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讚〉淺析~佛教讚偈介紹(三)

傳說是伽藍菩薩的關羽
伽藍讚,祈求護法神衛護寺廟的讚偈。
當我們步入佛寺,享受著那份靜謐與莊嚴,有沒有在哪個瞬間,會想到是誰在保護這份寧靜?
有形的出家法師與信徒當然是創造這環境的重要推手,但無形之中,有什麼看不見的護法神在努力嗎?
「伽藍讚」,就是贊歎祈求護法神的一首讚偈。
它不僅僅是佛寺晚課中,壓軸的一環,更是一曲傳頌千年的傳說,訴說著護法神祇對佛法與寺廟道場的堅定守護。
************** 「伽藍」,是梵文「僧伽藍摩」的簡稱,意為僧眾共修的園林,這個詞聽來有些古老,卻是佛寺道場的雅稱。
而「伽藍神」,便是這一方清淨地的守護者。
狹義上,他們是寺廟周邊的土地神;廣義來說,則是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在《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中,曾細數護僧伽藍神有十八位,他們各自擁有美妙的名字:美音、梵音、天鼓……等,合稱為「十八伽藍神」。 您或許會好奇,天下佛寺無數,僅僅十八位神祇,如何能遍及守護? 《釋氏要覽》早已為我們解惑:「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
原來,這些主神座下還有無數眷屬,如同編制完善的軍隊,將每一處梵剎都納入他們的慈悲目光之下。 **************
而當中,有一個漢傳佛教特有的護法神,也得到了伽藍菩薩的稱號,祂就是三國時代的名將:關羽。
他為何會成為佛教的伽藍神,與韋馱菩薩並稱兩大護法呢?
這背後,藏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相傳在隋代,天台宗的開創者智者大師,這位智慧深遠的高僧,一日在荊州山間入定。
他的身心沉浸在甚深的禪境中,卻引來了山中各路鬼神的擾亂,他們變幻出種種恐怖形相,想考驗大師的定力。 但智者大師的心,早已超越了恐懼,他滿懷悲憫地對這些執著於微薄福報的鬼神說:
「生死如夢幻,你們為何要眷戀這世間的虛妄,而不悲憫自己的過錯,深自懺悔呢?」
這番話,如醍醐灌頂,直擊鬼神們的心靈。
瞬間,所有的怪相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這些鬼神的首領:關羽的魂魄現身。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在禪師面前,卸下了武器與驕傲,訴說著過往心中,對呂蒙斬他頭顱的種種怨懟。
智者大師聽完,問關羽,不知華雄、顏良、文醜...這些他的手下敗將,又要找誰要頭顱? 經由智者大師的開導,關羽幡然醒悟,心生慚愧,智者大師所散發出的慈悲與智慧,深深攝受了關羽。
他被大師的甚深修為所感動,於是發心將自己鎮守的玉泉山布施出來,作為智者大師弘法的道場。 更令人動容的是,他還偕同自己的鬼神眷屬,共同發下了擁護佛法的宏願。
智者大師隨即為他傳授了五戒,從此,這位千百年來備受眾人敬重的英雄,便從世間的武聖,昇華為佛教的護法神,與韋馱菩薩一同,成為漢傳佛教寺院中,堅實的兩大護法神。
這故事充滿了靈性的轉換,也展現了佛教「慈悲為懷,度化眾生」的廣大胸懷。 即便是曾經執著於世間功名成就或怨仇嗔恨的魂魄,也能在佛法的光照下,找到歸依,發願成為善的守護者。 這份覺悟,凝結在每日晚課中,那短短幾句的「伽藍讚」裡。 讓我們一句一句地細細品味,感受其中蘊含的感恩與祈願:
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 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
南無菩薩讚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