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片來源:巴哈姆特動畫瘋)
從2022年秋掉入《路人超能100》的坑,至今也好一段時日了。寫了不少二創,但還沒有寫過作品的心得。想說的話很多,所以乾脆分成好幾篇,一一細數自己有多喜歡這部作品。
先來說說角色心得。人很多沒辦法一一寫到,所以就把筆墨花在主要登場人物上了。首先當然是茂夫與靈幻了。這兩個不太敢面對自己的人,開啟了這篇以認識、直視自我為主題的故事。
茂夫與靈幻,心中都住了個令自己不敢直視的自我。他們原本將此視為汙點,由衷討厭著。但是隨著故事的開展,隨著兩人遇見彼此,並遇見更多人之後,生命中的種種機緣,終究引領著他們,轉身面對自我。
影山茂夫:形塑自我的兩個面向─他者、自己
超能力對茂夫而言,究竟是什麼?是帶給人歡笑的有趣力量,還是令人畏懼的禁忌。《路人超能100》,故事源自於一個孩子對自我的不自信,甚至是深深的懷疑。茂夫的超能力,讓洋芋片在空中轉呀轉,讓弟弟開懷大笑。但同樣的力量,卻又重重傷害了手足。究竟,超能力是什麼?是糖果還是毒?而自己,又是怎樣的人?是天真單純,善良的男孩?還是隱藏著暴力的未爆彈?


在這條自我探索、反覆思量的路上,茂夫參考了別人的看法,與自己內心所想。然而,這少年,卻是如此在意別人,以致常常把自己真正的想法,放到一旁。
在別人眼中,茂夫一直是個善良、溫和、好相處的孩子。他有點沒主見、單純,很容易被哄騙,也很容易會錯意。茂夫總是很容易受到別人的話語、眼神影響,尤其是自己重視的人。
比方說,在拆了「笑」的招牌,解放被小酒窩洗腦的人之後,茂夫不覺得做了件好事,反倒認為自己破壞了別人的快樂。他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變成完全不會看氣氛的人。於是,茂夫把疑問與不安,拿去詢問靈幻師父。
靈幻自然是贊同茂夫的做法,他覺得,這是在幫助受騙的人們。原本擔心自己是氣氛破壞者,但最後卻變成助人之人。從他者那裡得到正面評價後,茂夫才真正放心下來,肯定了自己的行動,也肯定了自己的善良。
其實茂夫早就認為,洗腦別人,強迫他人歡笑、崇信宗教,是十分不對的事。而自己,理應為了打破不合理,而行動。茂夫這麼相信,同時也這麼去做,然而,他無法真正肯定自己的決定。比起自己的想法,茂夫更在乎別人的觀感。

茂夫傾向透過他者,來認識自我。這也導致他,總是以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以此來檢視自己。茂夫對超能力的態度,便完完全全,印證這點。
茂夫常常運用超能力幫助他人,並往往得到正面的反饋,比如勇敢、善良。茂夫歡欣接受這樣的評價,並且很喜歡、很肯定這份能助人的力量。然而,當超能力失控,肆意破壞,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與恐懼時,茂夫便極力想把自己,推離這令他厭惡的力量。因為他讓別人害怕了。在別人眼中,他變成了恐怖的未爆彈。即使難受,茂夫也會默默接下這評價,並以此認定自己真的很糟糕。
茂夫對超能力的認識,反映出他對自己的認識。而這樣的自我認識,源自於童年的那場意外。自從不小心傷害了律之後,茂夫開始他人的觀感、以有益無益,去認識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同時也以此判定自身的價值。在自我認識上,這是雙重的切裂與傷害。
和花澤的初次對決,便是這樣的悲劇。面對來勢洶洶,不斷叫囂著要用超能力決鬥的花澤,茂夫十分抗拒,因為他不打算,拿能力去傷害任何人。在被花澤掐昏後,茂夫的超能力暴走,像童年的那場意外一樣,他摧毀肉眼可及的所有。等到清醒過來,100%的悲哀,潮水般從身體湧流而出。再度傷害他人的自己,茂夫相當厭惡,卻也分外無力。對他人無益的超能力,對他人無益的自己。令自己厭惡的超能力,令別人畏懼的自己。

