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空性?
你知道什麼是空性,什麼是空寂嗎?達摩祖師看神光大師求法之心非常地強,跪在雪地裡三天了,斷臂求法,連命都可以不要,何況世間的諸欲,怎麼會放不下呢?
達摩祖師受到他的感動,就問他:
「有何所求?」
他說:
「請法師為弟子安心。」
神光大師有一個不安的心。
以前神光是一位殺很多人的將軍,冤業纏身,當他禪定的時候,都很恐懼,冤親債主逼惱著他,無法安心。
達摩祖師:
「好啊!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告訴他心的實相,你的心在哪裡?
神光大師這個時候,往自己的內心一觀照:
「內心了無可得。」
達摩祖師說:
「我把你的心安好了。」
達摩祖師就是用這個法門,讓你看自己的心。
「達佛深理,悟無為法。」你才會內無所得!當你已經體證到往自己的心去探討追求,往自己的心內下功夫,就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覺悟。
所以什麼叫做「佛教徒」?
佛教是內教徒;佛教以外,叫做「外道」。
為什麼?外道心外求法,佛教徒、內教徒不假外求,就往自己「心」上下功夫。
龍德上師開示:空性
如何在生活中體證空性?
何謂空性?修持《金剛經》的經中奧義
什麼東西是永遠不被摧毀的?那就是真理,就是空性,就是涅槃的境界。《金剛經》就在講空性的境界,所以在讚嘆《金剛經》講的,《金剛經》在的、安立的地方乃至於《金剛經》裡面的四句偈,比如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我們大家常誦經的都耳熟能詳,你只要有這四句偈,乃至只有這四句偈存在的地方,那個地方的功德就像一座佛塔,大家可以繞行這個佛塔,而得到無量的功德,更何況你去修持《金剛經》經中的奧義,或去證得《金剛經》所講的空性,那功德叫不可思議。
何謂諸法空相?
《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都能知道這一些本質都是空性,叫「諸法空相」,能夠當下認取,而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樣一個狀態。 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這個道理深心地認可。「我已經體會到、佛陀教我了、我讀經了、上師講了、我禪修了、我已經體會到、我深心認可,諸法空性 ,不生不滅。」心再也不動搖,就證無生法忍。 聽起來很容易,對不對?你修修看,要下功夫的!無生法忍是大菩薩的境界。人生在世都在這種因緣生滅、假合裡面不斷地遷流流轉,包括生死。沒有值遇佛法,永遠都沒有辦法停止輪迴。 希望大家都能實修佛法,用珍貴短暫的人生,追求涅槃極樂的境界。
念誦空性的經典為何能去除魔障?
為什麼念誦空性的經典能夠去除魔障?因為魔障,它要在我及我所執著的境界上安立。當你念誦空性的經典和咒語,你與空性相應,那魔他要安立在哪裡。他肆虐猖獗的地方就沒有了。
所以越能接近空性,越能體證空性,魔他就越來越就不能存在了。所以佛出世講這樣的一個涅槃寂靜的法門,體證空性正見的法門,魔宮震動。
證悟空性與因果捨取

有人問帕當巴仁波切:「已經證悟空性的人,造業是有害還是無害?」仁波切回答:「真正證悟空性的人,是不會造業的,因為證悟空性和大悲心是要同時具足存在的。」
所以修持正法,應該以因果捨取為主要,見解和行為要一致不能悖離。
對於因果不虛的引導應該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弟子們問尊者:「尊者您的修行超越凡夫俗子的境界,上師您是金剛持或是哪一位佛菩薩的化身示現的呢?」
尊者回答:「你們認為我是金剛持或菩薩再來的化身,這說明你們對我的信心,但是對於正法而言,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邪見。因為我最初是依靠咒術降冰雹,造下嚴重的罪業,當時想:一定會墮入地獄,因此集中心力、專心一致,不懈地修持正法,依靠金剛乘殊勝的要訣,在相續中生起殊勝的功德。如果你們對因果無法生起虔誠相信的心,就無法對正法產生精進修持的決心。如果你們從內心對因果生起信心,像我一樣精進,所有的凡夫也都能做到,那麼你們相續中也會生起同樣的功德,那時亦可稱為是金剛持或佛菩薩的化身!」
密勒日巴尊者最初造作不計其數的惡業,認為自己一定會墮入地獄受苦,因為害怕墮入地獄受苦,所以當生傾盡心力,精進修行,希望藉著佛法的加持力,可以超脫三界六道。因此,行者應當從內心對於因果生起極大的虔信心,並發願隨時隨地乃至細微的善業,也應該盡力持守,縱遇命難也不造作極細微的惡業。
眾生對於因果不知如何取捨,擔心惡果,卻不怕造惡因;希求善報,卻不知種善因。菩薩是成就的聖者,知道因果業報不可思議,對於善惡的取捨都是非常戒慎恐懼,絲毫不敢違犯的。畢竟我們還沒有成就,對於諸法實相的體悟,無法領會。
在沒有破除執著之前,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意自己的利益來累積資糧,學佛修行。所以我們所做的功德,都摻雜著貪、瞋、痴、傲慢、懷疑和嫉妒等五毒的煩惱,以這樣不清淨的心來修行、做佛事、累積資糧,所得到的都是有漏的福報。
—— 第7章 外共加行(共同外前行)─因果不虛.《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面對逆緣、逆境,如何練習空性?
