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情結(一) 倖存者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原生家庭中成長,許多人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創傷,這些經歷常常讓我們陷入「受害者」思維——反覆糾結於過去的傷害,責備對方、責備大環境,甚至對未來感到無力與恐懼。

這種狀態不僅影響情緒,也可能讓我們的反應變得遲鈍,思維缺乏彈性。因為長期處於情緒壓抑和負面刺激的環境,會影響大腦的情緒調節和認知功能,最終外顯在行為上。

否認與抵抗是創傷的延長線

否認與抵抗過去的不幸,雖然是我們本能的自我防衛反應,用來避免面對痛苦的真實感受。然而,防衛並不會減輕創傷,反而像是抱著炭火,逐漸把我們燒傷。當我們否認內心的傷痛,情緒得不到適當的釋放與處理,負面經驗就會在潛意識中反覆運作,導致情緒波動、焦慮或行為問題持續出現。

另外,否認或抵抗又意味著與自己的痛苦對立,這種內在的拉扯會消耗大量能量,使我們無法將心力投入到真正的療癒與成長中。只有當我們願意承認已經發生的不幸,允許自己感受並表達痛苦,才能打破情緒的壓抑,開啟自我療癒的道路。

從「為什麼是我」轉向「還好我還在」

承認過去已經發生的經歷,並不是為了替別人卸責,而是純粹心態上的轉變,從充滿無力感與憤恨不平的「受害者」,轉向看見自己為自己努力挺過來的力量,是逃脫成功的「倖存者」。這種轉變的核心,是學會接納現狀,不再訴苦或賣慘、不再與過去的傷痛對抗,決定把心力用在建設性的人事物上。

當我們放下對父母過高的期待,理解他們的不足只是成長過程中的限制,而非對自己價值的否定,內心的糾結與痛苦便會減輕。我們不必將精力耗費在抱怨或改變父母上,而是專注於自我成長與提升,過去的創傷便會逐漸轉化為成長的養分。

每一個從原生家庭陰影中走出來的人,都是堅強的倖存者。
  • 接納父母的不足與局限,不再寄望他們能完全理解或改變,減少內心的糾結與痛苦。
  • 將原生家庭視為反面教材,避免在自己成為父母時重複相同的模式。
  • 停止抱怨與責備,積極提升自己。
  • 專注自我,不再試圖改變父母,而是先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 不抵抗過去的創傷,也不責備自己,承認並接納曾經的痛苦。
  • 理解自己內心的憤怒、恐懼與脆弱,給予內在小孩陪伴與安慰。
  • 打破慣性行為模式,勇敢做出改變,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可以的話,抱著悲憫心,嘗試看見每個人都經歷著痛苦。

願我們都能學會接納自己,放下無謂的責備與抵抗,把心力投注於真正值得的事物上,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未來生活,活出更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6巷23號
6會員
40內容數
一個律師工作室,分享執業心得、法律科普、心理療癒,順便說說她看到的世界。
96巷23號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2025/07/13
私有既成道路雖受都市計畫限制,無法自由使用,但透過容積移轉制度,仍有機會發揮土地價值。只要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既能保障自身權益,也能促進都市土地有效利用。
2025/07/12
在繳納遺產或贈與稅的過程中,納稅義務人若面臨現金不足的困境,常會思考是否能用土地等實物來抵繳稅款。對於擁有私有既成道路的家庭來說,是否能將這類土地用來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
2025/07/12
在繳納遺產或贈與稅的過程中,納稅義務人若面臨現金不足的困境,常會思考是否能用土地等實物來抵繳稅款。對於擁有私有既成道路的家庭來說,是否能將這類土地用來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
2025/07/11
有一種人,思想敏銳、見多識廣、觀點深刻,總是比他人更早意識到問題、也更早感受到內在的不對勁。他們懂得反省、願意成長,常常被讚譽為「成熟」、「心理素質好」,但如果你真的靠近他們,就會發現: 高自省者的自信,其實建立在一種持續的內部戰爭上。
2025/07/11
有一種人,思想敏銳、見多識廣、觀點深刻,總是比他人更早意識到問題、也更早感受到內在的不對勁。他們懂得反省、願意成長,常常被讚譽為「成熟」、「心理素質好」,但如果你真的靠近他們,就會發現: 高自省者的自信,其實建立在一種持續的內部戰爭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