茂夫希望割捨這樣的能力,割捨這樣的自己。他深深明白,自己其實是個將暴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人。他向來容易衝動行事,那樣的自己,很討厭,因為會傷害別人。他將割捨這種性格,視為改變,改掉壞習慣、壞個性,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茂夫卻沒有發現,他對自我隱藏的面向,之所以如此迴避、厭惡,主要是來自他人的評價、反應,而非自己的好惡。
他其實相當渴望,能夠盡情宣洩情緒,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當他真的按照心中所想,發洩所有積累的壓力時,卻又時不時,被自己約束、否定。如果對他者無益,那這份情緒,就沒有必要。於是???%,做為自我最終的底線,存在著。茂夫不願被人知道的面向,都隱藏其中。

茂夫擅於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不停檢視、質問自己的想法。每當情緒在他心中積累,他的超能力就像蓄水池中的水一樣,越積越滿,越積越狂暴。然後,在達到100%的時候大爆發。然而???%,並非平日裡那種累積之後可以宣洩的情緒。他是影山茂夫最深沉的壓抑,來自於那場創傷之後,來自於自我不斷被否定之後。來自於自己總是為他人的感受而存在。
一直為別人使用超能力,一直為了他人而憤怒、哀傷的茂夫,直到故事末尾的告白篇,才真真正正,為自己發了很大一頓脾氣。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自私、無理、暴怒一回。
期待了許久,終於能向最愛的小蕾告白。但是茂夫,卻在最重要的時刻,被車撞倒。隨後???%,帶著所有的不甘與執念,朝小蕾走去。那個女孩總是能正眼看著自己,不會因為他有超能力,就對他另眼相待。???%認為,只有小蕾有能力接納他,只有在小蕾面前,他才能真正做自己。然而這個一直被壓抑的自我,其實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認同。
小蕾終究是他者,???%需要的,是來自影山茂夫的認同。但是茂夫,卻是極力否定,這個被壓抑的自己。在自我意識的內裡,茂夫拚命和???%對話,然而所說出的每一句,都是希望他徹底消失。
每個人都希望被愛,與肯定。每個個體,都希望自己能完整而真實地,被人所接納。如果茂夫能明白,那個令自己既自豪,又恐懼的超能力,是自己不可割捨的一部份。那些創傷,也是成長道路上的風景。如果茂夫不再以有益、無益,去評價、切裂自己,那麼???%,便能被愛,被那個推開自己的人所愛。
所以當茂夫終於抵達公園前方,準備再將接納自己的鑰匙,交到他者手上時,靈幻現身,阻止這件事。師父坦白自己的不堪,為的是將茂夫從自己身邊推開。從他者身旁推離,回歸到自己,正視著自己。

將評價,甚至是接納自我的鑰匙,放在他人手上,使茂夫遺失了對自我最真實的觀感。將自己的觀點,從自我認識的過程中抽離,是問題的開端,也是痛苦的開始。如果能多重視自己的感受、多肯定自己的看法,便能令傾斜的天秤,找回平衡。
他者的感受固然重要,但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主體終究不能遺失。在故事結尾,一直壓抑自己的孩子,終於笑了。對於自我的認識,不管是來自於他者,還是自己本身,都同樣重要。

靈幻新隆:自我構築的兩種素材─謊言、真實
對一個詐欺師而言,說謊是家常便飯的事。靈幻擅長用謊言哄騙顧客,並包裝起自己的靈能者形象。把肩膀痠痛,說成是中邪;用PS修圖,就當作是除靈。他說給客人聽的話,常常是真假參半。就連對自己的徒弟茂夫,也是一樣。能成為21世紀靈能界新星的弟子,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吧!一大早起床之後,靈幻的生活多半在謊言中度過。真實,對自己的生活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呢?靈幻大概只知道,不管是真實,還是謊言,都令他自己厭惡。
如果沒有了謊言,自己是否還能踏實地生活呢?而抹去謊言,真真實實的自己,又是否能達到理想,或被人所接納呢?對於這個問題,靈幻一開始是逃避的。他為了換個口味,而從事除靈事業。卻在穿上靈能者外衣後,發現要脫下這衣裝,等同扒下自己一層皮。茂夫的到來,讓他騎虎難下。所以,與其去思考這惱人的問題,不如就用自己最習慣、舒適的方式度日。

