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投資界的翹楚,其操作風格與投資哲學不僅備受關注,更常成為業界仿效的對象。從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Citigroup)、瑞信(Credit Suisse)到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橋水均有密切業務往來。奇妙的是,儘管橋水的規模龐大 : 理應像隻「投資鯨魚」翻動市場巨浪 ; 但實際上它的動向卻總是低調得像條魚苗,不易掀起市場波動,顯見其策略的精妙與隱密。
瑞·達利歐 (Ray Dalio)出生於紐約,現居康乃狄克州的費爾菲爾德縣,是一位來自義大利裔家庭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與慈善家。他的父親是一位音樂家,年幼時的達利歐在高爾夫球場打工時,耳濡目染之下開始接觸投資。他的人生第一筆投資是在12歲時買入股價低廉的東北航空公司股票,單純因為「股價低就能買比較多」。沒想到這筆交易因為航空公司被併購而意外大賺,讓他對投資產生極大興趣。
他先後就讀於長島大學與哈佛大學,分別取得金融學學士與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從事期貨交易,1975年創辦橋水基金。到了2005年,橋水已成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17年10月管理資產高達1600億美元。
2015年初,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在一場慈善活動中,對達利歐的投資方法表示疑問,認為橋水所謂的「量化投資」過於空泛。他趁訪談之便向達利歐發問:「橋水如何管理這麼大的資產?」達利歐回答道:「基本上,我會做多流動性高的資產,其他標的則根據情況做多或做空。我沒有偏見,採用系統化的方法,運用人工智慧與金融工程來分析與建構投資組合。我們下了許多彼此無關聯的賭注,以此分散風險。」
達利歐自認對經濟大勢有獨到見解。但回顧他的歷史言論,其中不乏許多預測失準的例子。例如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終止金本位制度時,達利歐認為股市會下跌,結果卻一路上揚。1981年他又預測全球經濟將陷入大蕭條,然而現實並未照劇本走。
儘管如此,達利歐也曾有「神預言」的時候。2007年,他準確預見次貸危機的風險,讓橋水旗下 Pure Alpha 基金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逆勢上漲19%,聲名大噪。然而,到了2009年,他依舊看空市場,導致 All Weather 基金錯失了反彈行情。
每個錯誤都自帶謎題,只要你解開了謎題,就會獲得寶藏。
他推崇「錯誤即是成長」的文化,認為這能幫助橋水不斷修正模型與假設,完善未來的投資決策。《原則》(Principles)一書便是這種思維的結晶 : 提倡紀律、透明與深度反思。不過,部分觀察指出,當橋水將大量時間投入在內部的「記點、審判、公開檢討」等制度時,其基金表現反而走下坡。例如在金融危機後六年間,Pure Alpha 基金只有兩年有亮眼表現。
展望未來,達利歐認為我們正處於劇烈轉變的前夕:人工智慧、地緣政治變局、經濟壓力等將共同改寫世界樣貌。他坦言自己預測的正確率大約只有65%,但真正關鍵並非「預測準不準」,而是「如何在不確定中生存」。
他給出的建議包括:廣泛分散投資、為波動性做準備、正視社會與政治的不穩定性,並特別提醒 : 要警惕社會凝聚力的崩解。因為一個失去共存能力的社會,再多的財富與科技,也無法保護它免於崩潰。
瑞·達利歐成功的關鍵 : 從來不是預測得多準,而是在面對錯誤時的坦誠、修正與適應。這種將錯誤制度化、把不確定視為常態的投資哲學,不只是資本市場的生存之道,更是面對未來動盪世界的一種生活智慧。因為真正偉大的投資,不是靠掌握未來,而是懂得如何善用它並加以利用。
資料參考 : Wiki、《原則:生活與工作》、maxjames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