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97】68個入門心理學,解決你的人生難題--《墨菲定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這本書雖然有「墨菲定律」,但其實「墨菲定律」只佔了全書一小部分。

《墨菲定律》蒐整68則心理學相關的實例故事及知名的實驗,包含認識自我、人際交往、職場、談判等,西恩選出一些比較有心得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raw-image


野馬結局

非洲草原上的吸血蝙蝠會在野馬上吸血,不管野馬怎麼暴怒、狂奔都甩不掉,最後被折磨而死,然而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吸血蝙蝠吸的血量很少,不足以致命,讓野馬喪命的原因是被蝙蝠盯上後的暴怒與狂奔。

西恩點評:我們不能控制會發生什麼事,但能控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要用什麼情緒面對。

約拿情節

書中對「約拿情節」的敘事是,《聖經》記載先知約拿奉上帝之命前往傳道,可是當完成這項使命,榮譽擺在面前時,約拿卻感到畏懼,於是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讓人紀念他。(西恩後來再上網查到另一個說法是,約拿是虔誠的基督徒,並一直希望自己能為神所用。有一次,神終於給了他一個任務,去赦免一座本來要被毀滅的城市。沒想到約拿最後卻選擇了逃跑,不斷躲避著他所信奉的神。)

「約拿情節」是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現象,敘述我們都渴望成功,但是當這個成功機會來臨時,卻會拒絕承擔,這個責任,逃避成長。

西恩點評:如果有人跟你說,你會成為億萬富翁,你會笑著說:「怎麼可能啦!」嗎?

瓦拉赫啟示

德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瓦赫拉的中學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學習勤奮,但思想拘泥,文學創造力弱」,改學油畫後,又被評「繪畫藝術毫無造就」。幸好,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很適合學習化學。最後他得了諾貝爾化學。

西恩點評:看到瓦赫拉啟示,西恩直覺想到的是長板與短板理論,我們是要補足短板,還是要一直加強長板?看起來是要投注心力在自己的長處。

月暈效應

指我們對人的判斷往往從局部出發,並從這個局部印象擴散得出整體印象,也就是以偏概全的偏誤。

提出這個效應的心理學家桑代克,隨機選照片展示給志願者看,並讓志願者根據照片評價這些人的性格特點,結果不出意外,比較有魅力的照片的正面評價,比沒有魅力的來得多。

西恩點評:月暈效應跟瓦赫拉啟示,讓西恩聯想到,我們很容易因為某人的長處,推及聯想到那個人的其他部分或許也很厲害,事實上兩者可能沒有什麼關聯。

得失理論

心理學家阿倫森讓實驗助手對四組人的簡報提出評價,並且都「不小心」讓他們聽到。A組全給正面、B組全給負面、C組先負面後正面、D組先正面後負面。然後再調查大家對實驗助手的喜愛程度,結果A組6.42分、B組2.52分、C7.76分、D組0.87分。

西恩點評:看來大家寧願正面對決一直被負面評語,也不要先捧後摔。

墨菲定律

1949 年,美國愛德華空軍基地的工程師墨菲上尉參與了一項測試人類對加速度承受極限的實驗—MX981 火箭減速超重實驗。

其中一個項目,是需要將十六個感測器固定在受試者座椅的支架上,感測器的兩邊要安裝兩根接線,一旦接反便無法正常讀取資料。令人驚訝的是,當這些感測器都接好之後,墨菲上尉發現,這十六根居然全部都接反了。

事後墨菲上尉承認,當初設計感測器時,沒有考慮到會有人把它接反,並自嘲「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被處理,那麼,最終肯定會有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它。」成了「墨菲定律」的起源。

之後人們又從中闡釋出四個主要內容:

一、任何事都不會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以任務完成週期都會比你預期時間長。
三、任何事如果有出錯的可能,那就有極大的機率會出錯。
四、如果你預感可能會出錯,那必然會出錯。

西恩點評:提到墨菲定律,大家最能說出口的可能是第四點,不過第四點比較像是一個結果,反而前面的成因比較重要。墨菲定律的核心,應該是要建立一個好的作業系統,降低事情出錯的機會,以最原始的故事來說,與其期盼所有作業人員都能夠用心把感應器插對,倒不如一開始就設計一個防呆裝置,讓大家絕不可能插錯。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也提到流暢效應,會讓我們誤以為事情看起來很簡單,要避免這個錯誤,我們可以永遠在預估的時間再加上50%。