謊言於靈幻新隆而言,是用以包裝身分、地位的手法。而靈幻對於特出的自我形象,分外渴求,因為這使得他,有些不同。習慣用謊言裝飾自身的靈幻,怕是認為自己的真實,沒辦法樹立獨特的形象,或者是難以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模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靈幻在學生時期畢業時寫下的志願,就是「想要成為某種人物」。「某種人物」究竟是什麼?或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特別的存在。然而,什麼才是特別,什麼才是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出社會之後,靈幻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族。在膩了上一份工作後,自己開了事務所,做起這種在外人眼中,帶了點神祕色彩的行業。看起來挺厲害的,而且可以被很多人依靠、信賴,就像成為了,與一般人不太一樣的人物。
然而靈能界新星,並非他真實的模樣。這是個由謊言,編造出的特別。為了抓住客人,靈幻說了不少謊。而在遇見茂夫後,他撒謊撒得更兇。茂夫一開始,總是用閃閃發光的眼神看著他。而後來,又總是聽取他的意見,依賴他的指導。這讓靈幻飽嚐被人倚賴,飄飄然的感覺。留住一個超能力者,被他依靠,利用他解決客戶的問題,獲得顧客的信賴。靈幻十分享受當個特別之人的感覺,這令他難以自拔。
謊言撐起了虛偽的自我形象,而為了維持這形象,又需要更多的謊言去支撐。靈幻不停假裝自己擁有超級強大的能力,如此,才能繼續役使、留住茂夫。意義不明的「特別」,帶著他一步步迷失方向。靈幻攀尋著能使自己與眾不同的事物,卻又過著平凡的日復一日。並且,成為一個再普通不過,電視上常出現的那種詐欺師。
靈幻習慣用謊言,包裝起自己的形象,然後將真實的自我,深深掩埋。對他而言,真實是不堪檢視的,是平凡無奇的。他愛說謊,又崇拜獨特的事物。靈幻很難抗拒偉大與高尚感,所以將自己說成是靈能界新星。即使靈幻很厭惡這樣的自己,卻沒辦法拒絕謊言的誘惑。對虛體的迷戀,最後會致使迷失本質。

幸好茂夫的話語,點醒了靈幻。茂夫說,師父是個「好人」。他看著師父作為人的本質,而非他披起的靈能者外衣。茂夫所說的「好人」,源自於師父對人的善良與溫柔。
回顧當年兩人第一次見面,小茂夫帶著滿滿的煩惱,打開相談所的門。「我有超能力,這讓我很困擾。」面對一個小鬼劈頭就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靈幻雖然覺得疑惑,甚至認為對方是來戲弄自己,卻也敞開了門,讓小鬼坐上會客的沙發。「我年輕時也很煩惱。」靈幻把面前的小孩,當成小時候的自己。每個人總有段中二時期,幻想著自己是特別的存在。看著這樣的孩子,靈幻沒有否定他的想法,而是確確實實的接住。只有溫柔、寬容的人,才能包容別人獨特的想法。
「師父是個好人。」那句話,帶著靈幻回顧自身,然後理解,自我的本質,便是人所擁有的,最美好的事物。它是人的價值所在,雖然樸實,卻最能道盡一個人的美好,也最能標示出一個人活著的樣貌。

誠然,一個人的自我形塑多少帶了點謊言,那是來自我們對於理想形象的渴望、欲望,是我們希望被別人看見的模樣。然而在謊言之下,真正支撐著我們的,是那不盡美好的本質。撇除靈能者的外衣不談,靈幻是個狡詐、投機取巧,卻又勇敢、善良的人。他用誇張、膨脹的話語接客,卻也認真積極地處理他們的問題,甚至為了他人甘願冒險。勇氣、善良,是平凡而常見,卻也十分珍貴的本質。
一頭栽入除靈事業,是靈幻遠離真實,依靠謊言的開始。卻也是他如此靠近真實的一刻。他在這個位子上,展露赤裸的慾望,又為了滿足慾望,不停付出自己的真心。靈幻總是站在客人的角度,耐心推敲,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畢竟一個為人服務的行業,終究需要用真誠,去維繫他人給予的信任。
靈幻其實一直生活在真實的邊緣。他沒有發現,自己除了謊言,也憑藉真實而生。披著謊言外衣的靈幻,是閃亮亮的除靈大師,是客戶與徒弟的依靠。他解決肩膀上的靈、遊戲裡的靈,還幫弟子排解人生的迷惘。但,其實這些功績,都不是謊言帶給他的。是真實的自己,建立起這些連結,給予他人所需的事物。
為了形塑出自我的美好形象,我們說了多少謊,卻讓自己更加不堪。直到最後,我們才發現,自我最珍貴的特質,是不需要潤飾,就能閃閃發光的。故事的最後,靈幻在滿是笑語的相談所中,迎接自己的生日。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人,眼中所看見的靈幻新隆,是一個樂意幫助別人的大人。是他平凡又踏實的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