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定期定額很聰明?
其實只是慢慢送錢給市場
---
散戶最愛的理財迷思,今天給你狠狠戳破---
✅ 前言:
定期定額幾乎成了散戶的必修課,
但你知道嗎?
不懂時機和標的,只會讓你的錢被市場慢慢消化,等於「慢性自殺」。
今天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定期定額不是萬能藥,而是需要「會用」的工具。
---
🔍 定期定額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
定期定額就是每月固定金額買入某檔基金或ETF。
靠著「攤平成本」理論,避免一次買在高點。聽起來不錯,但…
---
📉 定期定額的盲點:
- 攤平成本不是保證賺錢
* 你攤平的是「成本」,不是「風險」或「報酬」。
* 如果買的是一檔長期走空、體質差的標的,攤平只是在不斷墊高成本。
- 買錯標的,錢就被慢慢吞噬
* 市場長期是牛還是熊?不是誰都能看準。
* 買成長股、主題股定期定額,遇泡沫破裂,小心血本無歸。
- 忽略了「停損」和「調整」
* 定期定額是自動執行,沒設停損、沒調整,
* 有時候你根本該暫停買入、甚至出場,卻因「定期定額」機制死撐。
- 心理陷阱:以為自己做了對的事
* 定期定額讓你覺得「我在存錢」,其實是在慢性燒錢,
* 投資成效往往跟「積極學習」和「調整策略」相關,不是機械執行。
---
🧠 正確用法?
✅ 1. 選對標的
* 先挑好標的,定期定額才有用。
* 長期具備成長潛力的指數或ETF,才適合定期定額。
✅ 2. 加入停利停損規劃
* 定期檢視、調整金額和標的,不能盲目持續買。
* 例如標的大漲時調降買入金額,跌深時加碼。
✅ 3. 配合人生階段調整
* 年輕時風險承受高,定期定額成長型ETF。
* 接近退休時,逐步轉向低風險資產。
---
📊 實戰案例:
假設你定期定額買進一檔科技主題ETF,
在2021年高點開始,連續兩年下跌40%,
攤平成本越攤越高,帳面慘賠,心理壓力爆棚。
反觀0050定期定額,過去十年平均年化報酬率約8%,
定期定額讓你用小錢撐過震盪,獲得合理回報。
---
🧨 結語:
定期定額不是金箍棒,
不懂標的、不會調整,就是慢慢送錢給市場。
理財得有腦,別被「定期定額」這三個字騙了感情。
「會用,才能贏。盲用,只會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