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我們一起去看的那幅畫嗎?
── 退開三步,世界豁然開朗。
我喜歡雷諾瓦(Renoir) ─
喜歡他明知道這世界醜陋殘酷,卻仍無可救藥地堅持信仰美好。
《彈鋼琴的少女》只剩下俄羅斯冬宮那幅沒有見過了,大都會收藏這幅據稱是顛峰之作,儘管朝聖的人很多,但卻不是我最喜歡的那幅。
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畫中少女肢體變形扭曲的那幅。
雷諾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他經常疼痛且手腳不聽使喚,晚年肢體變形時仍堅持作畫。《海灘上的人Figures on the beach》作畫的背景是他擔憂工業化都市即將吞噬的自然─ 多虧有他,將近兩百年的歲月,在畫面中仍是如此靜好。
我喜歡秀拉(Seurat) ─
喜歡他科學家一樣的實驗精神。
喜歡他拿炭精條在簾紋紙上磨擦,製造出各種不同質感的色塊而非剛硬的線條,還有那些只用三色彩點就拼湊出的、一整個的花花世界。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有大大小小很多幅,大的那幅在芝加哥,工整清晰,佈滿線索跟隱喻,縝密一如理工人。因為.BMP(Bitmap)的點陣圖向來不壓縮的,但大都會收藏的這幅小型的是練習作─人少而且沒有那麼複雜,姑且稱之為.JPG版本吧。
我喜歡維亞爾(Vuillard) ─
喜歡他在一大群要外出寫生畫家裡,一生戀家。
喜歡桌子上的擺滿的食物跟酒瓶、滿牆繁複的花紋、低頭縫紉的母親還有桌子上的精緻的蕾絲花布 ─ 以及那個為了表示有朋友,自畫像裡亂入的華洛奇。
展場挖空的牆不知道是不是刻意,請躲在另個展間悄悄看可能不愛出門的維亞爾那幅《與華洛奇的自畫像》。
當然,不能不提的塞尚(Cézanne) ─
當年就是他的《船跟游泳者》讓我至今癡迷於船隻與水色天光交相掩映。
喜歡的不只是《布豐莊園附近的樹木與房舍》這幅畫本身,而是樹枝層疊掩映的房舍之外,有著穿流不息的人潮 ─ 畫框之外,展牆框住了觀眾,成為新的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