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哩職氣壯⟫ 「我走進木工廠後就沒離開過了。」專訪實實做木(shi-shi woodwork ) feat. 邱品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引言

實實做木,從台語「做木」的諧音出發,代表著真實、實實在在做木的人。

五年前,品芸、玉琳與賀啟在職訓局相遇。當初想著要去職訓局找夥伴,沒想到真的這樣找到了,一路走著走著,就走成了今天的《實實做木》。

但對品芸來說,木工從來不是偶然,它像一條早就埋在心裡、等著長出來的小路,靜靜地把她帶到這裡。

我走進木工廠後就沒離開過了

從小在山裡長大,品芸對「動手做」的感覺,很早就長在身體裡。

「那時候我爸在山上經營一個宗教團體,大家會拿著瑞士刀去開墾山林,」她笑著回憶,「我對那個畫面印象很深,從小就覺得動手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後來考進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一入學就接觸到木工、金工、陶瓷、纖維等各種媒材。系上的訓練強調:不要被一種材料限制,要全部都試過。

raw-image

而木工,對她來說,是一見鍾情。「我走進木工廠後就沒離開過了。」她說得理所當然,像在描述一段再自然不過的命運。

當時她是學生會長,因為參與南藝建築所舉辦的兒童活動而受到啟發,心想:「欸,這個東西我們也可以自己搞耶。」

於是馬上跑到木工廠找學長,「學長,我想到一個什麼什麼東西,我們來做好不好?」「好啊,來做啊!」就這樣,一場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材質體驗工作坊誕生了。她召集同學、設計課程、親自帶孩子認識材料。

raw-image

「我自己是從小就在動手的人,所以我知道,小孩如果能早點接觸材料,會影響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是只是把木作當成材料包,而是讓他們從小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做、去創造。」

原本只是想試試看,沒想到後來變成每年固定舉辦的活動,一做就是四年。

這段經驗,成了日後《實實做木》的前身,有些事就是這樣的-你開始動手做,它就會自己長出來。

一起做木之前,先找到彼此的節奏

品芸從大學時期就一心想創立一個木工工作室,「但我不是那種可以跟家裡說我要一百萬、買設備、蓋工廠的人,所以我那時候就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條『可以自己走得下去』的方式。」

除了資源上的現實,她也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適合單打獨鬥的人。「我個性很內向,會一直在一個點上鑽得很深、很深,但就會卡在那個深度裡動不了,所以我一直知道,我需要一個外向的人來拉我一把,讓我從那個深坑裡爬出來、去看看旁邊到底發生什麼事。」

她曾找過大學時的朋友、去日本神社抽籤,最後想說,「好吧,那去職訓局碰碰運氣好了。」沒想到,這個「碰碰運氣」,讓她遇見了玉琳與賀啟,談起找夥伴的過程,品芸說他們一開始進職訓局,其實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帶著「要找創業夥伴」的明確念頭進來的。

raw-image

他們這點有著不約而同的默契。

三個人起初也不知道會不會走得長久,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靠近。

「我們是照個性來分工的,不是誰被指派做什麼,而是誰主動認領了什麼,或誰有想法,就讓他來試試看,慢慢就走到現在。」

在這樣的自然演化下,玉琳成了團隊裡的「對外之聲」,不管是擺攤、客戶接洽,或是現場觀察使用者的需求與感受,她總是能敏銳捕捉。「她是一個很會交朋友的人,對人的體驗特別敏感,是我們的公關代表。」

raw-image

而品芸自己,則是在幕後掌控節奏與秩序。「我是一個很內向的水瓶座,水瓶的核心是『規則 → 打破 → 再建立』,所以我很需要流程、也需要彈性。」

她說自己像一隻白蟻:「你知道白蟻開疆闢土要先打通一條路,我就是會先把通道都鋪好,再讓人順順走過去那種人。」

負責把流程梳理清楚:製作怎麼run、工序怎麼安排、工具怎麼set、客戶對話中該注意哪些重點,「這些我都會先整理好,但實際面對人的部分,我通常會退到後面,讓別人上場。」