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來源是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所寫「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內容敘述其友人送給他一件非常高級、質感很好的睡袍,狄德羅雖然非常喜歡,但當穿上這身睡袍時,突然開始覺得周遭擺設格格不入,配不上這件衣服。

於是,他開始購置新的家具,試圖讓周圍的環境能跟上這件睡袍的,可是這樣做卻讓他覺得很不舒服,因為他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這種擁有了一種新的物品之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現象,就被稱作「狄德羅效應」,也被稱為「人類最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是一種常見的「越獲得越不滿足」的心理現象。

《墨菲定律》提到另一個故事。

有一天,蘇格拉底帶著學生到雅典最熱鬧的城市上課,逛完市集後,蘇格拉底問學生找到了些什麼?學生們回答,集市裡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和好看的,應有盡有,如果不是老師在講課,一定會買上很多東西回家。

蘇格拉底回應,他跟學生相反,在這個市集中,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他不需要的東西。蘇格拉底說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時,幸福生活將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須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

西恩點評:看完狄德羅效應,馬上想到的是查理・蒙格所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其實不是周遭擺設配不上睡袍,是自己配不上睡袍。

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是指,某些狀況下,人們的外在報酬與內在報酬兼得時,不但不會增加工作動機,反而會降低。

原始實驗是,心理學家德西讓學生處理有趣的智力難題,第一階段是完全沒獎勵;第二階段將學生分成獎勵跟有獎勵組,獎勵組完成解題後,可以得到一美元;第三階段則為休息時間。結果獎勵組在第二階段雖然十分努力,但第三階段繼續解題的人卻很少,無獎勵組則有更多人在休息時間解題。

另一個故事是,一群小孩在老人家前嬉鬧,老人難以忍受,於是先給每個小孩25美分,謝謝他們來玩,增添熱鬧。隨後三天分別遞減成15、5美分跟不給錢,然後小朋友很生氣,就不去了。老人成功將小孩的內在報酬轉化成外在報酬,當報酬停止後,小孩隨之失去動力,再也不去老人家門前「提供熱鬧」。

西恩點評:想到《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的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要做的並不是召集人們開始工作,而是先讓他們渴望大海。」作為管理者,除了提供報酬,還要激發團隊的渴望,搭建表演舞台。


西恩後見

忘記哪本書推薦《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一開始翻閱時,還有點傻眼:竟然沒有前言、結論,直接開門見山,看完目錄後映入眼簾的,就從第1個心理學理論「鏡中自我」,然後直到結束。

西恩其實還有開闢一個專欄「積少化談」,初衷就是想要搜集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心理學理論,好像也沒必要再做下去XD,已經有作者整理得非常完整。

