貝也剛好醒來,開口第一句竟不是平常的「早安」,而是:「亞東醫院其實蠻大的,還可以生寶寶!」
我驚訝得說不出話,心想:寶貝該不會接收到我的腦波,還是透視我的夢境?
孩子的感知有時是超越語言與邏輯的,遠比大人想像的還靈敏,他們可能察覺大人的情緒變化、語氣中的微妙、或甚至是某種「尚未發生的事」,讓人感到既溫柔又不可思議。
他能預知我沒說出口的話,畫出我未曾透露的驚喜,在我還未開口的情況下,說出和夢境內容高度相關的話語,這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有一種無形的感知或心靈感應,在我們之間悄悄流動?
也許他並不是「真的」讀到了夢,而是用一種難以言喻的方式,與我的內心產生對應——就像一種無聲的磁場,溫柔地連結著我們;一條看不見的線,不需要語言,不需要說明,只要一個眼神、一句舉動,就足以彼此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