「我跟玉琳超互補。她在工作現場會邊唱歌邊做,不唱不行;我則是一言不發地默默執行,我們就像兩端的人,但拼在一起,什麼角度都顧得到了。」

團隊裡還有另一位成員賀啟,則是負責細節與持續性的任務。「他是一個會認真看說明書的人,非常細心、也很有耐性,像記帳、財務或是需要一層層塗裝的漆面,我們都會交給他處理。而且完全不急躁,我們都很放心。」

raw-image

真正困難的都是自己

當我們問起:「這一路上最困難的事是什麼?」

品芸想了想,說:「是當你還不太了解自己、也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很難知道該怎麼面對外界的聲音。別人會告訴你怎麼做、該怎麼選,那時候我根本無法判斷什麼該聽、什麼該放下。這是最難的。」

她後來花了很多時間,試著穩住自己。不是去問更多人,而是回到內在:

「我的方式是開著電腦,把自己最近的情緒、煩惱、決定全部打進去,像在跑一套系統一樣。跟過去的事情連結、歸納,run 完一輪,我就會覺得:清晰了,我可以面對了。」

raw-image

對玉琳來說,最難的反而是「一開始」。「我覺得最難的,是從0到1的那個時候,就是你真的下定決心要做的那一刻。你心裡會突然知道:我現在不是亂做,我是真的要開始幹這件事。這種轉念,其實很難。」

但一旦決定了,反而簡單了。「我告訴自己,如果這件事是我想做一輩子的,那就一定會有時間去解決。不是每個問題都要馬上解決,也不會有真的解不開的事——只要不去借個一千萬(笑)。就算兩個案子中間隔了半年、完全沒收入,我也相信:下一個案子一定會來。」

raw-image

公司不是夢想的終點,而是承諾的起點

這樣搖搖晃晃地,居然走了五年。

「前期真的不敢一下就成立公司。」品芸說,「就是會擔心這個團隊到底可不可以?合作起來真的有默契嗎?因為很多案子都是朋友接的,可是朋友之間看得順眼,真的合作起來又不一定行。」

所以他們選擇保守地前進,一邊合作、一邊觀察,慢慢磨合了五年。直到現在,案源是他們喜歡的、場地也找到一個安穩的空間,人與人之間的節奏也差不多摸清楚了,才終於決定今年要正式成立公司。

raw-image

而一旦註冊,公司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開始要寫計畫。「以前是一直在磨彼此,現在就變成要開始思考:欸那我們這個團隊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衝?是要申請哪個案子?是公益的方向?還是創新的方向?」開始進入更具策略的階段,而不是單純地「一起做一件事」。「我覺得就是這兩年啦,大家討論的內容開始轉變,都是在討論我們要去申請什麼計畫、這個案子的方向是什麼。」

問到最後是什麼促使他們真的決定「好,來開公司吧」,她說:「好像是因為開始接一些案子,是需要我們是一個公司這個角色的,像是政府案源那種,會問說『欸你們怎麼不是公司?』然後客人也都會說,啊這樣比較好合作啦—我們也就被鼓勵了。」

raw-image

以前真的很常在想:到底可不可以、到底可不可以、這個要調、那個要調,」她邊講邊笑,「而且那時候也一直在想要在北部還南部—北部天氣真的很差,但南部又沒有案源,哈哈。」


木材之上,花會自己長出來

《實實做木》的 logo 是一朵花,長在橫切的木頭上。

「那是感謝的意思。」玉琳說,「木材是有生命的,我們其實是拿著這些已經被砍下的樹,去創造新的東西。那朵花就像是獻給他們的一朵花,感謝這段生命曾經存在、也願意被我們使用。」

說穿了,這不是一個浪漫的符號,而是一種提醒——提醒他們自己正在做什麼,也提醒自己要對材料與環境保有敬意。木工的日常,是一種取用、也是一種選擇。從最早還叫「實實裝修」的日子,到後來決定轉向實木路線,也是在摸索中找到自己更接近的方向。

raw-image

「我們不太想要讓自己被某種風格或做法框住。」她說,「只是因為做著做著發現,塑膠、不耐用的東西雖然方便,可是它壞掉之後去哪裡?誰來處理?我們是做工的人,解決過程之中很厭惡自己做的這件事,後來決定捨棄。」