再次強調,這本書書名雖然是「墨菲定律」,不過「墨菲定律」只佔了全書68個心理學理論的其中之一,每個理論以4頁左右的篇幅談論,易讀性高。這本書區分12個章節,雖然收錄的理論彼此關聯性不是太強,但作為一本想要了解影響個人、生活、職場等類型心理學的入門書,算是非常適合。我也從中發現很多自己還不知道的心理學理論,囿於篇幅沒辦法全部寫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8/5日見它,6,7兩日尋不著,8日蟲便明顯見,整樹葉片正反翻尋遍,心疑怎可能不見;謙卑彎腰見它微笑以對呀! *正法眼藏:大意是:用徹見真理的智慧之眼(正法眼),去透見宇宙萬有祕藏之法° 青帶鳳蝶幼蟲藏 台上玩起捉迷藏 趨吉避凶將拙藏 樟遊遍正法眼藏
Thumbnail
*8/5日見它,6,7兩日尋不著,8日蟲便明顯見,整樹葉片正反翻尋遍,心疑怎可能不見;謙卑彎腰見它微笑以對呀! *正法眼藏:大意是:用徹見真理的智慧之眼(正法眼),去透見宇宙萬有祕藏之法° 青帶鳳蝶幼蟲藏 台上玩起捉迷藏 趨吉避凶將拙藏 樟遊遍正法眼藏
Thumbnail
人會恐懼未知而強大的東西,無論那是什麼。 這是人們生存的本能,這個警覺使我們能夠在自然中生存至今。 面對恐懼,我們可能會想要戰鬥、僵住、或是逃避, 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 但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這個本能, 需要知道自己被本能推動的,遠比我們所知的要多得多。 才不會以正義之名成為霸凌異己的人
Thumbnail
人會恐懼未知而強大的東西,無論那是什麼。 這是人們生存的本能,這個警覺使我們能夠在自然中生存至今。 面對恐懼,我們可能會想要戰鬥、僵住、或是逃避, 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應。 但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有這個本能, 需要知道自己被本能推動的,遠比我們所知的要多得多。 才不會以正義之名成為霸凌異己的人
Thumbnail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Thumbnail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Thumbnail
「沒有人會因為蚊子般的小事而情緒激動。」 因為,那對你來說,是一隻藏在內心的大象🐘。
Thumbnail
「沒有人會因為蚊子般的小事而情緒激動。」 因為,那對你來說,是一隻藏在內心的大象🐘。
Thumbnail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這本書雖然有「墨菲定律」,但其實「墨菲定律」只佔了全書一小部分。 《墨菲定律》蒐整68則心理學相關的實例故事及知名的實驗,包含認識自我、人際交往、職場、談判等,西恩選出一些比較有心得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野馬結局 非洲草原上的吸血蝙蝠會在野馬上吸
Thumbnail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這本書雖然有「墨菲定律」,但其實「墨菲定律」只佔了全書一小部分。 《墨菲定律》蒐整68則心理學相關的實例故事及知名的實驗,包含認識自我、人際交往、職場、談判等,西恩選出一些比較有心得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野馬結局 非洲草原上的吸血蝙蝠會在野馬上吸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野馬效應: 是講述吸血蝙蝠吸食野馬的血液,無論野馬如何的發狂狂奔,吸血蝙蝠都無動於衷,總是能夠從容地吃飽喝足後再離開,即便蝙蝠吸食的血液對野馬來說不算什麼,但野馬最後卻因發狂、暴怒、恐懼等等情緒擾亂自己,拼命狂奔而力竭身亡。 我們試想,若野馬看待蝙蝠,就像人類看到蚊子一樣見怪不怪,揮
Thumbnail
野馬效應: 是講述吸血蝙蝠吸食野馬的血液,無論野馬如何的發狂狂奔,吸血蝙蝠都無動於衷,總是能夠從容地吃飽喝足後再離開,即便蝙蝠吸食的血液對野馬來說不算什麼,但野馬最後卻因發狂、暴怒、恐懼等等情緒擾亂自己,拼命狂奔而力竭身亡。 我們試想,若野馬看待蝙蝠,就像人類看到蚊子一樣見怪不怪,揮
Thumbnail
一隻小象受到侵犯時,象群會憤而群起攻之。 一隻胡蜂受到攻擊,所有的蜂都會傾巢而出。 動物和昆蟲為了活著,會不惜一切代價與敵對一方奮死一博 
Thumbnail
一隻小象受到侵犯時,象群會憤而群起攻之。 一隻胡蜂受到攻擊,所有的蜂都會傾巢而出。 動物和昆蟲為了活著,會不惜一切代價與敵對一方奮死一博 
Thumbnail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討厭蜘蛛是因為不瞭解蜘蛛,本書能帶你從淺到深認識蜘蛛的魅力與智慧。
Thumbnail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討厭蜘蛛是因為不瞭解蜘蛛,本書能帶你從淺到深認識蜘蛛的魅力與智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生物課本 講述生物學的觀念的書籍,完全不是我會主動去看的書,但我是被他的封面給騙到了,封面上有好幾種動植物、人類所以我下意識的覺得這是一本在講各種不同動物如何生存之類的內容,但其實不是。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生物課本 講述生物學的觀念的書籍,完全不是我會主動去看的書,但我是被他的封面給騙到了,封面上有好幾種動植物、人類所以我下意識的覺得這是一本在講各種不同動物如何生存之類的內容,但其實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