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好的言語,甚至是毫無意義的議論言談,都一直掛放在心上;恐懼自己的權益、地位、利益會被損害等,煩惱妄想層出不窮,這就是「我相」、「我執」深重。
佛門常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換一個角度想,「聲即是空」,人家對你的這種好的、不好的音聲都是空性。不好的進去耳根也是空;好的進去耳根,你也不貢高、不驕傲 。
所以常觀事物的本質,它的自性就是「空寂」的。人生苦短,如果人生中的插曲、逆緣,大小的逆境都能干擾你,那恐怕你今生的道業,難以成就。
⚜️一個人越能夠禁得起逆緣、逆境,智慧就越高、心量就越大,將來成就一定會更殊勝。
共同助印《維摩詰所說經》2000冊

⟡助印佛經善書之簡介
倡印佛經善書,讓更多有緣人能受持,對於眾生有很大的功德。如今全球災禍劫熾盛,刀兵劫、疫病劫、饑饉劫等層出不窮,尤其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更是全面性地擴及國際社會。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心繫眾生的安樂,不斷地講經說法,令人心向善。心靈是命運的總樞紐!殊勝法教一入心,當下即能化消災禍劫,並昇華生命的品質與意義。一人向善,一人可免於災禍;人人向善,則世間共業災禍消弭於無形!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教化對人的重要,大過於慈善救濟。所以,教化第一,救濟援助第二。」品德是一生的資產,是世代傳承、無價的人格資產,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品德教育雖無立竿見影之效,但卻能在潛移默化中發酵,從而改善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
⟡《維摩詰所說經》佛教經典中的在家修行指南
《維摩詰所說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又稱《維摩詰經》或《不可思議解脫經》。此經以在家居士 維摩詰為主角,闡述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佛教經典中探討在家修行的代表作品。
此經中敘述 維摩詰居士示現生病,佛陀派遣弟子們前往探病,但 舍利弗、目犍連等聲聞弟子都因曾被 維摩詰辯駁而不敢前往。最後 文殊師利菩薩主動承擔此任務,與 維摩詰展開精彩的佛法問答。
此經的核心理念包括「不二法門」,強調一切對立概念在究竟義上並無分別,體現大乘佛教的中道思想。又闡述「空性思想」,說明諸法皆空而不可執著,是學習佛教哲學的重要經典。
突破「在家修行」的傳統觀念,維摩詰雖為在家居士,卻具有大智慧和神通力,對後世佛教思想影響深遠,特別是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融合世俗與出世間智慧的典範,啟發無數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菩薩道。
學佛修行者,出家者仍屬於少數;在家修行者眾,此經為在家修行的居士提供另一條解脫的康莊大道。
⟡助印功德不可思議
印經之所以功德殊勝,在於三施具足。以金錢印經,乃「財布施」;經典乃佛陀宣說正法,造印流通者,具足「法布施」;有緣人接觸經典,因而破迷歸覺,此乃「無畏施」。故為最圓滿的布施功德。
古德云:「一世利人以言,萬世利人以書。」貴在流通於天下後世。助印可與十方大眾結善緣,福慧增長,招感諸事吉祥!
⟡免費結緣佛經善書
本佛教會致力弘揚正法,推廣好書淨化人心,長期免費結緣法寶。佛經依照《大正新脩大藏經》正規校勘、嚴謹編排。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最適合誦經的大字體及經文難字注音、是念誦最佳版本,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索取讀誦,獲福無量。
點此免費索取珍貴佛經法寶,若少量索取可透過官方蝦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