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備受看好的明日之星,因失敗而頹廢荒廢大好前景,然後在晚年振作起來奮力一搏,逆轉勝,大概就是《F1》劇情邏輯,只是這次故事是關於一位賽車手。但恰恰就因為主題是賽車,這以速度分勝負的比賽,可以和電影這個表現媒材的特質相互呼應:都是關於時間的問題。
怎麼在兩個小時到三個小時的時間當中,剪接影像、組織聲音,以傳達一個故事、氛圍、狀態,有賴於對時間的拿捏,就好比賽車手在規定的時間當中,在賽道上不斷自我突破,跑出最快的速度。以鏡頭掌握時間和速度,對於曾執導過《創:光速戰記》、《捍衛戰士:獨行俠》的導演Joseph Kosinski來說可說是家常便飯,除此之外電影還找來了當代最成功的F1賽車手之一Lewis Hamilton擔當監製,這表現在好幾個賽場片段上幾乎讓人分不出,在看的是電影還是賽車比賽的實況轉播,或者說兩者都是。這部電影完美的將一場真實的F1賽車比賽和電影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能夠讓人不自覺的就被吸引,擁有在觀看體育賽事時刺激緊張的經驗,而且是在電影院、用的是高規格的音響、看著超大的螢幕。
《F1》唯一且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在劇情方面,我想觀眾在坐進電影院之前幾乎都可以料想到劇情的走向,高潮在哪,以及會如何結尾。但也許這部電影會成功的地方也在於此,上映一個眾所皆知的故事,但仍能夠抓住觀眾的目光,投入其中,甚至目不轉睛。也許講述一個老套的故事,還能夠打動和吸引觀眾,就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