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了趟藝豐漫畫專賣店,撲來一股熟悉的二次元風,來聊聊我自己的漫畫店經驗。
小時候最常跑的,除了圖書館,就是租書店,開始高頻率跑租書店,應該是在大學時,因為學校門口開了間租書店(好像是花蝶,還是十大書坊?)。
後來回到台南後,漫畫之森出現了,有時候我會去那邊晃晃,感受一下什麼是漫畫專賣店,但那時會覺得,漫畫專賣店是賣畫冊多於漫畫的地方(奇怪的印象?)那個日漫盛行的時代,日漫一定是最大排面,佔整排都不意外,後來港漫、零星的台漫會在架上出現,但那時期的租書店,除了日漫,就是一大片言情、科幻,甚至網路小說的位置。
奇妙的是,在有些餐廳吃飯時,可以配漫畫吃,有些店會把漫畫放著讓大家翻,是那時代有趣現象。
不過我不是動漫迷,只是把漫畫當娛樂的讀者,在我那時代會引起討論的,就是灌籃高手、棒球大聯盟、金田一、柯南之類的。
那是滿滿的日漫時代,現在也是,不過台漫比例有顯著增加,不只有Young Guns這種懷舊作品,而是更多元了。
漫畫店雖隨著網路漫畫興起逐漸收攤,二次元的興起跟養成,到這世代,也算是一種成熟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