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蘇東聊天時,突然討論到《青春18x2:通往有你的旅程》的票房在世界各地表現似乎都不盡理想。這部橫跨台日兩國製作、網羅流量與實力兼具的演員合演的一時之作,竟然在全球收不到2000萬美金?
電影本身的品質在我看來算是中上,劇情雖然老土但勝在感情真摯,而橫跨時光與空間的公路之旅也令人感到身心療愈,但料想中的懷舊情懷竟然沒辦法吸引到這兩國的觀眾,確實令人感到意外。
在這之後又提到金泰梨和渣男柳俊烈主演的大成本商業娛樂電影《外星+人2》票房慘淡,而包括《芙利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在內的2024暑假檔成績基本都遠低於預期,蘇東不由得提了一句:
「電影夢就是這麼偉大又脆弱。」
至此,我開始在心中思考,幻想著一件事情:what if 現在的我正在製作電影呢?
我能夠隨心所欲地實現我腦海中的天馬行空;
我能夠與我幻想中的那些明星演員合作,近距離欣賞他們的演出;
我能夠走在最華麗的片場,踱步在無人知曉的清晨高聲吶喊,想像著潘多拉的世界盡在我腳下。
但與此同時,來自投資方和贊助方的壓力和限制將會緊緊扼住我的脖子,無法回收成本的恐懼將會永遠懸吊在我的頭上。
倘若這次電影大賺,那算是我的功勞嗎?
還是演員本身的吸金力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的好壞呢?
即使電影大賺,那所有的工作人員又能拿到多少錢呢?
在下一部作品裡,我能夠擁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嗎?
假設真的能夠擁有下一部作品,那麼這次的我還能夠重新抓回觀眾的心,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走進電影院嗎?
我可以在拍攝時自由自在地創作,無需考慮任何資金壓力和審核機制;
我可以盡情地將我對這世界、人生、社會的看法展現給世人;
那些私密的、陰暗的、不為世人所容的念頭,或許總會通過電影找到一個知音。
同時接踵而來的,還有來自於觀眾的評價和掌聲會成為我最大的擔憂,皆因我為傾訴而生,怎麼得以忍受無人接納的抗拒?
充滿強烈作者風格的作品真的能夠打動人心嗎?
我能夠承受批評嗎?我能夠扛得起讚美嗎?我可以超越自己嗎?
我對藝術的渴望與自我表達的訴求是否能夠展現在我的作品中呢?
我是否會成為自溺而不自知的自戀者呢?
倘若這次我幸運獲得了影迷或獎項的青睞,這些經歷會成為我下一部作品的養分嗎?我能夠繼續在下一部作品找到我的伯樂嗎?
我永遠不知道這些答案。
對我而言,電影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是能夠讓人逃離現實的娛樂,卻又能夠在虛幻的故事裡讓人一品真實的溫暖與冰冷。
我喜歡這種複雜的矛盾感。在我看來,能夠通過一個如此特殊的媒介與如此多的人產生情感上的鏈接,甚至是讓無數的觀眾體會到自我的表達,這是何等美妙的藝術。
我對人生的嚮往始於電影,
我對夢想的追求生於電影,
我對創作的渴望源於電影。
我的夢想就是電影,偉大的、全能的、美麗的電影。
但是夢想是脆弱的。最初我們在學習的路上發現了夢想,但它永遠會隨著成長和時光的變遷而越磨越小小到不見,就像現在的五月天一樣。我們總歸會認知到夢想的不可為,被現實的殘酷和物質的追求所擊倒,成為那個眼神失去光芒的平庸之人。
在這世界上能夠實現夢想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
我羨慕他們、嫉妒他們、仰望他們,
但我似乎早已失去了成為他們的那種能力和動力。
我還是很喜歡看電影,更希望自己永遠都能夠認真看電影。
在這個莫名其妙越來越糟的世界裡,能夠好好地看一場電影就是我最後的期望,這樣的奢望如今已經成為了代替我曾經夢想的存在,維繫著我與青春的連接,支撐著脆弱的我活在這世上,勉力負荷著沉重的現實。
夢想之所以脆弱,正因為它是夢想。
電影之所以偉大,正因為它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