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對結果的執著,是因爲讓結果擅自決定我們的價值、努力。
我和隊友在某個創業比賽中贏得冠軍,後續還有個海外參訪機會,等待結果時焦躁不安,明明這個機會不是我一開始參與比賽的初衷,甚至還不屑參與,卻因為拿了第一名且身邊的人都參加而報名。
簡單來說,我是因為「找不到不參加的理由」而參加,而非真心想要。最後卻因一個不是那麼想要的東西內耗。或許因為我天生愛緊張、抗拒不確定性的性格特質,也可能我是基於「不想輸其他人」,怕丟臉等外在因素而慌張。
我一次次問自己這樣值得嗎?我需要瘋狂拍打夾娃娃機按鈕,投進一堆硬筆抓取所有我目光所及的事物嗎?
我想這樣我應該沒辦法長命百歲!
我想要再更認識自己,才能往心的方向更靠近一步。我原本很焦慮,直到我的創業夥伴告訴我一句話,把我從自怨自艾的谷底救起。
失去羅盤不代表會變成無頭蒼蠅,只要我明確知道自己沒有放棄航行,只是「還沒」找到方向,不是「找不到」。
知道自己還在路上,還在探尋,即使要做好多份工,也知道這些是幫助我找出未來方向的素材,這樣的心力交瘁不是永遠,而是暫時的狀態。
有些時候我們只要學會「允許」自己勇敢站在混亂中,不急忙找出口,體會混亂世界的調皮與心機,才能在暴風雨過後看見更明朗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