這樣的理念,貫穿了他們對創作的選擇。「我們用的材料跟漆,盡量都選擇對環境友善的,也很少做會浪費資源的東西。」

玉琳補充說,她曾經一度想放棄設計,因為覺得「世界上已經有太多設計了,多出來的反而變成社會成本。」但木工不一樣,它是她願意留下來的媒材—是可以接受、可以感謝,也可以創造的。

raw-image

談到品牌的「特色」與「市場定位」,他們笑說好像也還在慢慢摸索中。

「我們沒有特別去經營什麼品牌形象,都是做自己覺得 OK 的事,因為說不定我們碰撞出來的東西,也沒有很想被定位成為既有的名詞吧。」

於是,有一天,在一塊實木上,花就長出來了。它是感謝、是選擇,也是一份沒有說出口的溫柔承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哩 One Mile
18會員
19內容數
Be proud of every mile. ☞ 人文專訪|創業雜談|生活風格| — 我們在迷途中探索,於日常中找尋自我。 透過紀錄與書寫,看見生活截然不同的可能。 記得, 走在人生每一哩路的你,都是閃閃發亮的自己!
一哩 One Mile的其他內容
2025/06/10
本篇文章專訪無坎舞蹈工作室創辦人-王志慎。走進八里小巷,無坎舞蹈工作室靜靜地坐落在那,玻璃窗灑進溫潤日光,大片鏡子、把桿與黑膠地板,簡單卻不空蕩。空間中瀰漫著一種自由、誠實又實驗性的氣味——沒有舞台的高低,只有身體與空氣的碰撞。 這裡是志慎與身體、舞蹈、生活不斷對話的創作基地。
Thumbnail
2025/06/10
本篇文章專訪無坎舞蹈工作室創辦人-王志慎。走進八里小巷,無坎舞蹈工作室靜靜地坐落在那,玻璃窗灑進溫潤日光,大片鏡子、把桿與黑膠地板,簡單卻不空蕩。空間中瀰漫著一種自由、誠實又實驗性的氣味——沒有舞台的高低,只有身體與空氣的碰撞。 這裡是志慎與身體、舞蹈、生活不斷對話的創作基地。
Thumbnail
2025/05/14
  那天晚上,在永康街旁,一位小姐姐提著畫具,刁根菸,獨自站在騎樓下。一頂貝雷帽一身米色大衣,那是我第一次見到mami。我們素不相識,兩個人四目相交——她眼神銳利,我緊張的撇開視線。   原來她就是mami,那個沒日沒夜的畫訂單、跑遍全台大大小小的婚禮速寫師mami。在生人勿近的外表底
Thumbnail
2025/05/14
  那天晚上,在永康街旁,一位小姐姐提著畫具,刁根菸,獨自站在騎樓下。一頂貝雷帽一身米色大衣,那是我第一次見到mami。我們素不相識,兩個人四目相交——她眼神銳利,我緊張的撇開視線。   原來她就是mami,那個沒日沒夜的畫訂單、跑遍全台大大小小的婚禮速寫師mami。在生人勿近的外表底
Thumbnail
2025/04/15
從大學時期因「好玩有趣」而拿起鉤針,織出性感火辣的比基尼,到四年後創立個人工作室,本文分享辣子的創業之路,就如手中毛線般織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風景。
Thumbnail
2025/04/15
從大學時期因「好玩有趣」而拿起鉤針,織出性感火辣的比基尼,到四年後創立個人工作室,本文分享辣子的創業之路,就如手中毛線般織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中品木麻黃造型整理記錄之二
Thumbnail
中品木麻黃造型整理記錄之二
Thumbnail
小品木麻黃造型整理記錄之一
Thumbnail
小品木麻黃造型整理記錄之一
Thumbnail
大山木構工程-20220526
Thumbnail
大山木構工程-20220526
Thumbnail
中品鐵柏造型整理記錄
Thumbnail
中品鐵柏造型整理記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