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財報時,都在找「公司有沒有賺錢」,但有個容易被忽略的數字,其實藏著未來營收的伏筆 - 也就是合約負債!
合約負債是什麼?
- 客戶已付款但公司尚未履約的義務
- 舉例: 想像你去訂了一台冷氣並先付款,但店家說一週後來安裝。對公司而言,這筆錢還不能馬上認列為營收,因為「冷氣還沒裝」,履約義務尚未完成,這時就會列為合約負債
- 合約負債會列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項目,但與傳統負債不同,它不是借來的錢
- 常見於: 訂閱制服務(如: NETFLIX)、建設工程、預購商品等商業模式
- 隨著公司履行合約義務,合約負債會轉為營收

為什麼合約負債重要?
- 反映未來營收的潛力。看到合約負債增加,可能代表公司訂單量或預收款項增加,是潛在營收的正面訊號,但要搭配履約能力來判斷
- 如果合約負債長期無法轉為營收,可能代表履約出現延遲或問題
合約負債 VS 預收貨款:
「合約負債」和「預收貨款」在本質上都來自客戶的預付款項,但它們在準則依據、判斷標準與財務報表上有些許差異。

如何觀察合約負債的變化:
合約負債佔營收的比重
- 若比重穩定上升,表示訂單成長速度 > 出貨,有強勁的成長動能
- 若比重下降,可能表示業務衰退或公司積極履約但缺新訂單
- 注意: 比重提高不一定是好事,需排除交期延長造成的訂單累積
季節性週期影響
- 合約負債會隨著產業性質出現週期性變化,例如旅遊產業通常 Q2 是訂單高峰期,履約主要集中在 Q3 ;因此合約負債在 Q2 較高,營收則集中在 Q3
- 建議: 與過去同季比較,確認是否為正常循環
同業比較
- 將同產業不同公司放在一起,比較合約負債與營收趨勢,就可以觀察產業動向與企業競爭力
小提醒
合約負債不是「欠錢」,是「還沒完成的承諾」,觀察合約負債的變化,能比別人更早看出公司營收是不是要加速,還是開始踩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