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陳雄註曰:「深解義趣者,須菩提心悟『真空無相』義趣也。」真空非頑空,頑空礙妙有;妙有非妄有,妄有礙真空。頑空與妄有,世間迷情見,執空長無明,著有長邪見。執空執有是分別,分別作意不見真。祖師來西意,傳法救迷情,頓悟華情已,真空即妙有。空有不二曰一真,一真出世間,一真一切真,真成淨土,菩提道果自然成。
【涕淚悲泣】:昔觀我空,無有四相,既無人我之別,焉何不起一體同悲之大悲心?今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來相應,觀三界皆苦,故而涕淚悲泣。《金剛經宗通》云:「如是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但可自信,可自悟。如其不悟,雖捐無量七寶以求之,必不可得。雖捨無數身命以求之,必不可得。惟須菩提深契其旨,能不流涕而歎其難遇乎。」
【甚深經典】:法之幽妙謂之深,深之極謂之甚。《法華經.方便品》云:「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又,〈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昔得慧眼,於有見空,斷煩惱障;今聞是經,於空亦遣,斷所知障,了悟人法二空,得中道之理。(筆者按:李文會註曰:「須菩提聞說是經,了悟人法二空,即得中道之理,歎其希有,感極涕零也。」、「未嘗得聞者,昔得慧眼,於有見空。今聞是經,於空亦遣,是了中道。將欲起教以示未也。」)
須菩提證得聲聞乘阿羅漢果位所得之眼即是慧眼,慧眼觀「我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五蘊構成吾人之身心,昔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以五蘊法破眾生之我執,而說《阿含經》。《大智度論》云:「色等諸法,現眼所見,若初言空無,則難可信,今先破我,次破我所法,破我、我所法故,則一切法盡空。如是離欲,名為得道。」佛陀闡述苦、集、滅、道等四聖諦,構成吾人身心之五蘊並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即空,以解構凡夫自以為真實的身心狀態。亦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變易法,終將消失散滅,故諸所有受悉皆是苦。若執五蘊之身、心即是我,而言色是我,受、想、行、識即是我,則我應可隨意自在而主宰之,又何來受苦?以是義故,凡夫執以為實、執以為我的身、心,皆是虛妄不實的,並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其性本空,無有自性。
我者,謂自身心,是正報,我所者為自身心所依外之事,為依報。《大智論》曰:「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先著五眾為我,然後著外物為我所。」《註維摩經二》中,僧肇曰:「我身之妙主,我所自我之外,身及國財妻子萬物盡我所也。」鳩摩羅什曰:「離我眾生空,離我所法空也。」由此可知,小乘聖人觀我空,亦觀諸法之緣起,僧肇曰:「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為空義。雖能觀空,而於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在一時教法裡,小乘人著重在觀我空,雖亦明白諸法緣起之理,但那並非是他們修行的重點,對於外境之諸有,不起般若覺照,此空為偏空。佛陀二轉法輪,為諸有發趣菩薩乘者之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這時期的教法講緣起性空,不離空而談有,不離有而談空,蓋因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僧肇云:「色即是空,不待色滅然後為空。」亦即「當體即空」。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細而微塵,大而世界,妙而佛之三十二相色身,皆是因緣生法,是如幻假有的虛妄相,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無有自性,也就是「性空」,如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的是「一切法空」。依空而顯之實性是為空性、法性、真如,也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須菩提得聞如是之經,於空亦遣,悟中道理,而得「法眼」,法眼者,指菩薩為化眾生而具備的照見一切法門的智慧,亦即大乘之菩薩於初地觀見二空之理之智也。相對於小乘聖人的「根不入塵」,大乘菩薩行者,則是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