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電影】換命天堂(Paradise)

【Netflix 電影】換命天堂
引言:生命的可交換性與階級剝削
- Netflix 電影《換命天堂》(Paradise)將「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透過生物技術完全具象化。它雖然與電影《鐘點戰》(In Time)有相似的「壽命交易」概念,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現了更為陰暗的社會議題。
- 中立立場的審慎: 我對於這種以生命為籌碼的題材,比起明確的反對,更傾向於保持「不反對也不贊成」的中立立場。畢竟,在電影一開始,男主角認為窮人利用賣出自己的壽命來提高生活品質,看似是符合情理的市場行為:有需求有供應,便會成為市場。
從市場行為到人為謀殺
- 如果只是單純地一手交錢、一手交命,或許還能被視為一種「個人選擇」。然而,電影很快揭示了這項技術背後隱藏的巨大隱患。
- 當意外不只是意外: 後面一連串的人為意外、綁架甚至勒索,讓這個議題的黑暗面浮上檯面。當你的壽命犧牲不再是出於自願的市場交換,而是人為操作的「謀殺」時,你會甘心嗎?
- 立場互換的震撼: 最後當男女主角經歷了殘酷的立場互換,讓觀眾真切體會到貧富階級間的巨大剝削與恐懼。這證明了技術本身或許中立,但當它被野心餵養大的慾望所掌控時,終究會勝過所有倫理。
倫理的邊界:科技與「人類最大福祉」
- 事情都會有一體兩面,我們接收到的都只是片面的資訊。技術固然要日新月異,但當它觸及到人權、個體的邊界時,科技的使用又該受到怎麼樣的限制呢?
- 效益主義的拉扯: 科技的使用究竟該受到怎麼樣的限制,才能真正以「人類最大福祉」(Utilitarianism)為目標,而非淪為極少數人的特權?這個問題需要深入探討。
法律的啟示:與器官移植的類比
- 我認為,這個議題衍生的問題,也可能發生在器官移植上,這也是為何法律必須設置嚴格的防堵機制:
- 為何器官必須從屍體或是由病人的診治醫師判定死亡後才進行摘取?
- 為何判定病人死亡的醫師不得參與摘取與移植手術?
- 即使是活體移植,在法律上也嚴格限制只能捐贈給五等親以內的家屬。
- 防堵慾望的黑市: 這些相關法律,都是為了避免出現電影上發生的,由金錢驅動的器官黑市。畢竟,我們看到電影的最後,連自己的親人都不願意拯救自己。
- 社會的檢視: 社會上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因為等不到器官而死亡的新聞,但同時,也有一些器官受贈者因為不珍惜生命而遭到譴責。這份對「生命價值」的檢視,在壽命可買賣的《換命天堂》世界觀中,只會被無限放大。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