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於7月10日召開法說會,並公布第二季財報,其中投資人所關心的滙損,大立光第2季提列匯損高達42.2億元,為歷年來最大,以現有大立光的股本計算,光滙損就侵蝕了EPS達31.63元,也導致第二季的EPS僅有7.73元,獲利季減84%,相對去年同期也減少了77%。
但大立光的股價在隔天開低走高,市場反應滙損為利空出盡。主要原因是,大立光的股價在之前已領先下跌了(從7/1的2416下修到7/8的2155),對於可能的滙損已事先反應了;再加上大立光公布的第2季毛利率為53.6%,季減1.03個百分點,優於預期;這在台幣大幅升值的情況下,表現不俗,主要應是產品組合有不錯的改善(客戶的新機種開始拉貨,價格會比較好)。
大立光第二季的滙損會如此嚴重,主要是其美元現金部位太大。統計至6月底,大立光帳上現金水位高達1,153億台幣,而大立光採取自然避險方式,亦即將美元及新台幣配比各占50%。因此擁有龐大美元部位的大立光,在台幣急速升值將近10%的情況下,滙損是無可避免的。同樣的結果可以複製在其他有大量現金部位的公司,這幾年因為美元的利息相當誘人,吸引許多台廠將現金存放在美元定存,以賺取可觀的業外收入。
不過即使季報有大量的滙損,也是一次性的提列,而且在未來如果台幣轉貶,還是可以將滙損沖回來(變成滙兌收益)。因此,股價呈現利空出盡反應,接下來則是看公司第三季的營運表現。大立光預期客戶在第三季會持續拉貨,而且大立光是零組件廠,沒有直接出貨到美國,暫時不會受到關稅影響。至於機器人應用的產品,預計下半年會以模組開始出貨,但初期量不大,主要為5P鏡頭。
大立光開滙損第一槍,但台積電財報似乎不受滙損影響
和大立光對比的是台積電的第二季財報。台積電於17日法說會公佈第2季財報,第二季合併營收達台幣9,337億元,稅後純益約台幣3,982億元,EPS為15.36元,年增60%,比第一季也成長了10%,財報超乎市場預期。
台積電第2季的毛利率為58.6%,營業利益率為49.6%,稅後純益率則為42.7%,幾乎和第一季相當,顯然不受台幣升值及滙損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台積電採取了平滑的做法,由於本波台幣升值是從五月初開始,如果是以三個月的平均計算(而不是用季底的結滙滙率),升值幅度就不會那麼可怕。台積電的財報基礎是,第2季台幣升值約4.4%,影響台幣營收減少約4.4%,毛利率下降約1.8個百分點;而第3季預期台幣將再升值6.6%,因此將影響營收減少6.6%,毛利率則下滑2.6個百分點。因此,台幣升值對台積電的影響將延伸到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