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父母很可憐:家庭序位的錯置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可憐父母,同情父母,對父母愧疚,代表你和父母的序位是顛倒錯亂的。

可憐父母、同情父母、對父母愧疚的情況,就是孩子在心理上把自己放在了「照顧者」位置,而把父母當成了需要被保護、被拯救的「孩子」。

  • 覺得應該多幫助父母,因為父母很可憐,生活辛苦,需要自己負起照顧責任。
  • 害怕離家獨立、害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覺得這是拋棄了父母。
  • 擔心不小心說錯話或做錯事,會無意中傷害到父母。
  • 覺得父母若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會受傷,因此選擇保持模糊。
  • 有些父母會用病痛或情緒危機來控制孩子,讓孩子因愧疚而無法劃清界限,這使孩子背負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痛苦。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存在,但有時我們對父母的情感會陷入一種錯亂的狀態。當你感到可憐父母、同情父母,甚至對他們心存愧疚時,這其實反映出你和父母之間的序位被顛倒了。你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了父母,而把父母當成了孩子。

深刻連結與盲目忠誠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連結非常深厚,這種連結有時會讓孩子出于盲目的忠誠和執迷的愛,試圖承擔父母的痛苦,想要拯救他們。

然而,無論你多麼犧牲自己,這樣的努力往往無法真正減輕父母的痛苦。反而,你可能會因為介入了他人的命運因果,無意間複製了父母的命運,承接並延續了他們的痛苦。

家庭序位的顛倒,痛苦一代複製一代

當家庭中的序位錯亂,孩子承擔了本該屬於父母的責任和情緒,痛苦就會在世代之間不斷重複。

這種情況下,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繼續背負這些重擔,而是學會尊重每個人的命運。承認並接受自己的孩子角色,父母的命運、責任、情緒、婚姻模式以及對金錢的匱乏,屬於他們的課題,早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既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能夠扭轉或背負,也不應該把上一代、上上一代累加的因果,統統讓你一個人來承擔。

接受自己的位置

我們要認清並接受自己就是父母的孩子這一事實。你是接收者,父母是給予者。你是後來才來的,種種問題並不是你的錯。行有餘力,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幫忙,但不意味著必須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卸下心靈的負擔,輕裝上陣,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過好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都在忙著承擔別人的人生,你要怎麼過好自己這一生?

把自己還給自己、把他人還給他人。學會放下愧疚與責任,接受自己是父母的孩子,卸下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包袱,才能對自己負責,活出真正自由而豐盛的生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6巷23號
6會員
42內容數
不務正業的律師、實習心理師、圖文創作者。不想寫執業心得或法律科普的時候,多半會寫心理療癒、分享學習方法,順便說說她看到的世界。
96巷23號的其他內容
2025/07/14
可以的話,抱著悲憫心,嘗試看見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痛苦。
2025/07/14
可以的話,抱著悲憫心,嘗試看見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痛苦。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2025/07/12
在繳納遺產或贈與稅的過程中,納稅義務人若面臨現金不足的困境,常會思考是否能用土地等實物來抵繳稅款。對於擁有私有既成道路的家庭來說,是否能將這類土地用來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
2025/07/12
在繳納遺產或贈與稅的過程中,納稅義務人若面臨現金不足的困境,常會思考是否能用土地等實物來抵繳稅款。對於擁有私有既成道路的家庭來說,是否能將這類土地用來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