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法國有位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名叫法布爾。
他對昆蟲行為的觀察非常細膩。尤其特別關注到「本能行為是否能被打破?」也就是每種生物都有各自特別的本能行為,因此,他想要看看這些本能行為是否可以被某些因素影響而打破。
於是,他就做了一個實驗,把腦筋動到了「松毛蟲」身上。這種毛毛蟲有一種特別的習性,也就是本能,每一隻毛毛蟲都會跟前方的毛毛蟲前進,而且是一隻跟著一隻,最後就會變成一支長長的隊伍。
法布爾把一群松毛蟲沿著花盆邊緣排成一個頭尾相連的圓圈,這些毛毛蟲就本能地跟著前一隻毛毛蟲爬著爬著,雖然在附近放了食物,牠們仍然繞著圈子走,連續七天之後,這些毛毛蟲因為飢餓與疲勞,全都死了。
從毛毛蟲的結局來看,可以看出「盲目追隨」的危險性。如果沒有自我的思考與判斷,而盲目追隨將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
我想,很多事情,其實可以用批判性思考的方式來避免盲目追隨。
至於如何做批判性思考?我們可以簡單地想想以下舉例的問題來問自己。
一、看新聞的時候:這樣的報導是不是有偏見?有沒有反方的看法?
二、做決定的時候:支持的理由?反對的理由?全部列出來。
三、練習當反派:故意列出你所不認同觀點的優點。
四、讀書的時候:這句話的說的是什麼?有證據嗎?
以上只是舉例,為了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