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土地,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會是農業或是生物多樣性。但在點點善,我們關注如何讓土地成為回應社會需求的起點。
在ESG當中,點點善是一間以S(社會)為主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透過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解決社會問題。
例如:透過與相對弱勢共創,以授權圖像的方式協助企業設計視覺、策劃展覽、企劃商品、規劃永續活動,又如土地工工計畫推動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
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
土地工工以「自己的土地自己照顧」為精神,推動活化閒置農地,讓中高齡者輕鬆務農,並回饋弱勢罕病,打造一個具備在地感與社會友善的永續循環。
在過去一年,我們已經累積成果:
- 活化 303 坪土地
- 提供 6 位中高齡長者友善就業機會
- 回饋27 位罕病病友並捐贈31,600 ml 澳洲茶樹純露,支持其日常照護
更多關於土地工工計畫
從澳洲茶樹,談土地的多重價值
隨著專案的曝光,也有越來越多人對我們的計畫好奇:為什麼土地工工沒有選擇台灣原生種,而是種植澳洲茶樹?
其實,這一切都要回到土地工工的初心。我們最初並不是為了活化棄地,而是為了泡泡龍病友舒緩傷口。
澳洲茶樹中含有天然的松油烯-4-醇(Terpinen-4-ol),可幫助泡泡龍病友照護。因此,我們從照護需求出發,走進土地;再從土地出發,連結社會價值。
這就是土地工工的故事,也是我們選擇種茶樹,而非其他作物的原因。
不避談的課題: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距離
這週,我們邀請好友環境友善種子的書子來點點善分享生物多樣性。
她聽到「一坪地」就笑說:「最近網路上一直看到,原來是你們!」
果然還是我們的風格:歌紅人不紅(笑)。
但這樣剛剛好,因為我們想紅的,從來都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土地的價值還有那些真正需要被看見的人和事。
書子也坦率指出:「澳洲茶樹並不符合生物多樣性的原則。」,這點,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因此我們從未聲稱土地工工是一個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專案。
但土地的議題不僅僅只有生物多樣性,還有活化與糧食自給率。
從一個提問,看見土地活化與糧食自給率的議題
這週,魚頭先生也與我們分享台灣糧食自給率的議題。
從1984年台灣的糧食自給率56%,降低到2024年的30.35%。同時,內政部設定的糧食安全戰略目標為農地總量底線74-81萬公頃,而現在實際種植面積約為 72.5萬公頃。
這些數字,不只是國家政策的考量,也該成為我們日常對土地的重新思考。
我們所活化的土地,是不是在將來的天災與人禍時,也可以即刻成為可農耕的土地呢?
土地工工不僅是種植物,更是種下多種可能。
我們期待透過一坪一坪的土地活化,讓這島嶼的土地使用,重新回到人與社會的對話中。

最近的免費颱風力,幫我們砍樹枝@@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新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