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樂齡住宅新構想:「瑪莉亞社區」──讓老有所依,也能有所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地狹人稠但人情味不如以往的台灣,若要實踐「人人都有瑪莉亞」的理念,首先要有一棟社區住宅:   不問財富,只問年紀、身體狀況,還有入住人數。   入住人數需要限制,單人或雙人。   雙人可皆為年邁的相互陪伴者,或其一為陪伴者。

  在大樓一樓,甚至延伸至地下室一樓,為長照系統類商店街。   有社區藥局、家醫科診所、長照社福中心、輔助器材販售,以及照扶員宿舍。   社區藥局可負責配藥及信箱投送。   家醫科診所每週兩次公休,其中一日公休於社區居家巡迴診療。   在長照社福中心裡,有一小區負責三餐清點。   外包餐點,讓小店面無須負擔過高的進駐與供需成本。   選擇葷素友善餐廳,亦能尊重他人飲食習慣,若政府財力允許,可請營養師規劃菜單,提供食材成本。   送餐,可由社區保全巡邏代送。   開始導入「瑪莉亞」。   基礎家事代理交由照扶員,一個月限定申請2至4次。 三餐準備,有需前面提到的外包,有需要,前一天向長照社福中心告知。   選擇雙人入住,第二人為陪伴者:   自己照護,不請全職或時段照扶員,可得補助,支援經濟薄弱部分;   若屬有經濟能力,僅補貼餐費及每月回診一次醫療費用。   選擇雙人入住,但兩人樂齡相伴:   除了自行照護補助,另可提供施其魚竿協助自食其力——透過手作,自產自銷,自力更生。   於是,在這類商店街上,有間手作教室,縫紉、糕餅、香皂等簡單手作,開設一時段的樂齡班,提升高齡族群的幸福感,亦能得到小額經濟,使其「呷老無碌用」不再根深蒂固,減少那種挫敗感與空洞感。   另有交誼廳、閱覽室、健身房,可讓陪伴者有喘口氣的小小天地,能讓他們充電再出發。若有需要,也可請求社福單位,協助提供身心科診所清單。   在這棟樓裡,有會議廳,提供租借。 場地租借與公益販售,使樂齡社區支持系統不只有付出,還有其他小額收入扶持。   以上皆需成本,若要永續,不能只是政府與各單位單向付出,應設計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   長照的資源,及空間與社會制度,趕不上我們父母髮絲漸白的速度。   與其等制度完善,不如先設計一個,能讓人好好告別、安心活著的地方。   住宅以出租方式運作,所以需酌收一筆「白事基礎金額」的押金。   當住戶臨終時,若有家屬可連繫,可全數歸還;若後繼無人,亦無親屬可尋,則由單位代為處理後續白事,使其得以安穩離去。   待完成處理清潔與法事後,空間閒置百日,再交予下一組有依有終的樂齡住戶。   我不知道是否可行,畢竟這是我的荒誕奇想。   但是我真心希望,老有所依,也能有所終。   在我有生之年是否會實現?   願將來我與我的伴侶——   能在有社會溫度的「瑪莉亞社區」,共度餘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去、現在、未來
0會員
5內容數
那些在我腦海裡的過去, 現在的我,提筆琢磨記錄。 即使未來因年邁而遺忘, 仍有一隅,留著我的印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Thumbnail
臺灣「高老舊住宅比例」問題增加了人們對房屋耐震能力的關注。該現象反映了建築安全標準和居住品質的挑戰。本文剖析了「高老舊住宅比例」的背後原因,包括家庭結構、房東的考量,以及都更速度感不上房子老化速度等。
Thumbnail
臺灣「高老舊住宅比例」問題增加了人們對房屋耐震能力的關注。該現象反映了建築安全標準和居住品質的挑戰。本文剖析了「高老舊住宅比例」的背後原因,包括家庭結構、房東的考量,以及都更速度感不上房子老化速度等。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面臨「高老舊住宅比例」問題,對於這一現象,社會各界紛紛警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本文也說明了老屋潛在的風險,包括結構老化、耐震能力不足、偷工減料造成危樓、管線老舊導致火災、沒有電梯上下樓梯不便、以及維修困難和成本高昂等問題。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面臨「高老舊住宅比例」問題,對於這一現象,社會各界紛紛警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本文也說明了老屋潛在的風險,包括結構老化、耐震能力不足、偷工減料造成危樓、管線老舊導致火災、沒有電梯上下樓梯不便、以及維修困難和成本高昂等問題。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