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企業遇上土地:點點善實踐土地的社會價值 【點點善小日子EP 12】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我們談論土地,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會是農業或是生物多樣性。但在點點善,我們關注如何讓土地成為回應社會需求的起點。

在ESG當中,點點善是一間以S(社會)為主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透過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解決社會問題。

例如:透過與相對弱勢共創,以授權圖像的方式協助企業設計視覺、策劃展覽、企劃商品、規劃永續活動,又如土地工工計畫推動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

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

土地工工以「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為精神,推動活化閒置農地,讓中高齡者輕鬆務農,並回饋弱勢罕病,打造一個具備在地感與社會友善的永續循環。

在過去一年,我們已經累積成果:

  • 活化 303 坪土地
  • 提供 6 位中高齡長者友善就業機會
  • 回饋27 位罕病病友並捐贈31,600 ml 澳洲茶樹純露,支持其日常照護

更多關於土地工工計畫

從澳洲茶樹,談土地的多重價值

隨著專案的曝光,也有越來越多人對我們的計畫好奇:為什麼土地工工沒有選擇台灣原生種,而是種植澳洲茶樹?

其實,這一切都要回到土地工工的初心。我們最初並不是為了活化棄地,而是為了泡泡龍病友舒緩傷口。

澳洲茶樹中含有天然的松油烯-4-醇(Terpinen-4-ol),可幫助泡泡龍病友照護。因此,我們從照護需求出發,走進土地;再從土地出發,連結社會價值。

這就是土地工工的故事,也是我們選擇種茶樹,而非其他作物的原因。

不避談的課題: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距離

這週,我們邀請好友環境友善種子的書子來點點善分享生物多樣性。

她聽到「一坪地」就笑說:「最近網路上一直看到,原來是你們!」

果然還是我們的風格:歌紅人不紅(笑)。

但這樣剛剛好,因為我們想紅的,從來都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土地的價值還有那些真正需要被看見的人和事。

書子也坦率指出:「澳洲茶樹並不符合生物多樣性的原則。」,這點,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因此我們從未聲稱土地工工是一個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專案。

但土地的議題不僅僅只有生物多樣性,還有活化與糧食自給率。

從一個提問,看見土地活化與糧食自給率的議題

這週,魚頭先生也與我們分享台灣糧食自給率的議題。

從1984年台灣的糧食自給率56%,降低到2024年的30.35%。同時,內政部設定的糧食安全戰略目標為農地總量底線74-81萬公頃,而現在實際種植面積約為 72.5萬公頃。

這些數字,不只是國家政策的考量,也該成為我們日常對土地的重新思考。

我們所活化的土地,是不是在將來的天災與人禍時,也可以即刻成為可農耕的土地呢?

土地工工不僅是種植物,更是種下多種可能。
我們期待透過一坪一坪的土地活化,讓這島嶼的土地使用,重新回到人與社會的對話中。

最近的免費颱風力,幫我們砍樹枝@@

最近的免費颱風力,幫我們砍樹枝@@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新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點善
7會員
26內容數
點點善致力於打造更永續的善循環圈,透過串連弱勢、個人與企業打造永動商模,讓公益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中做公益。我們希望與身心受限者平視與合作,透過共創設計,提供他們第二份收入與自我實現感。
點點善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這週是真紮實的一週。 我去了樂水部落、假日參展了《永續好日子》,還去了健身體驗… 我一邊參與展覽、一邊練習行銷與觀察人的行為模式,也一邊持續打磨「土地工工」這個品牌的樣貌。從樂水部落走訪,到《永續好日子》展場互動,再到火鍋店裡把「本地土牛肉」喊成「土地工」,我們的腦袋與身體早已被這個計畫深深植入。
Thumbnail
2025/07/06
這週是真紮實的一週。 我去了樂水部落、假日參展了《永續好日子》,還去了健身體驗… 我一邊參與展覽、一邊練習行銷與觀察人的行為模式,也一邊持續打磨「土地工工」這個品牌的樣貌。從樂水部落走訪,到《永續好日子》展場互動,再到火鍋店裡把「本地土牛肉」喊成「土地工」,我們的腦袋與身體早已被這個計畫深深植入。
Thumbnail
2025/07/04
在點點善裡,設計除了要有共美、共創之外,還要共感與轉譯。美學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讓理念被理解、讓價值被看見。 這週,邀請到設計師玲玲上線分享他的一週日常。從永續報告書任務,到在健身房意外找回背肌? 他用腦力轉譯資料、用肌力撐住自己,在轉譯艱澀內容的同時,也重新找回設計的熱血與節奏。
Thumbnail
2025/07/04
在點點善裡,設計除了要有共美、共創之外,還要共感與轉譯。美學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讓理念被理解、讓價值被看見。 這週,邀請到設計師玲玲上線分享他的一週日常。從永續報告書任務,到在健身房意外找回背肌? 他用腦力轉譯資料、用肌力撐住自己,在轉譯艱澀內容的同時,也重新找回設計的熱血與節奏。
Thumbnail
2025/07/01
作為一間社會企業,點點善持續透過實際行動落實社會設計精神。這篇Blog記錄了我們3天2夜的南下行程:從企業參與土地種植、病友支持到跨域共創,我們走進田裡、也走進人心。 這趟旅程,是一次社會企業的實踐現場,也是一場社會設計的真實演出。邀請你和我一起,見證點點善如何用3天,埋下未來10年的可能。 在
Thumbnail
2025/07/01
作為一間社會企業,點點善持續透過實際行動落實社會設計精神。這篇Blog記錄了我們3天2夜的南下行程:從企業參與土地種植、病友支持到跨域共創,我們走進田裡、也走進人心。 這趟旅程,是一次社會企業的實踐現場,也是一場社會設計的真實演出。邀請你和我一起,見證點點善如何用3天,埋下未來10年的可能。 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去聽了一堂社會設計的課…順便整理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 觀點決定了對問題的理解… 主流 VS 邊緣(女人、移工、窮人) 看似不重要的小人物們。從哪一個角度出發看事情,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社會設計是什麼? 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是一種設計理念與實踐方式,旨在透過設計解決社會問
Thumbnail
去聽了一堂社會設計的課…順便整理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 觀點決定了對問題的理解… 主流 VS 邊緣(女人、移工、窮人) 看似不重要的小人物們。從哪一個角度出發看事情,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社會設計是什麼? 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是一種設計理念與實踐方式,旨在透過設計解決社會問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