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導讀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raw-image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陳雄註曰:「深解義趣者,須菩提心悟『真空無相』義趣也。」真空非頑空,頑空礙妙有;妙有非妄有,妄有礙真空。頑空與妄有,世間迷情見,執空長無明,著有長邪見。執空執有是分別,分別作意不見真。祖師來西意,傳法救迷情,頓悟華情已,真空即妙有。空有不二曰一真,一真出世間,一真一切真,真成淨土,菩提道果自然成。    

【涕淚悲泣】:昔觀我空,無有四相,既無人我之別,焉何不起一體同悲之大悲心?今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來相應,觀三界皆苦,故而涕淚悲泣。《金剛經宗通》云:「如是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但可自信,可自悟。如其不悟,雖捐無量七寶以求之,必不可得。雖捨無數身命以求之,必不可得。惟須菩提深契其旨,能不流涕而歎其難遇乎。」  

【甚深經典】:法之幽妙謂之深,深之極謂之甚。《法華經.方便品》云:「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又,〈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昔得慧眼,於有見空,斷煩惱障;今聞是經,於空亦遣,斷所知障,了悟人法二空,得中道之理。(筆者按:李文會註曰:「須菩提聞說是經,了悟人法二空,即得中道之理,歎其希有,感極涕零也。」、「未嘗得聞者,昔得慧眼,於有見空。今聞是經,於空亦遣,是了中道。將欲起教以示未也。」)  

須菩提證得聲聞乘阿羅漢果位所得之眼即是慧眼,慧眼觀「我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五蘊構成吾人之身心,昔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以五蘊法破眾生之我執,而說《阿含經》。《大智度論》云:「色等諸法,現眼所見,若初言空無,則難可信,今先破我,次破我所法,破我、我所法故,則一切法盡空。如是離欲,名為得道。」佛陀闡述苦、集、滅、道等四聖諦,構成吾人身心之五蘊並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即空,以解構凡夫自以為真實的身心狀態。亦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變易法,終將消失散滅,故諸所有受悉皆是苦。若執五蘊之身、心即是我,而言色是我,受、想、行、識即是我,則我應可隨意自在而主宰之,又何來受苦?以是義故,凡夫執以為實、執以為我的身、心,皆是虛妄不實的,並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其性本空,無有自性。  

我者,謂自身心,是正報,我所者為自身心所依外之事,為依報。《大智論》曰:「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先著五眾為我,然後著外物為我所。」《註維摩經二》中,僧肇曰:「我身之妙主,我所自我之外,身及國財妻子萬物盡我所也。」鳩摩羅什曰:「離我眾生空,離我所法空也。」由此可知,小乘聖人觀我空,亦觀諸法之緣起,僧肇曰:「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為空義。雖能觀空,而於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在一時教法裡,小乘人著重在觀我空,雖亦明白諸法緣起之理,但那並非是他們修行的重點,對於外境之諸有,不起般若覺照,此空為偏空。佛陀二轉法輪,為諸有發趣菩薩乘者之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這時期的教法講緣起性空,不離空而談有,不離有而談空,蓋因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僧肇云:「色即是空,不待色滅然後為空。」亦即「當體即空」。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細而微塵,大而世界,妙而佛之三十二相色身,皆是因緣生法,是如幻假有的虛妄相,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無有自性,也就是「性空」,如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的是「一切法空」。依空而顯之實性是為空性、法性、真如,也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須菩提得聞如是之經,於空亦遣,悟中道理,而得「法眼」,法眼者,指菩薩為化眾生而具備的照見一切法門的智慧,亦即大乘之菩薩於初地觀見二空之理之智也。相對於小乘聖人的「根不入塵」,大乘菩薩行者,則是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須菩提的眼淚

avatar-img
17會員
1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導讀: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以等同於恆河沙數的生命來布施眾生,也就是指捨命布施的次數多如恆河沙數,這是第三次的福德較量。前兩次是「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以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世界即世間,即言三界。世界以微塵而聚,是三界眾生之「依報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導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前分,經佛教示,此經殊勝希有,最上最第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故須菩提請示佛陀,當如何名此經?當如何奉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導讀: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以等同於恆河沙數的生命來布施眾生,也就是指捨命布施的次數多如恆河沙數,這是第三次的福德較量。前兩次是「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以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世界即世間,即言三界。世界以微塵而聚,是三界眾生之「依報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導讀:   【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前分,經佛教示,此經殊勝希有,最上最第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故須菩提請示佛陀,當如何名此經?當如何奉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祂來去自如,與所有娑婆世界同在,充滿在所有娑婆世界之中。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祂來去自如,與所有娑婆世界同在,充滿在所有娑婆世界之中。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